中藥名稱:糙葉千里光
中藥名稱:糙葉千里光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CAO YE QIAN LI GUANG
英文名稱: All-Grass Of Roughleaf Groundsel
其他名稱:毛葉紅桿草
古籍來源: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藥品來源:
為菊科植物糙葉千里光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necio asperiflius Franch. Ex DC.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扎成把曬乾。
主治功效:
- 清熱利咽。主扁桃體炎;喉炎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9-15g。
外觀:
糙地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狀莖木質塊狀。莖直立,單生或2-3簇生,常從基部起分枝,下部木質,無毛或稍被綿毛。基部和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具凋落;中部葉較密集,多數,無柄,披針形至線形,長5-10,pam 0。3-1cm,先端尖,基產楔形,無耳,邊緣反卷,有一明顯疏軟骨質細齒或近全緣,上面具疏糙毛或近無毛,下面及邊緣具短硬毛或糙毛,羽狀脈,側脈6-7對,上面不明顯,下面中脈稍凸起,側脈開展;上部葉較小,線形。頭關花序,排列成頂生和腋生圓錐狀聚傘花序;分枝直立或開燕尾服,梗細長,有細尖苞葉;花序梗長1-2.5cm,多少被蛛絲狀毛;具苞片和1-10線狀鑽形小苞片;總苞釧狀或陀螺狀,長7-9mm,總苞片1層,約13個,披針形,寬1-1.5mm,背面被微綿毛或近無毛,邊緣狹膜質,先先尖,基部有多數條形苞葉;舌狀花約10余個,黃色,長圓形;筒狀花多數。瘦果,圓柱形,長2.5-3mm,被柔毛;冠毛白色,長約5mm。
化學成分:
全草含氫醌(hydroquinone),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熊果酚甙(arbutin)。地上部分含千里光菲靈鹼(seneciphylline),4α-羥基大牻牛兒-1(10),5-二烯[4α-hydroxygermacra-1(-10),5-diene]。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雲南玉溪中草藥》:治喉炎、扁桃體炎、胃痛腹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