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布朗耳蕨
中藥名稱:布朗耳蕨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U LANG ER JUE
英文名稱: Herb Of Braun S Holly Fern
其他名稱:睬甲哈烏(藏名)
古籍來源:
《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鱗毛蕨科植物布朗耳蕨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braunii(Spenn.) Fee[Aspidium braunii Spenn.]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挖出後除去葉柄及鬚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主治功效:
- 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主流感;乙腦;痄腮;鼻衄;崩漏;蟯蟲病;頭瘡白禿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3~5錢。
外觀:
植株高30-50cm。根莖短而直立,與葉柄基部、葉軸密被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4-8cm,禾稈色;葉片堅革質,倒披針形,長25-40cm,寬10-15cm,下部漸縮狹,兩面被纖維狀鱗片,二回羽狀;羽片18-25對,平展,披針形,中部的較大,長5-7cm,寬2-3cm,一回羽裂;小羽片近對生,鐮狀長圓形,基部上側1片大,其餘向上各片漸小,鈍頭有芒刺狀小尖,邊緣有芒刺,基部不對稱,上緣截形與羽軸平行,下緣楔形下延成羽軸翅;中部以下羽片逐漸縮短,最下1對長約2cm;葉脈羽狀,側脈分叉達葉邊。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小脈先端,每小羽片有2-4對;囊群蓋棕色,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