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檳榔花
中藥名稱:檳榔花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IN LANG HUA
英文名稱: Areca Flower
古籍來源:
《中藥志》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eca catechu L.採收和儲藏:夏季採集,曬乾。
主治功效:
- 健胃;止渴;止咳。主口渴;咳嗽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3-10g;或燉肉。
外觀:
檳榔,喬木,高10-18m;不分枝,葉脫落後形成明顯的環紋。羽狀復葉,叢生於莖頂端,長1.3-2m,光滑,葉軸三稜形;小葉片披針狀線或線形,長30-70cm,寬2.5-6cm ,基部較狹,頂端小葉愈合,有不規則分裂。花序著生於最下一葉的基部,有佛焰苞狀大苞片,長倒卵形,長達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單性同株;雄花小,多數,無柄,緊貼分枝上部,通常單生,很少對生,萼片3,厚而細小,花瓣3,卵狀長圓形,長5-6mm,雄蕊6,花絲短小,退化雌蕊3,絲狀;雌花較大而少,無梗,著生於花序軸或分枝基部,萼片3,長圓狀卵形,長12-15mm。堅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時紅色。每年開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結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中藥志》:為芳香健胃、清涼止渴藥。
- 《廣東中藥》:與豬肉煲湯,治療咳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