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筆筒草
中藥名稱:筆筒草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I TONG CAO
英文名稱: Herb Of Ramose Scouring Rush
其他名稱:通氣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賊(《分類草藥性》),節節菜、接骨草(《福建民間草藥》),鎖眉草(《四川中藥志》),節骨草(《湖南藥物志》),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銼草、蝦蟆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古籍來源:
《草木便方》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木賊科植物節節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ppochaete 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挖,洗淨,鮮用或晾通風處陰乾。
主治功效:
- 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風熱感冒;咳嗽;目赤腫痛;雲翳;鼻衄;尿血;腸風下血;淋證;黃疸;帶下;骨折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9-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外觀:
多年生草本。根莖黑褐色,生少數黃色鬚根。莖直立,單生或叢生,高達70cm,徑1-2mm,灰綠色,肋稜6-20條,粗糙,有小疣狀突起1列;溝中氣孔線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葉輪生,退化連接成筒狀鞘,似漏斗狀,亦具稜;鞘口隨稜紋分裂成長尖三角形的裂齒,齒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緣漸成膜質,常脫落。孢子囊穗緊密,矩圓形,無柄,長約0.5-2cm,有小尖頭,頂生,孢子同型,具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繞於孢子上,遇水彈開,以便繁殖。
藥理作用:
豬皮下注射南非洲產筆筒草綠色部分的醇浸劑可引起驚厥和死亡。
化學成分:
全草含煙鹼(nicotine),犬問荊鹼(palustrin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谷甾醇,豆甾醇。
狀態:
- 莖灰綠色,基部多分枝,長短不等,直徑1-2mm,中部以下節處有2-5個小枝,表面粗糙,有肋稜6-20條,稜上有1列小疣狀突起。葉鞘筒似漏斗狀,長為直徑的2倍,葉鞘背上無稜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齒,黑色,邊緣膜質,常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小孔洞。氣微,味淡微澀。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草木便方》:通氣,明目,利九竅,治跌傷,消積滯,止嗽化痰。
- 《分類草藥性》:男子平胃火,婦人補血氣。
- 《天寶本草》:治赤白雲翳,去風,清火,除濕,通淋。
- 《福建民間草藥》:明目,益志,清熱,利尿。
- 《四川中藥志》:清心火,去潮熱,散雲翳。治暴發火眼,澀痛,溢淚及目赤腫痛,並療鼻血。
- 《湖南藥物志》:治婦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