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斑地錦
中藥名稱:斑地錦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AN DI JIN
英文名稱:
其他名稱: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古籍來源: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的全草。6~9月採收,曬乾。
主治功效:
- 止血,清濕熱,通乳。治黃疸,洩瀉,疳積,血痢,尿血,血崩,外傷出血,乳汁不多,癰腫瘡毒。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散血止血,利小便,通乳汁。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崩中。"
- 《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黃疸,痢疾,腹瀉,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小兒疳積,跌打腫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傷,頭瘡,皮膚瘡毒,創傷出血。"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0.3~1兩(大劑量2兩);或和雞肝煮服。外用:搗敷。
外觀: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釐米,含白色乳汁。根纖細;分枝較密,枝柔細,帶淡紫色,表面有白色細柔毛。葉小,對生,成2列,長橢圓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基部偏斜,邊緣中部以上疏生細齒,上面暗綠色,中央具暗紫色斑紋,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葉柄長僅1毫米或幾無柄;托葉線形,通常3深裂,杯狀聚傘花序,單生於枝腋和葉腋,呈暗紅色;總苞鐘狀,4裂;具腺體4枚,腺體橫橢圓形,並有花瓣狀附屬物;總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數朵,中間有雌花1朵,具小苞片,花柱3,子房有柄,懸垂於總苞外。蒴果三稜狀卵球形,徑約2毫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頂端殘存花柱。種子卵形,具角稜,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