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白蠟樹皮
中藥名稱:白蠟樹皮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AI LA SHU PI
英文名稱:
其他名稱: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古籍來源:
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樹皮。春、秋採收,剝取樹皮,曬乾。
主治功效:
- 治瘧疾,月經不調,小兒頭瘡。
- 李承祜《藥用植物學》:"治瘧。"
- 《四川中藥志》:"調經,解毒。治月經不調及小兒頭瘡。"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外觀:
白蠟樹,又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落葉喬木,高達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單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具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釐米,先端尖銳,基部不對稱,鋸齒疏淺,兩面光滑,背面中脈及側脈上有毛,葉柄基部膨大。花序圓錐形,頂生於具葉的枝端,長5~15釐米;萼鐘形,不規則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藥卵狀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翅果,倒披針形,長3~4.5釐米,寬4~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