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白樺皮
中藥名稱:白樺皮
拼音名稱:BAI HUA PI
英文名稱:
其他名稱:刻因托斯(維名)。
古籍來源:
《新疆中草藥手冊》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採伐樹木時剝皮,曬乾,生用或炒炭用。
主治功效:
- 清熱解毒,止咳。治急、慢性痢疾,咳嗽氣喘,乳癰。
服用方法:
內服:焙焦研末,0.5~1錢;或取皮內鮮汁飲。
外觀:
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層薄皮組成,易剝離,內皮橘黃色。枝條常下垂,紅褐色,有光澤。葉互生,常2葉聚生一處,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長3~7.5釐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至截形,邊緣有重鋸齒,無毛,側脈6~8對。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果序圓柱狀,長1~3釐米,下垂;果苞3裂,中裂片三角形,側裂片下彎,比中裂片長;小堅果卵形,膜質翅較果寬2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