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芭蕉油
中藥名稱:芭蕉油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A JIAO YOU
英文名稱: Juice Of Japanese Banana
其他名稱:芭蕉汁(《衛生雜興》),芭蕉樹水(《中級醫刊》(5):57,1959)。
古籍來源:
《日華子本草》。
藥品來源:
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莖中的汁液。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a basjoo Sieb.Et Zucc.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將近莖根部刺破取流出汁液,用瓶子裝好,密封備用。或以嫩莖搗爛絞汁亦可。
主治功效:
- 清熱;止渴;解毒。主熱病煩渴;驚風;癲癇;高血壓頭痛;疔瘡癰疽;中耳炎;燙傷
服用方法:
內服:50-250ml。外用:適量,搽湖;或滴耳;或含漱。
外觀:
芭蕉,多年生叢生草本,高2.5-4m。葉柄粗壯,長達30cm;葉片長圓形,長2-3m,寬25-30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花序頂和,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cm,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先端具小尖頭。漿果三稜狀,長圓形,長5-7cm,具3-5稜,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mm。花期8-9月。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日華子本草》:治頭風熱並女人發落,止煩渴及湯火瘡。
- 《本草圖經》:治暗風癎病,涎作暈悶欲倒者,飲之得吐便瘥。
- 《嶺南採藥錄》:外塗癰疽,結核熱。
-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中耳炎。
- 《四川中藥志》:內服一小碗治紅絲疔瘡;外擦腦頂,治高血壓頭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