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龍眼花
中藥名稱:龍眼花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LONG YAN HUA
英文名稱: Dimocarpuslonganlour. [Euphorialongan(Lour.)Steud.]
古籍來源:
《泉州本草》。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花蕾。
主治功效:
- 通淋化濁。主淋證;白濁;白帶;消渴
- 《泉州本草》:"諸種淋癥,龍眼花煎湯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龍眼花一兩,合豬赤肉燉食,三至五次。"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9-15g。
外觀:
龍眼常綠喬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連柄長15-30cm,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mm;葉片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有時稍鈍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兩面無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mm,兩面均被黃褐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狀,不開裂,直徑1.2-2.5cm,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
化學成分:
花含鞣質:1-O-沒食子酰-3,6(R)-HHDP-4-O-短葉老鸛草羧基-β-D-吡喃葡萄糖[1-O-galloyl-3,6(R)-HHDP-4-O-brevifolincarboxyl-β-D-glucopyranose],鞣(料)雲實精(corila-gin),石岩楓酸(repandusinic acid)A,葉下珠鞣質(phyllanthusiin)C,夫羅星鞣質(furosin),老鶴草鞣質(geraniin)。酚羥酸:短葉老鶴草羥酸(brevifolincarboxyl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黃酮類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山柰酚(kaempferol),金於草(黃)素(chrysoeriol),槲皮素(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in)。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泉州本草》:諸種淋症,龍眼花煎湯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龍眼花一兩,合豬肉燉食,三至五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