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

海螵蛸

HAI PIAO SHAO

  • 英文名稱: Os Sepia Seu Seiellae Cuttlefish Bone
  • 別名:墨魚骨,海螵蛸烏鰂骨,鲗骨,海螵蛸,烏鰂骨,墨魚骨烏,鰂骨,烏賊骨,墨魚蓋,烏賊魚骨
  • 藥品來源: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 (Sepiella maindronide Rochebrune) 或金烏賊 (Sepia esculenta Hoyle) 的內殼
  • 道地藥材:廣東, 山東, 浙江, 福建, 台灣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04-17

海螵蛸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海螵蛸味鹹、澀,性寒,入肺、腎二經。具有清熱、止血、收斂之功。能斂肺止血,用於肺虛久咳不止、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血証;能澀腸止瀉,用於泄瀉、久痢;能平肝熄風,用於肝風內動引起之眩暈、耳鳴、耳聾等症。

《藥性論》云:「止婦人漏血,主耳聾。」,《山東中草藥手冊》云:「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錢,白芨六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一錢五分,日服三次。」

古代典籍

2. 斂瘡

海螵蛸斂瘡,收斂皮膚,止血止痛,助傷口癒合。清熱解毒,緩解發炎、疼痛,抗菌抗病毒。能斂瘡收口。

3. 固表止汗

海螵蛸之固表止汗,乃收斂固表,斂汗止脫,其收斂作用縮小毛孔,減少出汗量,清熱解毒作用調節陰陽平衡,緩解熱毒,皆有助益於止汗。

4. 外用

海螵蛸外用,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治各種外傷出血,可與骨粉、蒲黃炭等同研細末,撒於創面,稍加壓即可凝固止血。治外傷出血,亦可與煅豬皮、人中白、石灰等研細粉,消毒後撒於創面,包紮即可。

5. 祛風除濕

海螵蛸辛寒涼,疏風通絡,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其味辛,能疏散風熱,促進氣血流通;其質輕,能利尿除濕,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故海螵蛸適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中風偏癱,口眼歪斜,瘡瘍腫毒,小便不利等症。

6. 固澀收斂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烏賊骨制酸、止血、止痛功效顯著。複方治療,效果更佳,如烏賊骨粉與浙貝母粉混合,或加入大黃以緩解便祕。一般治療3~5天症狀減輕,多數患者經1~3個月治療後症狀消失或改善,X線複查壁龕消失或進步。

7. 固崩止帶

海螵蛸,涼性中藥,味甘、澀、性寒,入肺、腎經。具固崩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之功。主治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白帶過多、子宮濕熱、血瘀等症。

海螵蛸的現代功效


1. 預防腫瘤或抗癌

海螵蛸含多種化學成分,如海螵蛸酸、海螵蛸醇等單萜類成分,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轉移和侵襲,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實驗表明,海螵蛸對肺癌、肝癌、大腸癌等多種腫瘤細胞株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2. 抗發炎

海螵蛸以其抗炎效果卓著聞名。其內含多元生物活性物質,如單萜類、鞣酸、黃酮等。此等物質能抑制發炎因子釋出,緩解發炎反應,對某些發炎疾病頗有療效。

實驗研究發現,海螵蛸能抑制細胞因子形成,進而減輕發炎反應。此外,其能清熱解毒、散寒活血、加速組織修復再生,對發炎疾病也頗有裨益。

海螵蛸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30g;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吹耳、鼻。

海螵蛸的炮製


  • 海螵蛸《小品方》:「刮去皮甲。」《聖惠方》:「細研。」《博濟方》:「研極細飛過用。」《一草亭目科》:「去衣,研細,水漂淨。」《外科大成》:「湯泡去皮。」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漂洗至無明顯鹹味,乾燥,去硬殼。砸成小塊。
  • 炒海螵蛸《日華子》:「炒。」《女科要旨》:「炒為末。」現行,取淨海螵蛸細塊,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
  • 醋酸螵蛸《類證治裁》:「醋炙。」現行,取淨海螵蛸加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顯微黃色,取出,放涼。每海螵蛸100kg,用醋10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多熱者不宜多服;久服易致便秘,可適當配潤腸藥同用。
  • 《本草經集註》:惡白斂、白及。
  • 《蜀本草》:惡附子。
  • 《本草經巰》:血病鄉熱者勿用。
  • 孕婦禁忌:海螵蛸具有收斂作用,過量食用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孕婦不宜使用海螵蛸。
  • 血虛貧血患者禁忌:海螵蛸能夠收斂血管,如果患有血虛貧血等病症的人食用,可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加重病情。
  • 感冒發熱患者禁忌:海螵蛸屬於寒涼性的中藥,容易傷及正氣,感冒發熱的患者應避免使用。
  • 腎臟功能不良患者禁忌:海螵蛸含有一定的鉀質,如果腎臟功能不良的人食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血鉀過高,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海螵蛸相關的方劑


海螵蛸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胃潰瘍赤白帶腹痛吐血白帶耳聾遺精噯氣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