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地榆

DI YU

最後更新日:2024-02-11

地榆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地榆」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燙傷、濕疹、瘡瘍腫毒。「藥品化義」言其「解諸熱毒癰」,「藥物圖考」亦云「調敷湯火傷,疳瘡潰爛」。此乃因本品既能瀉火解毒,又具斂瘡之效,故能有效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

2. 排膿

地榆性味甘、寒,入肝經,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排膿止痛之功。用於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其能清熱涼血,涼血解毒,促進瘡口癒合,防止感染。排膿止痛,消腫止痛,緩解症狀。

3. 斂瘡

地榆屬斂瘡良藥,古稱「血餘」,因止血斂瘡,猶如 الدم之餘留而去傷,故取其名。「藥性論」言:「地榆能療瘡瘍漏血」,「本草綱目」載:「地榆,斂瘡瘍,生肌,利大小便」。

地榆斂瘡之效,有諸多機理。首先,其含豐富單寧酸、樹皮酸,能斂瘡止血,促進傷口癒合;其次,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防止感染;再者,其味甘澀,能益氣生津,滋潤皮膚,促進瘡口生肌。故地榆為斂瘡要藥,尤宜於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

4. 清熱涼血

地榆,性涼、味苦澀,入肝、腎經,其單寧酸、樹皮酸、鞣質等成分,收斂止血,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

地榆具有清熱涼血功效,以下為摘要:

  • 清熱瀉火:地榆可清瀉虛熱,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咽乾、溫病初起等症。
  • 涼血止血:地榆可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症。
  • 養陰潤燥:地榆具有養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乾咳、咽乾口渴等燥熱症狀。

地榆的清熱涼血功效主要歸因於其含有鞣質、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5. 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而酸,有涼血泄熱、收斂止血之功。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地榆能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於各種熱性出血證,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及血痢等。又能止膿血,諸瘺,惡瘡,排膿,主內漏不止,血不足。此外,地榆亦可治婦人漏下赤色不止。

地榆的現代功效


1. 預防腫瘤或抗癌

地榆富含多酚化合物,擁有抗腫瘤作用。研究發現地榆提取物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增殖和侵襲,輔助癌症治療。另外,地榆中的多酚化合物可以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減少供應,進一步遏制腫瘤生長與擴散。

2. 保肝利膽

地榆所含之多酚化合物與樹皮酸,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研究表明,地榆提取物能減輕肝臟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降低肝酶指標水平。地榆還能減少肝臟脂肪含量,防治肝臟脂肪變性。

3. 抗菌、抗病毒

地榆含豐富鞣質,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繁殖,對細菌感染性疾病有效。研究表明,地榆提取物對多種細菌具抑制作用,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鏈球菌等,同時對某些多重耐藥菌亦有效。

4. 止痛功效

地榆味甘、澀,性涼,入肺、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消炎、殺菌等功效,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中醫上,地榆常用於治療皮膚疾病、口腔疾病等疼痛症狀。

地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絞汁內服。
  • 外用:適量,煎水或搗汁外塗;也可研末摻或搗爛外敷。

地榆的炮製


揀去雜質,用水洗淨,稍浸泡,潤透,切成厚片,曬乾。取地榆片置鍋內炒至外表變為黑色,內部老黃色,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虛寒者忌服。
  • 《本草經集注》:得發良。惡麥門冬。
  • 《本草衍義》:虛寒人及水瀉、白痢,即未可輕使。
  • 《醫學入門》:虛寒冷痢禁用。熱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澀早也。
  • 《本草經疏》:胎產虛寒洩瀉,血崩脾虛洩瀉,法並禁用。
  • 《本草匯言》:癰瘡久病無火,並陽衰血證,並禁用之。
  • 《本經逢原》:氣虛下陷而崩帶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又為切禁。性能傷胃,誤服多致口噤不食。虛寒者忌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以及長期病患者應該遵醫從醫,謹慎使用地榆。
  • 有出血性疾病、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等情況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地榆,以免影響健康。
  • 地榆含有鞣質成分,過量使用可能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患有胃潰瘍、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地榆相關的方劑


地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卵巢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牙齦出血吐血子宮崩漏赤白帶白帶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