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手足麻木」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手足麻木是中醫常見的病症,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或氣血虧虛、痰濕阻滯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手足麻木、疼痛、灼熱、腫脹、皮膚乾燥、脫屑等。

手足麻木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風寒濕痹: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所致,症見手足麻木、疼痛、沉重,遇寒加重,遇熱減輕,舌淡苔白,脈浮緊。
  • 氣血虧虛:多由氣血不足、經脈失養所致,症見手足麻木、疼痛,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舌淡苔薄,脈細弱。
  • 痰濕阻滯:多由痰濕阻滯經絡所致,症見手足麻木、疼痛,伴有頭暈、胸悶、痰多、舌苔白膩,脈滑。

治療手足麻木,中醫常用的方法包括: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可用羌活、防風、白芷、獨活、威靈仙等藥物。
  • 補益氣血、活血化瘀:可用黃芪、當歸、川芎、白芍、丹參等藥物。
  • 化痰散結、通絡止痛:可用半夏、白芥子、陳皮、茯苓、甘草等藥物。

手足麻木在中醫治療上有較好的療效,但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補中益氣湯

  • 1.《明醫雜著》:「愚按前論開世俗之蒙瞶,濟無窮之夭枉。納附子若素畏寒飲食者,尤宜用。若素喜寒飲食者,以肉桂或炮姜代之亦可。若因暑熱傷氣,而四肢困倦,或手足麻木者,先用人參益氣湯,後用補中益氣湯。

胃風湯

  • 1.《校注醫醇賸義》:「_胃風湯_,治虛風症,能食,手足麻木,牙關急搐,目內蠕瞤,胃風面腫。
  • 2.《古今醫統大全》:「_胃風湯_,治虛風證,能食,手足麻木,牙關急搐,目內蠕瞤,胃風面腫。

烏藥順氣散

  • 1.《醫學入門》:「若覺膚頑肌蠕動,凡覺手足麻木,肌肉蠕動,如有蟲行,心抑憒亂,宜烏藥順氣散。如眉稜骨痛者,風之兆也,宜古防風湯加芩、連。
  • 2.《濟陽綱目》:「_李氏_,曰:凡覺手足麻木,肌肉蠕動,如有蟲行,心神憒亂,宜烏藥順氣散。如眉稜骨痛者,風之兆也,宜古防風湯加芩、連。預防之法,御風丹、五參散、史國公浸酒方、單豨薟丸。

參附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治痘後發瘋,手足麻木無汗。
  • 2.《赤水玄珠》:「痘後手足麻木無汗者,參附湯。若手足難動常出汗者,耆附湯。卒然驚僕不省人事者,用皂角為末吹入鼻中即蘇。古謂先痘後驚者不治。痘正發而有此症,能不為之可悼哉。

三痹湯

  • 1.《校註婦人良方》:「愚按: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前症若風邪淫旺,或怒動肝火,血燥筋攣,用加味逍遙散。脾肺氣虛,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用三痹湯。若腎水虧損,不能滋養筋骨,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用六味丸。服燥藥而筋攣者,用四物、生甘草。氣血俱虛,用八珍湯和《醫林集要》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