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萎黃」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萎黃是中醫病症名,是指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症狀。

萎黃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 脾胃虛弱:脾胃是人體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脾胃虛弱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從而出現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等症狀。
  • 氣血不足:氣血是人體的營養物質,氣血不足會導致全身各個器官的功能下降,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不振等症狀。
  • 肝腎陰虛:肝腎是人體的藏精之所,肝腎陰虛會導致肝腎功能下降,從而出現面色萎黃、腰膝酸軟等症狀。

萎黃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補脾益氣:可以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中藥材。
  • 養血滋陰:可以使用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等中藥材。
  • 滋補肝腎:可以使用枸杞子、熟地黃、山藥、何首烏等中藥材。

萎黃是中醫病症名,是指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症狀。萎黃的病因主要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腎陰虛等。萎黃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補脾益氣、養血滋陰、滋補肝腎等。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雜病廣要》:「去血過多,面色萎黃,以十全大補湯去桂主之。(《原病集》)

五苓散

  • 1.《醫學原理》:「凡疸症,通身面目萎黃,宜生料五苓散加茵陳,或小柴胡加茵陳、茯苓、枳實,少佐朴硝,或濟生茵陳湯,或《千金方》東引桃根細者,煎湯空心服。

黃耆建中湯

  • 1.《保命歌括》:「下痢,血氣太虛,腹痛頻並,後重,不食,或產後得此證,宜四君子湯(方見氣門)加當歸、陳皮下保和丸二三十粒。氣虛而色萎黃,或枯白色,人疲倦,痢頻並,腹痛後重,不食,脈細弱,或微汗時出,宜黃耆建中湯(方見虛損門)下保和丸二、三十粒。

黃土湯

  • 1.《皇漢醫學》:「《用方經驗》本方條曰:「婦人崩血不止,男子下血久久不愈,面色萎黃,掌中煩熱,爪甲乾色(求真按:『乾色,恐為褪色之誤』),脈數胸動,或見微腫者,得效。是禁血之劑,不可漫投。」

保和丸

  • 1.《保命歌括》:「下痢,血氣太虛,腹痛頻並,後重,不食,或產後得此證,宜四君子湯(方見氣門)加當歸、陳皮下保和丸二三十粒。氣虛而色萎黃,或枯白色,人疲倦,痢頻並,腹痛後重,不食,脈細弱,或微汗時出,宜黃耆建中湯(方見虛損門)下保和丸二、三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