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發頤」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發頤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多發於兒童,主要症狀是頭部兩側、耳後、頸部等處出現紅腫熱痛,伴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等。發頤的病因多與外感風熱、內傷脾胃、肝膽火旺等有關。

發頤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頭部兩側、耳後、頸部等處出現紅腫熱痛,局部皮膚灼熱,觸之疼痛。
  • 發熱,常高熱不退,伴有頭痛、口渴、煩躁。
  • 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小便黃赤。
  • 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發頤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健脾和胃為主。常用方藥有:

  • 銀翹散:主要成分有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
  • 桑菊飲:主要成分有桑葉、菊花、薄荷、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
  • 小柴胡湯:主要成分有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等,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作用。

發頤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風寒之邪。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發頤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一人年五十餘,患大疫,惡熱譫語,腹滿便閉,口渴舌黑,脈沉實。余用大承氣湯,下利日七八行,熱漸解,十餘日,精神復常。一日又發大熱,譫語如前,耳前發腫,所謂發頤是也。

真武湯

  • 1.《素圃醫案》:「余所以留熱,以存陽也。竟服真武湯五日,少陰病衰,餘邪仍轉厥陰,耳前時或一痛,夜則氣上衝喉,渴而多飲,皆厥陰表證,恐致發頤,必怨熱藥。遂以當歸四逆湯本方,不加姜附,少入人參,以助正氣。二日四劑,周身微微似汗者一晝夜,邪盡外解,而口渴氣衝耳痛莖痛全愈矣。

荊防敗毒散

  • 1.《醫學集成》:「發頤瘟,耳前後腫,荊防敗毒散,加大力,外二味拔毒散,明雄白礬研末,茶調敷。

普濟消毒飲

  • 1.《奉時旨要》:「若天行時疫,咽痛項腫,有大頭、蝦蟆、發頤之名,此陽明熱毒,腫髮夾車兩穴,普濟消毒飲治之。痰甚脹急者,紫雪丹開之。然陰虛陽虛,俱有此等惡症,其應溫清補瀉,全在脈之有力無力,唇之赤白、口之渴否辨之,庶不致誤。
  • 2.《醫學心悟》:「愚按:此症須用貝母、人中黃、荷葉為妙。發頤症,倍柴胡,加丹皮。喉嚨腫痛,倍桔梗、甘草。

清胃散

  • 1.《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此藥專治咽喉、口舌諸症,單雙乳蛾,紅腫疼痛,滿口糜爛,湯水不下,口舌生瘡,瘟毒發頤,牙癰牙宣等症,敷之立見奇效。
  • 2.《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此藥專治咽喉諸症,單雙乳蛾,紅腫疼痛,滿口糜爛,湯水不下,口舌生瘡,瘟發頤,牙癰牙宣等症,敷之立見功效。

透膿散

  • 1.《秘傳外科方》:「此證生於耳後一寸三分致命之處,發之必死,故銳毒不治。銳毒者,堅銳其毒,名曰發頤,乃熱上蒸,連頤而穿口者,必主穿喉死矣。用藥於後。

連翹敗毒散

  • 1.《醫學從眾錄》:「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焮紅痛可除。花粉連翹柴胡蒡,荊防升草桔羌獨。紅花蘇木芎歸尾,腫面還加芷漏蘆。腫堅皂刺穿山甲,便燥應添大黃疏。
  • 2.《傷寒括要》:「主發頤。耳後。或耳下腫硬。宜速消之。緩則成膿矣。
  • 3.《時病論》:「_連翹敗毒散_,:治時毒發頤。
  • 4.《瘍科心得集》:「(節庵),連翹敗毒散,治發頤硬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