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驚熱」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驚熱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是患者會突然感到恐懼、心跳加速、手腳發抖、出冷汗等。驚熱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內傷心脾有關,治療上以疏風解表、養心安神為主。

驚熱的發病急驟,患者會突然感到恐懼、心跳加速、手腳發抖、出冷汗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昏厥。驚熱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內傷心脾有關。外感風寒引起的驚熱,多見於冬春季節,患者常伴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內傷心脾引起的驚熱,多見於長期過度勞累、思慮過度、情志不遂等情況,患者常伴有心悸、胸悶、失眠、多夢等症狀。

驚熱的治療以疏風解表、養心安神為主。外感風寒引起的驚熱,可用麻黃湯、桂枝湯等方劑治療。內傷心脾引起的驚熱,可用歸脾湯、安神定志丸等方劑治療。

驚熱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發病急驟,病因複雜,治療上以疏風解表、養心安神為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過度勞累、思慮過度。如果出現驚熱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活幼心書》:「用四聖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湯同煎,與解驚熱丹毒,牛蒡湯、當歸散、三解散、黃苓四物湯,皆可為治。如驚丹發至胸乳間,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致內流,為害不淺。五和湯加升麻、生乾地黃,水、薑、燈心煎服,則自消除。仍用前數藥調治,不生他證,或投萬安飲。

當歸散

  • 1.《活幼心書》:「用四聖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湯同煎,與解驚熱丹毒,牛蒡湯、當歸散、三解散、黃苓四物湯,皆可為治。如驚丹發至胸乳間,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致內流,為害不淺。五和湯加升麻、生乾地黃,水、薑、燈心煎服,則自消除。仍用前數藥調治,不生他證,或投萬安飲。
  • 2.《証治準繩‧幼科》:「用四聖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湯同煎,與解驚熱丹毒,牛蒡湯、當歸散、三解散、黃芩四物湯,皆可為治。如驚丹發至胸乳間,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致內流,為害不淺,五和湯加升麻、生乾地黃、水姜燈心煎服,則自消除,仍用前數藥調治,不生他證。或投萬安飲。

平胃散

  • 1.《活幼口議》:「議曰:小見驚風之後,胃氣多虛,不食,沉沉默默,或瀉尚不止,只可助胃生氣,須以截風藥移在(平胃散)或(觀音散)中,謂用全蠍、天麻、殭蠶、白附、防風、羌活之類,生薑、棗子同煎,自然胃壯,瀉止,諸風不作,雖則驚熱及搐搦皆去,其精神未爽,不可便謂無事。

導赤散

  • 1.《幼幼新書》:「錢乙論肝有風。目連扎不搐,得心熱則搐。治肝瀉青丸,治心導赤散主之。(瀉青丸方見驚熱門中,導赤散方見實熱門中。)
  • 2.《幼幼新書》:「其有左右搐者,各以其偏勝也。醫便以烏蛇、蜈蚣等藥,是治標而不治本也。故錢用瀉青丸主肝風(方見驚熱門中),導赤散瀉心火(方見實熱門中)。此醫用之上藥也。
  • 3.《証治準繩‧幼科》:「驚熱者,遍身發熱,或熱而不甚,面青自汗,睡夢虛驚,顛叫恍忽,有因驚而生熱者,有因熱而生驚者,錢氏導赤散、涼驚丸、安神散之類,皆其治也。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此所謂急驚熱癇之類,宜吐之。庸醫不察,妄投盲行,動輒用鉤藤、胡黃連,或辰砂、茯神、麝香之類,因此死於非命之兒,殆難勝數。嗚呼!悲哉!

瀉青丸

  • 1.《幼幼新書》:「其有左右搐者,各以其偏勝也。醫便以烏蛇、蜈蚣等藥,是治標而不治本也。故錢用瀉青丸主肝風(方見驚熱門中),導赤散瀉心火(方見實熱門中)。此醫用之上藥也。
  • 2.《幼幼新書》:「錢曰:病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氣王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時也。嗽者肺之病,肺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虛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復為肝所勝,此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氣、長出氣也。錢急與瀉青丸瀉之(方見驚熱門中),後與阿膠散實肺(方見同前)。
  • 3.《幼幼新書》:「肝病秋見(一作日哺。)肝強勝肺,肺怯不能勝肝,當補脾肺治肝。益脾者,母能令子實故也。補脾,益黃散。治肝,瀉青丸主之。(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瀉青丸見驚熱門中。)
  • 4.《幼幼新書》:「錢乙論肝有風。目連扎不搐,得心熱則搐。治肝瀉青丸,治心導赤散主之。(瀉青丸方見驚熱門中,導赤散方見實熱門中。)
  • 5.《痘疹心法》:「備急丸(九)下之。面色青紅,額正中有紋,手掌心有汗,時作驚惕,手絡脈微動而發熱者,此驚熱也,瀉青丸(一一○)、牛黃清心丸(三十六)主之。身熱而倍能食,唇紅頰赤,大小便秘,脅下汗者,此風熱也,宜宣風散(九十二)。已上諸熱,久而不去,內外感發則所蘊瘡疹之毒,亦能乘間而出矣。

人參養榮湯

  • 1.《保嬰撮要》:「_人參養榮湯_,治氣血俱虛,發熱惡寒,肢體倦怠,食少作瀉,或久病虛損,口乾咳而下痢驚熱,自汗盜汗。
  • 2.《蘭臺軌範》:「_人參養榮湯_,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或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痢,驚熱自汗。

五味異功散

  • 1.《保嬰金鏡錄》:「口畔色黃,主脾經積熱,用清胃散,以理脾清熱。若唇口抽動,主驚熱不安,用五味異功散加山梔、釣藤鉤,以補脾平肝。若口流涎,唇色紫,乃胃氣虛寒也,用益黃散。若腹中痛,口吐涎水者,乃蟲痛也,先用蕪荑散,後用調中丸。不吐涎者,乃積痛也,但用五味異功散,調補胃氣。

五福化毒丹

  • 1.《幼幼新書》:「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處,咽津無妨。小兒瘡疹,毒氣攻口齒,先用五福化毒丹(方見驚熱門,太醫局方同)掃,次用此藥擦之立愈。

牛黃清心丸

  • 1.《醫方集宜》:「牛黃清心丸 定魂魄,安五臟,化痰涎,消驚熱
  • 2.《痘疹心法》:「備急丸(九)下之。面色青紅,額正中有紋,手掌心有汗,時作驚惕,手絡脈微動而發熱者,此驚熱也,瀉青丸(一一○)、牛黃清心丸(三十六)主之。身熱而倍能食,唇紅頰赤,大小便秘,脅下汗者,此風熱也,宜宣風散(九十二)。已上諸熱,久而不去,內外感發則所蘊瘡疹之毒,亦能乘間而出矣。
  • 3.《古今醫統大全》:「_牛黃清心丸_,治小兒四證八候,去風痰,散驚熱。

敗毒散

  • 1.《小兒藥證直訣》:「上為末,每服二錢,入生薑、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㕮咀,加蟬蛻、防風。治驚熱可加芍藥、乾葛、黃芩;無汗加麻黃。

瀉白散

  • 1.《幼幼新書》:「錢乙論肺盛復有風冷云:胸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方見本門)、大青膏主之(方見驚熱門中)。肺只傷寒,則不胸滿。

滾痰丸

  • 1.《馮氏錦囊秘錄》:「青礞石,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腹,小兒熱結,頑痰驚癇,喘急墮痰,消食,故入滾痰丸,用為平肝破滯,驚熱痰壅之神劑。痰見青礞,即化為水。但脾虛氣弱者忌之。

異功散

  • 1.《証治準繩‧幼科》:「唇口抽動主驚熱不安,用異功散加山梔、釣藤鉤、補脾平肝。若口流涎唇色紫,乃脾氣虛寒,用異功散加炮薑、木香。若腹中痛口吐涎,乃蟲作痛,先用蕪荑散,後用調中丸。不吐涎是積痛也,用異功散。手足厥冷用理中湯加烏梅溫補中氣,而痛自止。或吐後或大便去後而痛止者,先用下積丸,後用異功散。

甘露散

  • 1.《証治準繩‧幼科》:「_加朱甘露散_(見驚熱)
  • 2.《奇效良方》:「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腑,止煩渴,安神穩睡,加硃砂,名加朱甘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