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勞熱」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勞熱是中醫學的病證名,是指由於勞累過度、體力消耗過多,導致體內陰液不足,陽氣過盛,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的病證。

勞熱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

  • 外因:主要是由於氣候炎熱,暑熱之邪侵襲人體,導致陰液耗傷,陽氣偏亢,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
  • 內因:主要是由於過度勞累、體力消耗過多,導致陰液不足,陽氣偏亢,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

勞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發熱:多為午後或傍晚發熱,可高達40℃以上,但體溫不太規律,常常在短時間內反覆升降。
  • 口渴:口渴明顯,飲水不止,但飲水後不見好轉。
  • 心煩:心煩意亂,坐立不安,不能靜坐。
  • 失眠: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醒後不能再入睡。
  • 其他:可伴有頭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勞熱的治療以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為主。常用方藥有:

  •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黃連、粳米組成,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 天王補心丹:由人參、黃連、黃芩、天冬、麥冬、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朱砂組成,具有養陰清熱、安神定志的功效。
  • 玉女煎:由生地黃、麥冬、天冬、石斛、沙參、玉竹、百合、川貝母、知母、黃連、黃芩組成,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

勞熱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注意飲食調養,多吃具有養陰生津作用的食物,如西瓜、梨、蜂蜜、百合等。

勞熱是中醫學的病證名,是指由於勞累過度、體力消耗過多,導致體內陰液不足,陽氣過盛,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的病證。勞熱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外因是由於氣候炎熱,暑熱之邪侵襲人體,導致陰液耗傷,陽氣偏亢;內因是由於過度勞累、體力消耗過多,導致陰液不足,陽氣偏亢。勞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發熱、口渴、心煩、失眠、其他。勞熱的治療以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為主。常用方藥有:白虎湯、天王補心丹、玉女煎。勞熱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注意飲食調養,多吃具有養陰生津作用的食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桂枝湯

  • 1.《千金翼方》:「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洗然手足逆冷,小有勞熱,口前開板齒燥。若發其汗,惡寒則甚;加溫針,發熱益甚;數下之,淋復甚。

麥門冬湯

  • 1.《聖濟總錄》:「治心勞熱不止,皮毛焦色無潤澤,口舌乾燥,心中煩悶,麥門冬湯方
  • 2.《聖濟總錄》:「治虛勞熱氣乘心,憂懼不安,不得眠睡,麥門冬湯方
  • 3.《証治準繩‧類方》:「_麥門冬湯_,治肺勞熱生蟲,其形如蠶,令人咳逆氣喘,或謂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此皆從勞氣所生,名曰膏盲病,針灸不至。

白虎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用石膏以治肺病及勞熱,古人早有經驗之方,因後世未知石膏之性,即見古人之方亦不敢信,是以後世無用者。其方曾載於王燾《外臺秘要》,今特詳錄於下,以備醫界之採取。

烏梅丸

  • 1.《丹溪手鏡》:「_烏梅酸緩_,主勞熱虛煩,收肺氣喘急,治下利不止,除口乾好唾,故烏梅丸以安蛔厥。

導赤散

  • 1.《古今醫鑑》:「瘀積濕熱,勿行淡滲兜澀湯丸,可用汗下寒溫湧泄。導赤散通小便癃閉,溫白丸解大腸痛結,地骨皮散退勞熱偏宜,青礞石丸化結痰甚捷。火鬱者必捫其肌,胎死者可驗其舌。玄胡、苦楝醫寒疝控引於二丸;當歸、龍薈,瀉濕熱痛攻於兩脅。諳曉陰陽虛實之情,便是醫家玄妙之訣。
  • 2.《古今醫鑒》:「瘀積濕熱,勿行淡滲兜澀湯丸,可用汗下寒溫湧泄。導赤散通小便癃閉,溫白丸解大腸痛結,地骨皮散退勞熱偏宜,青礞石丸化結痰甚捷。火鬱者必捫其肌,胎死者可驗其舌。玄胡、苦楝醫寒疝控引於二丸;當歸、龍薈,瀉濕熱痛攻於兩脅。諳曉陰陽虛實之情,便是醫家玄妙之訣。

清心蓮子飲

  • 1.《醫方考》:「遇勞即發者,名曰勞淋。此以體弱,故不任勞。然五臟各有勞。勞者動也,動而生陽,故令內熱。內熱移於膀胱,故令淋閉。是方也,石蓮肉瀉火於心,麥門冬清熱於肺,黃芩瀉火於肝,地骨皮退熱於腎,黃耆、人參、茯苓、甘草瀉火於脾,皆所以療五臟之勞熱也。惟車前子之滑,乃以治淋去著云爾!

瓜蒂散

  • 1.《祖劑》:「又治小兒久患風癇,纏喉風痹,及大人風涎,潮熱發則不省人事,酒積食勞,黃疸,脾濕腫滿,勞熱上喘,肌熱咳嗽,中滿眩暈,膈實痰飲,痰厥頭痛,一切胸上病患,脈沉實,按之有力者,並約量劑料,輕重多少,服之。服之良久,涎自出矣。如涎不出,含砂糖一塊下咽,則涎出。

麥味地黃丸

  • 1.《瘍科心得集》:「_麥味地黃丸_,治腎陰不足,火爍肺金,喘咳勞熱,或有鼻衄、鼻淵等證。

滋陰降火湯

  • 1.《滇南本草》:「石斛湯:昔有一女子,因身染風感寒,平素陰血虛弱,寒邪伏於三陰經,形如勞症。用石斛湯退勞熱,反作頭疼發熱,煩渴飲水,身熱如火烙,服後劑,身出酸汗,汗後身涼,又用滋陰降火湯痊愈。

八珍湯

  • 1.《類證治裁》:「有情竇初開,積想在心,真陰煎耗而成勞者。宜清離滋坎丸。其為勞熱也,有氣虛熱,必兼少氣自汗,體倦心煩,八珍湯加減。有血虛熱,必兼燥渴,睡臥不安,聖愈湯、參人中白丸。有往來潮熱,必兼膝軟骨節痛,參苓建中湯。有骨蒸熱,必兼肌瘦頰紅,鱉甲丸、河車丸、二仙膠。

瀉白散

  • 1.《溫病條辨》:「凡藥有獨異之形,獨異之性,得獨異之名者,必有獨異之功能,亦必有獨異之偏勝也。地骨入下最深,稟少隂水隂之氣,主骨蒸之勞熱,力能至骨,有風寒外感者,而可用之哉!或曰:桑皮,地骨,良藥也,子何畏之若是?余曰:人參、甘草,非良藥耶?實證用人參,中滿用甘草,外感用桑皮、地骨,同一弊也。

大補陰丸

  • 1.《成方便讀》:「_大補陰丸治水虧,火炎勞熱致虛羸,地黃龜板兼知柏,豬脊脂膏蜜和為。_

清骨散

  • 1.《不居集》:「_清骨散_,治骨蒸勞熱。
  • 2.《醫學心悟》:「治肝經血虛,煩躁,口渴,胸脅刺痛,頭眩,心悸,頰赤,口苦,發熱盜汗,食少嗜臥。又治女人經血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並治室女經閉,痰嗽潮熱,肌瘦勞熱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