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惡氣」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惡氣是中醫古籍中常見的病名,指的是由於外界邪氣侵入人體,或人體內部陰陽失調,導致體內氣機紊亂,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惡氣的症狀主要包括頭痛、頭暈、胸悶、腹脹、嘔吐、腹瀉、便秘、尿頻、尿急、尿痛、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皮疹、水腫等。

惡氣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灸、拔罐、艾灸、中藥內服等。針灸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症狀。拔罐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艾灸可以溫經散寒、祛濕除濕。中藥內服可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健脾益氣、滋陰補陽等。

惡氣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飲食方面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作息方面要規律,不要熬夜。情緒方面要保持平和,不要生氣、發怒。

惡氣是中醫古籍中常見的病名,但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相應的疾病。因此,如果出現惡氣的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梔子豉湯

  • 1.《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按:此傷寒吐劑也,然古方梔子生用,故能湧吐。今皆炒黑用之,雖不作吐,洄溪謂其滌熱除煩之性故在也。而余之治熱霍亂,獨推以為主劑。蓋梔子苦寒,善泄鬱熱,故《肘後方》以之治乾霍亂矣。豉經蒸腐,性極和中。凡霍亂多由濕鬱化熱,挾穢濁惡氣,而擾攘於中宮,惟此二物,最為對證良藥。

二陳湯

  • 1.《醫學心悟》:「有濕痰壅遏,神不安者,其證嘔惡氣悶,胸膈不利,用二陳湯導去其痰,其臥立至。更有被褥冷暖太過,天時寒熱不勻,皆令不得安臥,非關於病,醫家慎勿誤治也。
  • 2.《醫學心悟雜症要義》:「有濕痰壅遏,神不安者,其證嘔惡氣悶,胸膈不利,用二陳湯導支其痰,其臥立至。更有被褥冷暖太過,天時寒熱不勻,皆令不得安臥,非關於病,醫有慎勿誤治也。」

烏頭湯

  • 1.《千金翼方》:「主八風五屍惡氣,遊走心胸,流出四肢,來往不住,短氣欲死方:
  • 2.《備急千金要方》:「治八風五屍惡氣遊走胸心、流出四肢,來往不住,短氣欲死方。
  • 3.《証治準繩‧類方》:「_烏頭湯_,治八風五屍,惡氣遊走,腹中絞痛,流入四肢,來往不定。

雞鳴散


半夏茯苓湯

  • 1.《女科指掌》:「氣鬱中焦嘔吐生,頭眩胸滿脹非輕,脈來左手弦而弱,苓半煎湯下抑青。朱丹溪曰:嘔吐暈眩,脈左弦而弱,此惡氣因怒氣所激,肝氣傷乃挾胎氣上逆,參朮補之非也,宜半夏茯苓湯下抑青丸,或砂仁炒為末,淡薑湯調服二錢。

人參湯

  • 1.《疹科類編》:「一疹退之後飲食如常,動止如故,乃卒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養,外雖無病,裡實虛損,偶然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此朝發夕死之症,間有用人參湯研蘇合香丸而蘇者。

至寶丹

  • 1.《六氣感證要義》:「_至寶丹_,治中惡氣絕,中風不語,熱疫煩躁,氣喘吐逆,邪氣攻心,神昏頭眩,口乾不眠,及傷寒狂語。
  • 2.《醫宗必讀》:「_至寶丹_,治中風不語,中惡氣絕,中諸物毒,疫毒瘴毒,蠱毒,產後血暈,口鼻血出,惡血攻心,煩躁,氣喘,吐逆,難產,悶亂,死胎不下,並用童便,薑汁磨服。又療心肺積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神魂恍惚,頭目昏眩,眠睡不安,唇口乾燥,傷寒譫語。
  • 3.《蘭臺軌範》:「_至寶丹_(《局方》),治中惡氣絕,中風不語,中諸物毒,熱疫煩躁,氣喘吐逆,難產悶亂,死胎不下,以上並用童便一合,生薑自然汁三五滴,和溫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治心肺積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神魂恍惚,頭目昏眩,口乾不眠,傷寒狂語,並治之。
  • 4.《濟陽綱目》:「_局方至寶丹_,療卒中急風不語,中惡氣絕,又療心肺積熱,及小兒諸癇,急驚,心熱。
  • 5.《文十六卷》:「至寶丹,療難產,悶乳,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中惡氣絕,中諸毒,中風不語,卒中客忤。
▼ 展開更多

蘇合香丸

  • 1.《玉機微義》:「局方蘇合香丸治氣中或卒暴氣逆心痛鬼魅惡氣
  • 2.《明醫雜著》:「_蘇合香丸_,治氣中,或卒暴氣逆心痛,鬼魅惡氣等症。
  • 3.《文十六卷》:「至寶丹,療難產,悶乳,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中惡氣絕,中諸毒,中風不語,卒中客忤。
  • 4.《校註婦人良方》:「_蘇合香丸_,治氣中,痰氣上攻,牙關緊急,不省人事,或卒暴氣逆心痛,鬼魅惡氣,及一切氣滯等症。
  • 5.《疹科類編》:「一疹退之後飲食如常,動止如故,乃卒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養,外雖無病,裡實虛損,偶然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此朝發夕死之症,間有用人參湯研蘇合香丸而蘇者。
▼ 展開更多

溫中散

  • 1.《古今醫統大全》:「_生薑_(味辛氣熱),避諸惡氣,開脾胃,和榮衛,溫中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