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崩中」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崩中,中醫病名。崩,指崩漏;中,指內部。崩中是指婦女月經失調,崩漏不止的病證。崩中多由氣血虧虛、肝腎陰虛、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

崩中的主要症狀是月經量多、色淡、質稀,或淋漓不止,或伴有腰酸、下腹墜脹、白帶多、頭暈、心悸、乏力等。

崩中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病因,辨證施治。氣血虧虛者,可用補氣養血、活血止血的藥物,如四物湯、歸脾湯等;肝腎陰虛者,可用滋陰補腎、養血止血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脾胃虛弱者,可用健脾益氣、養血止血的藥物,如香砂六君丸、補中益氣湯等。

崩中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貧血、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後果。因此,女性朋友在出現崩中症狀時,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崩中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經期衛生,避免受寒、過勞等不良刺激。

  2.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3. 合理飲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鐵的食物。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到醫院進行婦科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芍藥散

  • 1.《皇漢醫學》:「《三因方》曰:「當歸芍藥散,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之則通暢血脈,癰瘍不生,消痰,養胃,明目,生津。」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滿,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並宜服之。
  • 3.《証治準繩‧女科》:「_當歸芍藥散_,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血暈、目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癤,消痰養腎,明目益津。
  • 4.《濟陰綱目》:「_當歸芍藥散_,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崩中,去血過多,眩暈虛乏。
  • 5.《証治準繩‧女科》:「_〔大〕_,當歸芍藥散,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血暈,崩中久痢。(方見血崩。)
▼ 展開更多

溫經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又治曾經損娠,瘀血停留,少腹急痛,發熱下利,手掌煩熱,唇乾口燥。及治少腹有寒,久不受胎。
  • 2.《世醫得效方》:「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小腹有寒,久不受胎。曾經損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發熱下痢,手足煩熱,唇口乾燥。
  • 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衝任虛損,月候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及治曾經損墮,損妊娠瘀血停留,小腹中痛,發熱下利,手心煩熱,唇口乾燥;及小腹有寒,久不受胎。
  • 4.《成方切用》:「(金匱),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金匱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 5.《金匱方歌括》:「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多。及至期不來。

四物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 2.《奇效良方》:「益營衛,滋氣血。治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婦人經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產惡露過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惡露不止,四物湯加茱萸煎服,若陽臟少使茱萸,若陰臟多使茱。一方加香附子,治諸虛不足,並皆治之。
  • 3.《資生集》:「四物湯,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或臍腹痛,或腰足痛,或崩中漏下及胎產諸症。常服益榮衛,滋氣血。
  • 4.《女科經綸》:「王海藏曰:婦人月事不至,是為胞閉,為血不足,宜服四物湯。婦人崩者,是為血有餘,亦服四物湯何也?曰:婦人月事不至者,內損其原,不能生血,故胞閉不通,是血不足,宜服四物湯,是益原和血之藥也。崩中者,是血多也。暴損其原,是火逼妄行,涸竭為根,亦宜四物湯,乃潤燥益原之藥也。
  • 5.《濟陰綱目》:「_四物湯_,治婦人衝任虛損,月水不調,經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臍腹㽲痛,或腰足中痛,或崩中漏下,及胎前產後諸證。常服益榮衛,滋氣血。若有他病,隨證加減。
▼ 展開更多

桂枝湯

  • 1.《仁齋直指方論》:「產後崩中,蓋是傷酸物,狀如雞肝,脊背悶倦,糯米秦艽湯下,桂枝湯下亦可。產後食熱面,壅結成塊,四肢無力,睡後汗出不止,月水不調,久成骨蒸勞,童便和酒下。

十全大補湯

  • 1.《產科發蒙》:「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棕櫚灰,治崩中去血過多。

吳茱萸湯

  • 1.《醫鏡》:「崩中、帶下,小便頻數,炒吳茱萸湯下。

芎歸膠艾湯

  • 1.《證治摘要》:「芎歸膠艾湯,治崩中漏下。去血過多。加三七或加附子。或兼用犀角。

黃耆建中湯

  • 1.《女科經綸》:「李氏曰:帶下有虛寒,帶腥臭者,因小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
  • 2.《醫學入門》:「虛因月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於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水煎吞苦楝丸。久不止,臍腹引陰冷痛者,東垣固真丸;虛中有火者,補經固真湯、大烏雞丸。

溫膽湯

  • 1.《本草備要》:「甘而微寒。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治上焦煩熱(皮入肺,主上焦。溫膽湯用之),溫氣寒熱,噎膈嘔逆(胃熱),吐血衄血(清肺涼胃,齒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驚癇(散肝火),崩中胎動(涼胎氣)。

生地黃湯


芍藥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憂驚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似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當歸加芍藥湯,候定,續次隨證合諸藥治之為得。

固經丸

  • 1.《婦人大全良方》:「上為末,陳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可。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湯加芍藥,候定,續次隨證諸藥治之為得。
  • 2.《世醫得效方》:「上為末。陳米飲丸,梧子大。食前,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可。蓋此證非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致,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太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此藥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湯加芍藥,候定,續次隨證諸藥治之為得。小腹滿痛,肝經已壞,難治。
  • 3.《女科經綸》:「陳無擇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酸鹹不節所致。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或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歸湯加芍藥,隨證治之。
  • 4.《成方便讀》:「固經丸,炙龜板(四兩),芍藥(酒炒),黃柏(酒炒各二兩),酒芩(二兩),制香附,樗皮(各五錢),酒丸。治經行不止,及崩中漏下,紫黑成塊等證,而屬於火者。夫崩中一證,有因氣虛,血不固而下陷者,有因熱盛,血為熱逼而妄行者,有因損傷肝脾、衝任之絡,而血驟下者,當各因所病而治之。
  • 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憂驚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似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當歸加芍藥湯,候定,續次隨證合諸藥治之為得。
▼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