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健忘」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健忘是中醫病症的一種,指的是記憶力減退、健忘多忘,多見於老年人。中醫認為,健忘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年老體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個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大腦的記憶功能會減退,從而出現健忘的症狀。
  • 思慮過度:長期思慮過度,會導致氣血兩虛,心神失養,從而出現健忘的症狀。
  • 情志不遂:長期情志不遂,會導致肝氣鬱結,氣血不暢,從而出現健忘的症狀。
  •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從而出現健忘的症狀。
  • 勞倦過度:勞倦過度,會導致氣血兩虛,心神失養,從而出現健忘的症狀。

中醫治療健忘,主要以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為主。常用方劑有歸脾湯、天王補心丹、加味逍遙散等。此外,還可以通過針灸、按摩、飲食調理等方法來治療健忘。

健忘是中醫病症的一種,雖然不是什么嚴重的疾病,但卻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如果出現健忘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苓桂朮甘湯

  • 1.《皇漢醫學》:「《方輿輗》在癇、癲、狂、驚悸、不寐、健忘、奔豚等篇曰:「癇之證候千端萬緒,不遑枚舉,今考其目錄,略述其治因。夫奔豚雖為古來一種特病,要之亦惟癇中之一證耳,是非余之管見,先賢已辨之矣。」又曰:「苓桂朮甘湯,治氣上衝於咽喉,眩冒,經脈動惕,久而成痿。」

酸棗仁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諸病久久不愈,尪羸,困憊,身熱,寢汗,口乾,咳嗽,大便溏,小便澀,飲啖無味者,宜此方,隨證選加黃耆、麥門冬、乾薑、附子等。健忘、驚悸、怔忡三證,有宜此方者,隨證擇加黃連、辰砂。」
  • 2.《証治準繩‧女科》:「實者,腹中痛,煮附丸、四物湯加香附子。心虛者,恍忽多夢,健忘,舌強,小便多,面紅盜汗,柏子仁湯、酸棗仁湯加龍骨、京墨、百草霜,吞靈砂丹。又靈砂、當歸、蓮肉、龍骨、棗肉丸,參湯送下。崩中作麝香、當歸,香者,心氣已散,急服靈砂、龍骨等。
  • 3.《女科證治準繩》:「實者,腹中痛,煮附丸、四物湯加香附子。心虛者,恍忽多夢,健忘,舌強,小便多,面紅盜汗,柏子仁湯、酸棗仁湯加龍骨、京墨、百草霜,吞靈砂丹。又靈砂、當歸、蓮肉、龍骨、棗肉丸,參湯送下。崩中作麝香、當歸,香者,心氣已散,急服靈砂、龍骨等。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痼毒壅滯證,其人腹中堅實或硬滿,而大便難,胸腹動悸,或喜怒無常,或不寐驚惕,健忘怔忡,或身體不仁,或戰曳癱瘓,筋攣骨痛,或言語蹇澀,緘默如偶人,而飲啖倍常,或數十月不食不饑等證,變怪百出,不可名狀。

歸脾湯

  • 1.《本草綱目》:「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虛煩不眠,自汗驚悸。用龍眼肉、酸棗仁(炒)、黃耆(炙)、白朮(焙)、茯神各一兩,木香、人參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半,㕮咀。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一鍾,溫服。(《濟生方》)
  • 2.《奇效良方》:「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 3.《雜病廣要》:「歸脾湯,治思慮傷脾,心多健忘,為脾不能統攝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得效》)
  • 4.《瘍醫大全》:「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身痛及盜汗,月經不調。
  • 5.《婦人規》:「歸脾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瘧痢鬱結;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證者,最宜用之。
▼ 展開更多

十全大補湯

  • 1.《雜病心法要訣》:「【注】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氣血兩虛,八珍湯。八珍者,即四君、四物也。若有氣乏色枯,毛髮脫落,自汗盜汗,心悸健忘,發熱咳嗽,吐血、衄血,食少肌瘦,泄瀉等證,則宜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也,人參養榮湯,即十全大補湯減去川芎,更加遠志、五味子、陳皮也。

五苓散

  • 1.《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龍膽瀉肝湯

  • 1.《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溫膽湯


補中益氣湯

  • 1.《壽世保元》:「_補中益氣湯_(方見內傷),_歸脾湯_(方見健忘),_六味丸_(方見補益)
  • 2.《萬病回春》:「一婦人崩漏,面黃或赤,時覺腰間、臍下痛,四肢困倦,煩熱不安,其經行先發寒熱、兩脅如束。此乃脾胃虧損,元氣下陷,與相火、濕熱下迫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芍藥、炒黑黃柏,兼服歸脾湯而愈。(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方見健忘。)
  • 3.《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養心湯

  • 1.《古今名醫方論》:「治心神不足,夢寐不寧,驚悸,健忘等症。
  • 2.《醫方集宜》:「治思慮傷心,健忘失記
  • 3.《醫方集宜》:「一思慮過度,損傷心氣,健忘失記,宜用 養心湯、歸脾湯、定志丸

桑螵蛸散

  • 1.《醫方集解》:「治小便數而欠(數,便頻也;欠,便短也。溺雖出於膀胱,然泌別者小腸也,小腸虛則便數,小便熱則便短);能安神魂,補心氣,療健忘。
  • 2.《成方切用》:「(寇氏),治小便數而欠。(數,便頻也。欠,便短也。溺雖出於膀胱,然泌別者小腸也。小腸虛則便數,小腸熱則便短。)能安神魂,補心氣,療健忘。

瓜蒂散

  • 1.《萬氏家抄濟世良方》:「凡婦人頭風眩暈,登車、乘船眩暈,眼濕手麻、發脫、健忘、喜怒,皆胸中宿痰所致,可用瓜蒂散吐之。

二陳湯

  • 1.《祖劑》:「即二陳湯加人參、益智、香附治脾不攝涎痰迷心竅、失事、健忘

人參湯

  • 1.《馮氏錦囊秘錄》:「預知子丸,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言語錯妄,驚悸煩郁,憂愁慘慼,善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異夢,寐即驚魘,或發狂暴眩,不知人,並宜服此預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枳實、人參、地骨皮、遠志、山藥、黃精、丹砂等份,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嚼一丸,人參湯下。

抵當湯

  • 1.《皇漢醫學》:「同書抵當湯條中曰:「婦人經水不利者,棄置不治,則其後必發胸腹煩滿,或小腹硬滿,善饑,健忘,悲憂,驚狂等證,或釀成偏枯,癱瘓,勞瘵,鼓脹等證,遂至不起。宜早用此方通暢血隧,以防後患。」

牛黃清心丸

  • 1.《醫方集宜》:「一中風發熱狂言妄走,神昏恍惚,健忘失志,宜用 牛黃清心丸,或安神丸、辰砂散。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顛,神情昏亂。
  • 3.《世醫得效方》:「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發顛狂,並皆治之。
  • 4.《奇效良方》:「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發癲狂,並皆治之。
  • 5.《幼幼新書》:「《太醫局方》,牛黃清心丸,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忪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
▼ 展開更多

人參養榮湯

  • 1.《醫方集解》:「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經曰:脾氣散精,上輸於肺,此地氣上升也;肺主治節,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此天氣下降也;脾肺虛則上下不交而為否,榮血無所藉以生。
  • 2.《雜病心法要訣》:「【注】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氣血兩虛,八珍湯。八珍者,即四君、四物也。若有氣乏色枯,毛髮脫落,自汗盜汗,心悸健忘,發熱咳嗽,吐血、衄血,食少肌瘦,泄瀉等證,則宜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也,人參養榮湯,即十全大補湯減去川芎,更加遠志、五味子、陳皮也。
  • 3.《目經大成》:「脈極肉瞤,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氣短,肌瘦目枯,毛髮墮落,此方主之。

八珍湯

  • 1.《雜病心法要訣》:「【注】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氣血兩虛,八珍湯。八珍者,即四君、四物也。若有氣乏色枯,毛髮脫落,自汗盜汗,心悸健忘,發熱咳嗽,吐血、衄血,食少肌瘦,泄瀉等證,則宜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也,人參養榮湯,即十全大補湯減去川芎,更加遠志、五味子、陳皮也。
  • 2.《臨症驗舌法》:「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氣血俱虛,以致惡寒發熱,嘈雜健忘,怔忡不寐,懈怠不臥,四肢酸倦等症。

天王補心丹

  • 1.《時方歌括》:「主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症。
  • 2.《古今名醫方論》:「主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症。
  • 3.《兒科要略》:「(二十二)天王補心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清二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治思慮過度,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涸,咽乾口燥,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證。
  • 4.《疑難急症簡方》:「_怔忡_,天王補心丹,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及舌上生瘡等症。
  • 5.《證治針經》:「天王補心丹生地黃,酸棗仁柏子仁遠志五味當歸,二天麥冬桔梗三參人參、元參、丹參茯神,專治怔忡與健忘。(此方在肝風症條。)
▼ 展開更多

四君子湯

  • 1.《祖劑》:「即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棗仁、遠志、木香、龍眼肉,治思慮過多,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孔聖枕中丹

  • 1.《病機沙篆》:「水火不交,宜朱雀丸,見前。稟賦不足以致健忘,孔聖枕中丹,遠志肉、石菖蒲、龍骨、龜甲,等分為末,酒服三錢。又方,石菖蒲、遠志肉等分為末,戊子日服二錢,令人不忘。丁酉日密自往市,買遠志,戴帽中歸,然後為末,酒調服,勿令人知,治忘如神。

導痰湯

  • 1.《醫辨》:「大抵驚悸、健忘、怔忡、失志、心風、不寐皆是膽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用涼心之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病愈不減,惟當以理痰氣為第一義,導痰湯加石菖蒲半錢。

升陷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其兼證,或寒熱往來,或咽乾作渴,或滿悶怔忡,或神昏健忘,種種病狀,誠難悉數。其脈象沉遲微弱,關前尤甚。其劇者,或六脈不全,或參伍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