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酒疸」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酒疸,又稱酒黃,是一種由飲酒過度引起的黃疸。其主要症狀為皮膚、鞏膜、黏膜等發黃,小便黃,大便正常或偏白,口苦,心煩,胸悶,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大便溏薄,舌苔黃膩,脈弦滑。

酒疸的病因主要為飲酒過度,酒精在體內代謝產生乙醛,乙醛可直接損害肝細胞,導致肝細胞功能受損,進而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引起黃疸。此外,酒精還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潰瘍,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大便溏薄等症狀。

酒疸的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為主。常用中藥有茵陳蒿、大黃、黃芩、梔子、金錢草、澤瀉、白茅根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

酒疸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戒酒或少飲酒。
  2.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酒疸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注意飲食、生活和情緒,定期體檢,大多數患者都能得到治癒。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茵陳五苓散

  • 1.《類證治裁》:「〔黃疸〕,茵陳五苓散,茵陳,蒼朮,澤瀉,豬苓,茯苓,官桂,車前,柴胡,木通,酒疸加葛根、燈心。

葛根湯

▼ 展開更多

梔子豉湯

  • 1.《成方切用》:「(喻嘉言曰:滿而不煩,即里證已具之實滿。煩而不滿,即表證未罷之虛煩。合而有之,且臥起不安。明是邪湊胸表腹裡之間,無可奈何之象,故取梔子以快湧其邪。而合厚朴枳實以泄腹中之滿,亦表裡兩解之法也。)加枳實大黃,名梔子大黃湯。(仲景)治酒疸發黃,心中懊憹,或熱痛,亦治傷寒食復。
  • 2.《備急千金要方》:「治傷寒飲酒,食少飲多,痰結髮黃,酒疸心中懊惱,而不甚熱或乾嘔方。

茵陳蒿湯

  • 1.《金匱翼》:「_茵陳蒿湯_,治酒疸,心中懊憹,小便黃赤。

五苓散

  • 1.《丹溪手鏡》:「疸,有酒疸、女勞疸、女疸,日晡熱、足下熱,皆濕熱為之。有谷疸、酒疸、黃汗,前治相同,宜五苓散、茵陳湯下。

瓜蒂散

  • 1.《醫方考》:「疸證腹滿欲吐,鼻燥,脈浮者,宜以此方吐之。酒疸欲吐者同。
  • 2.《雞峰普濟方》:「治心下懊痛,足脛腫滿,小便黃色,面發赤斑。由大醉當風入水,冷熱相搏,蒸於脾氣所致,謂之酒疸。治如飲法。脈浮腹滿,欲嘔吐者,先吐之。脈沉腹滿,大便秘者,先下之。吐之宜此藥。

白朮散

  • 1.《醫方集宜》:「一酒疸宜用,葛根湯加減法,當歸白朮散。

半夏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酒疸發黃,身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嘔,心煩足熱,或成癥癖,心中懊憹,其脈沉弦,或緊細。

葛花解酲湯

  • 1.《醫學綱目》:「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消爍,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則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
  • 2.《証治準繩‧雜病》:「酒性大熱巳傷元氣,而復重瀉之,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血氣,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消鑠,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則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海藏云:治酒病宜發汗,若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鬱則發之。
  • 3.《赤水玄珠》:「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消爍,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酒疸下之早,久則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