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脅下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脅下痛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指的是胸脅部位疼痛的症狀。脅下痛的病因多與肝、肺、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臨床上常見的證型有肝鬱氣滯、肝火犯胃、脾胃虛弱、肺熱咳嗽等。

肝鬱氣滯是脅下痛最常見的證型,多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所致,主要表現為胸脅脹痛、噯氣不舒、胸悶不暢、情緒抑鬱、煩躁易怒等。

肝火犯胃是脅下痛的另一常見證型,多由肝火上炎、犯及胃所致,主要表現為胸脅灼痛、噯氣酸臭、口苦咽干、大便秘結等。

脾胃虛弱是脅下痛的發病基礎,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久病不愈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現為胸脅隱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肺熱咳嗽是脅下痛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由肺熱壅盛、上犯胸脅所致,主要表現為胸脅疼痛、咳嗽痰黃、發熱口渴、舌紅苔黃等。

脅下痛的治療以疏肝理氣、清熱化痰、健脾和胃等為主。臨床上常用到的中藥有柴胡、白芍、枳殼、香附、鬱金、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

脅下痛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3.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4.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脅下痛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其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與現代醫學的胸膜炎、肋軟骨炎、食管炎、胃炎等疾病有相似之處。因此,在臨床上遇到脅下痛的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結合現代醫學檢查結果,進行全面的診斷和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皇漢醫學》:「《傷寒蘊要》小柴胡湯之近代名醫加減法曰:「若胸膈痞滿不寬,或胸中痛,或脅下痞滿,或脅下痛者,去人參加枳實、桔梗各二錢,名柴胡枳殼湯。」
  • 2.《絳雪丹書》:「產後七日,外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重,有惡露者,宜生化湯加杏仁(去皮尖)、桔梗;有痰加天花粉。勿用麻黃動汗。如嗽而脅下痛,勿用小柴胡湯。如火嗽而有聲,痰少面赤,勿用涼藥。凡嗽有痰有火者,必調理產婦半月,方可量用涼藥,半月後還須重產,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汗。
  • 3.《赤水玄珠》:「_小柴胡湯_,治肝臟發咳,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脅下滿。(方見前熱嗽條。)
  • 4.《不居集》:「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脅下滿,小柴胡湯主之。
  • 5.《醫學綱目》:「腹滿,小便不利,身黃者,茵陳蒿湯。(論見黃。)若兼脅下痛,脈弦浮大者,宜小柴胡湯。(論見鼻乾。)
▼ 展開更多

小青龍湯

  • 1.《備急千金要方》:「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浮,心下有水氣,脅下痛引缺盆,設若有實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方:
  • 2.《四診抉微》:「《舌鑑》云:白苔見於一邊,無論左右,皆屬半表半裡,並宜小柴胡湯,左加葛根,右加茯苓。有咳嗽引脅下痛,而見此舌,小青龍湯;夏月多汗,自利,人參白虎。
  • 3.《辨舌指南》:「《辨正》、《舌鑑》之說是也。(或加茯苓。有咳嗽引脅下痛,而見此舌,宜小青龍湯。夏月自利多汗,宜人參白虎湯。)

半夏瀉心湯

  • 1.《張卿子傷寒論》:「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甘草湯

  • 1.《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少陽病,氣上逆,今脅下痛,甚則嘔逆,此為膽氣不降也,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主之。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方柴胡八兩芍藥三兩枳實四枚(炙)甘草三兩(炙)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 1.《醫學心悟》:「問曰:脅痛何以是半表半裡證?答曰:足少陽膽經,布之脅下,故有脅痛。至於他經,或出於巔背,或布於面目,則無此症。又問曰:水氣亦有脅痛,何也?答曰:水氣脅痛,必見乾嘔,咳引脅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極重者,十棗湯攻之。若半表半裡脅痛,外必兼見少陽證。

二陳湯

  • 1.《不居集》:「朱丹溪治一人,年三十六,虛損瘦甚,右脅下痛,四肢軟弱,用二陳湯加白芥子、枳實、薑汁、炒黃連、竹瀝,八十帖安。

補中益氣湯

  • 1.《怡堂散記》:「如脅下痛或脅下急縮,俱加柴胡一倍。
  • 2.《醫宗己任編》:「飲食不入。急補脾肺滋腎水。多有得生者。又云。午前嗽屬胃火盛。竹葉石膏湯。胃氣虛。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午後嗽屬陰血虛。四物湯加酒拌炒黑黃柏知母。腎水虛用六味丸。黃昏嗽用四物湯加麥冬五味並六味丸。五更嗽用六君子湯。不得眠及兩脅下痛用六味飲補中益氣湯。

十棗湯

  • 1.《古今醫統大全》:「【下】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十棗湯下之。必其脈沉實,無表證,方可用。
  • 2.《醫學心悟》:「問曰:脅痛何以是半表半裡證?答曰:足少陽膽經,布之脅下,故有脅痛。至於他經,或出於巔背,或布於面目,則無此症。又問曰:水氣亦有脅痛,何也?答曰:水氣脅痛,必見乾嘔,咳引脅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極重者,十棗湯攻之。若半表半裡脅痛,外必兼見少陽證。
  • 3.《醫述》:「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4.《醫述》:「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5.《本草發揮》:「海藏云:仲景治太陽中風,脅下痛,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胡洽治痰癖、飲癖,加以大黃、甘草、大戟、甘遂與芫花,共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夫水者肺、腎、胃三經所主,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臍,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內而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異。
▼ 展開更多

龍膽瀉肝湯


左金丸

  • 1.《時方歌括》:「治肝藏實火。左脅下痛。或吐酸水。

赤石脂禹餘糧湯

  • 1.《張卿子傷寒論》:「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小青龍加石膏湯

  • 1.《備急千金要方》:「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浮,心下有水氣,脅下痛引缺盆,設若有實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方:

瀉青丸

  • 1.《保命歌括》:「肝熱者,重按肌肉之下,骨之上,乃肝之熱,寅卯時尤甚。其脈洪,其症四肢滿悶,脅下痛,大小便難,轉筋,多怒多驚,四肢困熱,筋病不能起於床,宜瀉青丸,柴胡飲子。虛則以錢氏地黃丸補之,乃虛則補其母,母能令子實也。

五加皮湯

  • 1.《嚴氏濟生方》:「治筋極,極咳則兩脅下痛,不可轉動,腳下滿不得遠行,腳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煩滿。
  • 2.《証治準繩‧類方》:「_五加皮湯_,治筋實極,咳則兩脅下痛,不可轉動,並腳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

四君子湯

  • 1.《奇效良方》:「如吐瀉轉筋,脅下痛,脈弦者宜

黃龍湯

  • 1.《奇效良方》:「治妊娠傷寒,壯熱頭疼,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絡,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盛,餘熱未除。
  • 2.《仁齋直指方論》:「黃龍湯(《大全良方》),治婦人寒熱頭痛,嘿嘿不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室,寒熱如瘧,並經水時來時斷,病後勞後餘熱不解。
  • 3.《婦人大全良方》:「妊婦寒熱頭疼,嘿嘿不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復,餘熱不解。
  • 4.《傷寒六書》:「妊婦憎寒壯熱,宜發其汗,以芍藥湯。妊婦或中時行,灑淅寒熱,作寒振慄而悸,如噦者,宜蘇木湯。妊婦傷熱,默默欲眠,不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病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復,飲熱不解,以黃龍湯。妊婦頭目眩疼,壯熱心躁,以旋覆花湯。妊婦發斑,以梔子大青湯。
  • 5.《蘭臺軌範》:「_黃龍湯_(《活人書》),妊娠寒熱頭疼,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斷,病後勞復,餘熱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