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粉刺」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粉刺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發生在青少年身上,好發於面部、胸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其主要特徵是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常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

粉刺在中醫屬於「痤瘡」的範疇,其病因主要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常見的證候有:

  • 肺熱毒盛:多見於青春期發病者,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膿皰,伴有瘙癢、疼痛,口乾、口苦、大便乾結等症狀。
  • 肝鬱化火:多見於成年女性發病者,皮膚上出現黃色丘疹、膿皰,伴有情緒不穩定、月經不調等症狀。
  • 脾胃虛弱:多見於兒童發病者,皮膚上出現白色丘疹、膿皰,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 外邪侵襲:多見於夏秋季節發病者,皮膚上出現丘疹、膿皰,伴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粉刺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健脾益胃、祛風除濕等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黃芩、蒲公英、大黃、丹皮、赤芍、柴胡、白芍、茯苓、白朮、山藥、澤瀉等。

粉刺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使用油性化妝品。
  • 注意飲食衛生,少吃辛辣、油膩、甜食。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粉刺,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消風散

  • 1.《仁術便覽》:「治面鼻生瘡,粉刺,去肺風毒。(忌豬肉。)
  • 2.《癘瘍機要》:「一男面生粉刺,或生小癗,服消風散瘡益甚;服遇仙丹,加遍身赤癢;仍服前藥,發熱焮腫;又服旬余,潰而出水,形體骨立。先用四君、當歸、桔梗數劑,飲食稍進,又用八珍湯數劑而痊。
  • 3.《續名醫類案》:「一男子面生粉刺,或生小㿔,服消風散,瘡益甚。服遇仙丹,加遍身赤癢。仍服前藥,發熱焮腫。又服旬余,潰而出水,形體骨立。先用四君子、當歸、桔梗,四劑飲食稍進。又用八珍湯,數劑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