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臟毒下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臟毒下血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黑色或暗紅色的血液從肛門排出。臟毒下血的病因多為飲食不節、情志不遂、久病體虛等,其發病機理為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黑色或暗紅色的血液從肛門排出。

臟毒下血的治療方法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的中藥有大黃、芒硝、桃仁、紅花等。此外,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對臟毒下血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

臟毒下血的飲食調理應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此外,患者還應戒菸戒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

臟毒下血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飲食宜清淡,不宜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2. 戒菸戒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
  3.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4.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出現黑色或暗紅色的血液從肛門排出,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平胃散

  • 1.《胎產心法》:「腸風臟毒下血者,平胃散去蒼朮,加槐角、防風、當歸、烏梅治之。
  • 2.《婦科秘書》:「腸風臟毒下血者,平胃散去蒼朮,加槐角、防風、當歸、烏梅治之。
  • 3.《大方脈》:「若不下血,只大腫大痛,大便不通者,此非臟毒下血之症,乃臟毒下血之瘍也,先用大黃皂刺湯攻之(見攻裡門),或服梔子金花湯(見瀉火門),攻後用平胃散加地榆和之(見消導門)。余法詳外科三卷。

調胃承氣湯

  • 1.《雜病廣要》:「夫臟毒下血,可用調胃承氣湯加當歸瀉訖,次用芍藥柏皮丸(按:用芍、歸、柏、連)、黃連解毒湯。(《治病百法》)
  • 2.《儒門事親》:「夫臟毒下血,可用調胃承氣湯加當歸;瀉訖,次用芍藥柏皮丸、黃連解毒湯、五苓、益元各停,調下五、七錢服之。《內經》曰:腸澼便血何如?答曰:澼者,腸間積水也。身熱則死,寒則生。熱為血氣敗,故死;寒為榮氣在,則生。七日而死者,死於火之成數也。

槐花散

  • 1.《保命歌括》:「_槐花散_,治腸風臟毒下血,神效。
  • 2.《丹臺玉案》:「_槐花散_,治腸風臟毒下血。
  • 3.《古今醫統大全》:「_槐花散_,治腸風臟毒下血。
  • 4.《景岳全書》:「《本事》,槐花散,治腸風臟毒下血。
  • 5.《景岳全書》:「_槐花散_(一六九)治腸風臟毒下血。
▼ 展開更多

補中益氣湯

  • 1.《立齋外科發揮》:「一男子臟毒下血,服涼血敗毒藥,不惟血不能止,且飲食少思,肢體愈倦,脈數,按之則澀,先以補中益氣湯,數劑稍止;更以六君子湯加升麻、炮姜,四劑而止;乃去炮姜,加芎、歸,月餘脾胃亦愈。嘗治積熱,或風熱下血者,先以敗毒散散之;胃寒氣弱者,用四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補之即效。

黃連解毒湯

  • 1.《雜病廣要》:「夫臟毒下血,可用調胃承氣湯加當歸瀉訖,次用芍藥柏皮丸(按:用芍、歸、柏、連)、黃連解毒湯。(《治病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