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消瘦」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消瘦是中醫常見的症狀,多由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等原因引起。

脾胃虛弱

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影響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導致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吸收,從而引起消瘦。

氣血不足

氣血是人體的物質基礎,氣為人體的動力,血為人體的營養物質。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導致人體的各個臟器功能減弱,從而引起消瘦。

陰陽失調

陰陽是人體陰陽兩種氣的統稱,陰陽平衡則人體健康,陰陽失調則人體生病。如果陰陽失調,就會導致人體的代謝功能紊亂,從而引起消瘦。

消瘦在中醫上有不同的分類,根據病因的不同,可以分為脾胃虛弱型、氣血不足型、陰陽失調型等。根據症狀的不同,也可以分為食欲不振型、面色萎黃型、四肢乏力型等。

消瘦是中醫常見的症狀,治療上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平衡陰陽為主。常用的中藥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大棗等。

消瘦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少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消瘦的症狀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烏梅丸

  • 1.《聖濟總錄》:「治脾勞腹脹寒熱,四肢無力,肌肉消瘦,不入飲食,烏梅丸方

大建中湯

  • 1.《醫方集宜》:「一大傷氣血男女諸虛盜汗無力四肢倦怠肢肉消瘦宜用 鹿茸大補湯 大建中湯 人參膏

十全大補湯

  • 1.《醫方考》:「肉極者,肌肉消瘦,皮膚枯槁,此方主之。
  • 2.《濟陽綱目》:「_十全大補湯_,肉極者,肌肉消瘦,皮膚枯槁,此方主之。

小建中湯

  • 1.《金匱方歌括》:「張心在云。肺損之病。多由五志生火。銷鑠金臟。咳嗽發熱。漸至氣喘。側眠。消瘦羸瘠。虛證交集。咽痛失音而不起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王冰成法。於理則通。而多不效。其故何歟。竊嘗觀於爐中之火而得之。炊飯者始用武火。將熟則掩之以灰。飯徐透而不焦黑。則知以灰養火。

五苓散

  • 1.《活幼心書》:「然疳瀉亦主皮黃髮豎,肚大青筋,肌肉消瘦,外無色澤,身必發黃,此又本於疳病而作,致有是證,治法若感濕熱而得,身黃如煙燻之色,以㕮咀五苓散加麻黃,水姜煎投,汗之即愈。或用茵陳蒿湯調下五苓散亦好。若得於疳癖者,其形如黃土相類,以醒脾散、化癖丸,醒脾快胃,磨積理疳。

參苓白朮散

  • 1.《兒科萃精》:「小兒脾虛泄瀉,多因脾不健運,故每逢食後作瀉,腹滿不渴,精神短少,面黃懶食,肌肉消瘦,古法主參苓白朮散(方見脾疳)。
  • 2.《濟陽綱目》:「_參苓白朮散_,治脾胃虛弱,下痢經年不愈,飲食不進,肌肉消瘦,氣力倦怠。

逍遙散

  • 1.《濟陰綱目》:「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兩拗即髀厭,屬肝經,小便小腹寒熱等症皆肝所主,而飲食無味則脾也,故須肝脾兼治),殊類廢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 2.《女科撮要》:「一婦人素有胃火,服清胃散而安。後因勞役,躁渴內熱,肌肉消瘦,月經不行,此胃火消爍陰血,用逍遙散加丹皮、炒梔,以清胃熱;用八珍湯加茯苓、遠志,以養脾血,而經自行矣。

麻黃湯

  • 1.《形色外診簡摩》:「宮音人者,主脾聲也,脾聲歌,其音鼓,其志愁,其經足太陰。厥逆陽明,則榮衛不通,陰陽翻祚,陽氣內擊,陰氣外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舉體消瘦,語音沉澀,如破鼓之聲,舌強不轉,而好嚥唾,口噤唇黑,四肢不舉,身重如山,便利無度,甚者不可治,依源麻黃湯主之。
  • 2.《備急千金要方》:「治脾虛寒癘風所傷,舉體消瘦,語音沉澀如破鼓聲,舌強不轉而好嚥唾,口噤唇黑,四肢不舉,身重如山,便利無度方。(見別卷中。)

歸脾湯

  • 1.《濟陰綱目》:「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兩拗即髀厭,屬肝經,小便小腹寒熱等症皆肝所主,而飲食無味則脾也,故須肝脾兼治),殊類廢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 2.《竹泉生女科集要》:「風消,火盛爍肌,其消瘦有如風行之速也,宜急救胃陰,歸脾湯加生地黃、地骨皮、鮮石斛、白芍、蔗漿、麥冬、白蜜之屬。
  • 3.《醫學從眾錄》:「脾腎雖有一方合治之說,其實駁雜不能奏效,當審其所急而圖之。如食少怠倦、大便或溏或秘、肌肉消瘦等症,治脾為急,以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補養脾胃,調其飲食,即所以輸精及腎也。如形傷骨痿、面色黯黑、骨蒸炊熱、腰痛氣喘,或畏寒多夢、腹痛遺精等症,治腎為急。

炙甘草湯

  • 1.《醫學實在易》:「虛癆以小建中湯為第一方,時醫未解,而多詆之。茲得張心在之論甚妙。心在云:「肺損之病,多由五志生火,銷灼金臟,咳嗽發熱,漸至氣喘側眠,消瘦羸瘠,虛證交集,咽痛失音而不起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王冰成法,於理則通,而多不效,其故何哉。竊嘗觀於爐中之火而得之。

當歸建中湯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沈(二十五歲),年十三時,自食鹿角膠吐血,繼用龜板膠而愈,緣稚少陽體,升補督脈已非,述有遺泄,慮血再發,肌肉消瘦,陰虛偏熱,既慮夙恙,當戒奔馳用力。靜處身心自寧,無發病之累(奔馳用力太過,浮陽最易泄越,陰火即隨上溢,載血湧逆。惟靜處林泉天真寧謐,斯為上藥。)

補中益氣湯

  • 1.《薛案辨疏》:「通府薛允頫下血,服犀角地黃湯等藥,其血愈多。形體消瘦,發熱少食,裡急後重,此脾氣下陷,余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一劑而愈。
  • 2.《琉球問答奇病論》:「男子歲才二旬余酒色過度午熱夜汗咳血不止四肢倦怠肌肉消瘦六脈洪大無力會服滋陰降火之藥而不見效又朝服補中益氣湯晚服八仙長壽丸間服之並不見效(問)
  • 3.《明醫雜著》:「少宰汪涵齋,白濁,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倍白朮,愈而復作,肌體消瘦,不時眩暈,用八味丸而痊。
  • 4.《保嬰撮要》:「一小兒十四歲,瘧後肚腹膨脹,小便不利,屬脾腎虛寒,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腎氣丸而痊。畢姻後,朝寒暮熱,肌體消瘦,服滋陰之劑,更痰甚發熱,腹中作脹,小便不利,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
  • 5.《保嬰撮要》:「一小兒每受驚,項間結核,發熱減食,睡間四肢微搐,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鉤藤鉤隨愈。畢姻後,腿臂腕間結核,誤服行氣破血藥,腿臂筋攣,肌體消瘦如瘵症,余考績到京,用地黃丸生肝腎之血,佐以補中益氣湯,補脾肺之氣而愈。
▼ 展開更多

清胃散

  • 1.《校註婦人良方》:「一婦人素有胃火,服清胃散而安,後因勞役,燥渴內熱,肌肉消瘦,月經不行。此胃火消爍陰血,用逍遙散加丹皮、炒梔以清胃熱,用八珍湯加茯神、遠志以養脾血,元氣充足,而經自行矣。

六君子湯

  • 1.《醫學從眾錄》:「脾腎雖有一方合治之說,其實駁雜不能奏效,當審其所急而圖之。如食少怠倦、大便或溏或秘、肌肉消瘦等症,治脾為急,以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補養脾胃,調其飲食,即所以輸精及腎也。如形傷骨痿、面色黯黑、骨蒸炊熱、腰痛氣喘,或畏寒多夢、腹痛遺精等症,治腎為急。
  • 2.《保嬰撮要》:「_六君子湯_,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驚搐口直口噤諸症。(二方見腹癰)
  • 3.《保嬰撮要》:「_六君子湯_,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調,肢體消瘦,面色痿黃。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
  • 4.《女科撮要》:「一產婦瀉痢,發熱作渴,吐痰甚多,肌體消瘦,飲食少思,或胸膈痞滿,或小腹脹墜年餘矣,余以為脾胃瀉,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湯,三月餘而痊。
  • 5.《保嬰撮要》:「_六君子湯_,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金虛,痰嗽喘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眩暈自汗諸症。並宜服此,以滋化源。(方見內釣)
▼ 展開更多

六味地黃丸

  • 1.《醫碥》:「下消者,煩渴引飲,小便如膏,面色黧黑,耳輪焦枯,兩腿消瘦,此腎熱也,又名腎消,六味地黃丸(見虛損。)主之。多因色欲過度,服金石藥,腎水涸竭,虛陽上炎,不交精出,小便淋濁,陽道常堅,古謂之強中也。

龍膽瀉肝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兩拗痛腫,小便澄白,肢體消瘦,發熱眼札,此稟肝火之症,用龍膽瀉肝湯為主,四味肥兒丸為佐,又各數服將愈,及用地黃丸而痊。

加味逍遙散

  • 1.《保嬰撮要》:「一女子十四歲,稟肝經濕熱,肌體消瘦,寒熱如瘧,下部患瘡,先用加味小柴胡湯,寒熱頓退,但晡熱少食,用加味逍遙散為主,以九味蘆薈丸為佐而愈。出嫁後前症仍作,另用雜藥,瘡口翻出如菌,余用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而愈。

香砂六君子湯

  • 1.《古今名醫方論》:「柯韻伯曰: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為病。」蓋人在氣交之中,因氣而生,而生氣總以胃氣為本。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晝夜循環,周於內外。一息不運,便有積聚,或脹滿不食,或生痰留飲,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嘔噦,諸症蜂起,而神機化絕矣。
  • 2.《時方歌括》:「柯韻伯曰。經云。壯氣行則愈。怯者著而為病。蓋人在氣交之中。因氣而生。而生氣總以胃氣為本。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晝夜循環。周於內外。一息不運。便有積聚。或脹滿不食。或生痰留飲。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嘔噦。諸證蜂起。而神機化絕矣。四君子。氣分之總方也。

白朮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痞結,久而四肢消瘦,肚腹漸大,寒熱嗜臥,作渴引飲,用白朮散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月餘諸症漸愈。又以異功散加當歸,並六味地黃丸,又月餘而愈。
  • 2.《保嬰撮要》:「一小兒吐瀉,後患渴症,飲食少思,肌體消瘦,用七味白朮散,渴漸止,五味異功散加升麻飲食漸進;又用補中益氣湯,肌肉頓生。

肥兒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症如前,肢體消瘦,面色痿黃,大便酸臭,此脾虛食積,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治之而愈。
  • 2.《保嬰撮要》:「一小兒肛門作癢,誤以為痔,服槐角丸等藥,肢體消瘦,鼻下濕爛,下唇內生瘡,此蟲食下部也,先用化蟲丸二服,乃用五味異功散四劑,卻用大蕪荑湯、四味肥兒丸而痊。
  • 3.《保嬰撮要》:「一小兒患痞結,久而四肢消瘦,肚腹漸大,寒熱嗜臥,作渴引飲,用白朮散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月餘諸症漸愈。又以異功散加當歸,並六味地黃丸,又月餘而愈。
  • 4.《保嬰撮要》:「一小兒兩拗痛腫,小便澄白,肢體消瘦,發熱眼札,此稟肝火之症,用龍膽瀉肝湯為主,四味肥兒丸為佐,又各數服將愈,及用地黃丸而痊。
  • 5.《內科摘要》:「四味肥兒丸(一名小肥兒丸),治諸疳發熱,目生雲翳,口舌生瘡,或牙齦腐爛,肌肉消瘦,遍身生瘡等症,與地黃丸兼服。
▼ 展開更多

人參養榮湯

  • 1.《瘍醫大全》:「_人參養榮湯_(《正宗》),潰瘍發熱惡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目痿黃,呼吸短氣,飲食無味,不能收斂,或氣血原不足,不能收斂,大瘡愈後,宜多服之,不變他證。
  • 2.《外科正宗》:「凡瘡潰膿之後,五臟虧損,氣血大虛,外形雖似有餘,而內臟真實不足,法當純補,乃至多生。但見已潰時發熱惡寒、膿多自汗作痛者,便進十全大補湯。但見虛熱少睡,飲食不甘者,便進黃耆人參湯。但見皮寒虛熱,咳嗽有痰者,便進托裡清中湯。但見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黃短氣者,便進人參養榮湯。
  • 3.《內科摘要》:「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黃短氣,食少作瀉。若氣血虛而變見諸症,莫能名狀,勿論其病,勿論其脈,但用此湯,其病悉退。
  • 4.《立齋外科發揮》:「_人參養榮湯_,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飲食無味,不能收斂。或氣血原不足,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後,多服之,不變他病。
  • 5.《驗方新編》:「治潰後發熱惡寒,或倦怠消瘦,面黃氣短,飲食不甘,一切虛弱脈症。人參、蜜耆、焦朮、炙草、當歸、茯苓、陳皮、志肉、炒五味各一錢,白芍、熟地各錢半,桂心八分,薑棗引。
▼ 展開更多

八珍湯

  • 1.《立齋外科發揮》:「一婦人左乳內腫如桃,許久不痛,色不變,發熱漸消瘦,以八珍湯加香附、遠志、青皮、柴胡百餘劑;又間服神效栝蔞散三十餘劑,膿潰而愈。嘗見患者,責效太速,或不戒七情,及藥不分經絡虛實者,俱難治。大抵此症,四十以外者尤難治,蓋因陰血日虛也。
  • 2.《保嬰撮要》:「_八珍湯_,治氣血俱虛,或用克伐之劑,脾胃虛損,肌肉消瘦,發熱惡寒,飲食少思等症。(方見頂陷灰白)
  • 3.《濟陰綱目》:「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兩拗即髀厭,屬肝經,小便小腹寒熱等症皆肝所主,而飲食無味則脾也,故須肝脾兼治),殊類廢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 4.《女科撮要》:「一婦人久患血崩,肢體消瘦,飲食到口但聞腥臊,口出津液,強食少許,腹中作脹,此血枯之症,肺肝脾胃虧損之患,用八珍湯、烏賊魚骨圓,兼服兩月而經行,百餘劑而康寧如舊矣。
  • 5.《兒科要略》:「(十七)八珍湯,調和榮衛,滋養血氣,治陰虛內熱,脾胃虧損,肌肉消瘦。
▼ 展開更多

五味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肛門作癢,誤以為痔,服槐角丸等藥,肢體消瘦,鼻下濕爛,下唇內生瘡,此蟲食下部也,先用化蟲丸二服,乃用五味異功散四劑,卻用大蕪荑湯、四味肥兒丸而痊。
  • 2.《保嬰撮要》:「一小兒白濁,兩耳內耳外生瘡,膿水淋漓,先用大蘆薈丸而愈。後遍身如疥,肌體消瘦,發熱作渴,大便酸臭,小便白濁,用九味蘆薈丸、五味異功散而愈。
  • 3.《保嬰撮要》:「一小兒患症如前,肢體消瘦,面色痿黃,大便酸臭,此脾虛食積,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治之而愈。
  • 4.《保嬰撮要》:「一小兒吐瀉,後患渴症,飲食少思,肌體消瘦,用七味白朮散,渴漸止,五味異功散加升麻飲食漸進;又用補中益氣湯,肌肉頓生。
  • 5.《保嬰撮要》:「一小兒臂患瘡,久而不斂,肌肉消瘦,日晡體熱,此脾氣虛而不能生肌肉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諸症漸愈;又用托裡散、如聖餅而愈。
▼ 展開更多

秦艽鱉甲散

  • 1.《醫方考》:「風勞骨蒸壯熱,肌肉消瘦,此方主之。
  • 2.《蘭臺軌範》:「_秦艽鱉甲散_(《寶鑑》),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舌紅頰赤,氣粗,困倦,盜汗。
  • 3.《赤水玄珠》:「羅氏,秦艽鱉甲散,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舌紅頰赤,目倦盜汗。
  • 4.《馮氏錦囊秘錄》:「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困倦盜汗。
  • 5.《目經大成》:「風勞,骨蒸壯熱,肌肉消瘦,乾咳目赤,此方主之。
▼ 展開更多

保和丸


十補丸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四君子湯

  • 1.《女科撮要》:「_四君子湯_,治脾胃虛損,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肢體消瘦,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停食而患瘧痢,或瘧痢因脾胃虛而不能愈。
  • 2.《醫學從眾錄》:「脾腎雖有一方合治之說,其實駁雜不能奏效,當審其所急而圖之。如食少怠倦、大便或溏或秘、肌肉消瘦等症,治脾為急,以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補養脾胃,調其飲食,即所以輸精及腎也。如形傷骨痿、面色黯黑、骨蒸炊熱、腰痛氣喘,或畏寒多夢、腹痛遺精等症,治腎為急。

健脾丸

  • 1.《傅氏驗方秘方》:「本方為健脾除濕、消食去積之劑,主治脾胃素虛,不思飲食,食物難消,精神萎靡,面黃消瘦,脾虛泄瀉等症。本方旨在健脾消積,補而不膩,消而不峻,補中有消,寓消於補,藥性和平王道,處方立法謹嚴,故長久服之,有利無弊。

滋陰降火湯

  • 1.《醫便》:「_補陰散即滋陰降火湯_(十二),治陰虛火動,盜汗發熱,咳嗽吐血,身熱脈數,肌肉消瘦,少年中年酒色過傷成癆者,服之極效。

保元湯

  • 1.《醫通祖方》:「按:《和劑》十全大補雖本保元,而實四君、四物、黃耆建中三方合成,因飲食勞倦而致煩熱、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勞精傷、思慮神傷、陰虛火旺咳嗽失血者誤用,反致陰火上乘,轉增其劇也。又古方十全大補無黃耆、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則專開脾胃之郁爾。

槐角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肛門作癢,誤以為痔,服槐角丸等藥,肢體消瘦,鼻下濕爛,下唇內生瘡,此蟲食下部也,先用化蟲丸二服,乃用五味異功散四劑,卻用大蕪荑湯、四味肥兒丸而痊。

生脈散

  • 1.《外科樞要》:「_生脈散_,治胃氣虧損,陰火上衝,口乾喘促,或肢體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汗出不止,食少作渴;或膿水出多,氣血俱虛,煩躁不安,睡臥不寧;或濕熱大行,火土合病,脾胃虛弱,身重氣短;或金為火制,絕寒水生化之源,肢體痿軟,腳欹眼黑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