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血崩」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血崩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是指突然大量出血的一種症狀,多見於女性。中醫認為,血崩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氣血虧虛,二是陰虛火旺。氣血虧虛,則不能濡養血脈,導致血液不足而出血;陰虛火旺,則可導致陰不制陽,陽亢而動,導致血液妄行而出血。

血崩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突然大量出血,血色鮮紅,面色蒼白,心悸氣短,手足冰涼,腰膝酸軟,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弱。

血崩的治療,以補氣養血、涼血止血為主。常用方藥有:

  • 四物湯:具有補氣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型血崩。
  • 桃紅四物湯:具有養血活血、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陰虛火旺型血崩。
  • 止血散: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血熱妄行型血崩。

血崩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飲食調理,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鐵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婦科疾病。

如果出現血崩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本草易讀》:「血崩,為末酒下,後服四物湯。(第二。)
  • 2.《奇效良方》:「若氣充經脈,故月事頻並,臍下多痛四物湯倍加芍藥主之。若經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湯倍加熟地黃當歸主之,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四物湯加黃芩白朮主之。若經水暴下,四物湯加黃芩主之。如臍下痛者,四物湯加炒黃連主之,若經水如黑豆汁者,四物湯加黃連黃芩主之。若血崩者,四物湯加生地黃蒲黃黃芩主之。
  • 3.《奇效良方》:「若血崩不止者,加
  • 4.《驗方新編》:「因於心熱者,本方加白朮、茯苓、甘草、黃連(炒),因於固澀者,本方加香附、桃仁。如崩久不止,只用本方調石灰散服之。或用前調經門血崩各方,仍用前四物湯大劑,扶其正氣。蓋崩本非輕病,產婦得之,是謂重虛,尤不可忽也。
  • 5.《醫學原理》:「芍藥陰分血藥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血虛。腹痛血滯者,宜桃仁、紅花、蘇木、血竭、牡丹皮之類加減於合四物湯。血崩者,宜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櫚灰之類加減合四物湯。
▼ 展開更多

黃芩湯

  • 1.《世醫得效方》:「又方,治積年血崩,一服而愈。
  • 2.《景岳全書》:「增損四物湯(婦百十,虛不固攝),一味防風散(婦百十五,肝經風熱血崩),防風黃芩湯(婦一二三,風熱血崩),柏葉散(婦一二一,虛弱久崩),棕灰散(和二一五,固澀崩漏),龍腦雞蘇丸(和三七二,虛火崩淋下血)

歸脾湯

  • 1.《醫學窮源集》:「陳氏,廿七,血崩,腰疼虛熱,忡怔不眠,神疲食少,服養榮湯及歸脾湯十餘劑不效。脈虛浮而芤。
  • 2.《校註婦人良方》:「一產婦大便後血,口乾飲湯,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熱晡熱,食少體倦,日晡面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加乾薑、木香漸愈,用補中益氣將愈,用歸脾湯全愈。後勞役兼怒,發熱血崩,夜間譫語,此熱入血室,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退,用補中益氣一劑而血止,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安。
  • 3.《評註產科心法》:「_歸脾湯_(見血崩),_八珍湯_(見臨產),_六君子湯_(見血暈)。
  • 4.《評註產科心法》:「_歸脾湯_(見前血崩)。
  • 5.《醫學芻言》:「_血崩_,血崩,宜歸脾湯為主,加醋炒黃芩。若血去過多,加炮薑炭;若汗出不止,防其厥脫,用當歸黃耆補血湯;手足冷者,加附子。大吐大衄大崩之後,血若稍止,急用獨參湯。
▼ 展開更多

當歸散


十全大補湯


逍遙散

  • 1.《校註婦人良方》:「又飲食失調,兼有怒氣,肢體麻甚,月經如注,脈浮洪而數。此脾受肝傷,不能統血而致崩,肝氣虧損陰血而脈大。繼用六君加芎、歸、炮姜而血崩止,又用補中益氣加炮薑、茯苓、半夏而元氣復,更用歸脾湯、逍遙散調理而康。
  • 2.《校註婦人良方》:「一產婦大便後血,口乾飲湯,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熱晡熱,食少體倦,日晡面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加乾薑、木香漸愈,用補中益氣將愈,用歸脾湯全愈。後勞役兼怒,發熱血崩,夜間譫語,此熱入血室,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退,用補中益氣一劑而血止,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安。

黃耆建中湯

  • 1.《重訂溫熱經解》:「寅申之紀,少陽司天,初之氣,少陰君火司令,溫邪傷人。血溢者,犀角地黃湯主之,三黃湯亦主之。目赤者,桑菊蟬衣飲主之。咳逆頭痛者,桑杏湯主之。咳逆吐血,胸中隱痛,脈數大者,肺癰也,犀黃丸主之。婦人血崩者,芩連瀉青湯主之。不止者,與蓮房飲。血崩過多,氣虛下陷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旋覆花湯

  • 1.《傷寒兼證析義》:「則宜蔥白香湯加童便。若素有便血而兼傷寒,則宜千金內補當歸建中,寒加灶土、炮姜,熱用白頭翁湯。婦人宿患血崩而感客邪,則宜金匱三物旋覆花湯加香豉,或當歸建中加黃耆、防風、蔥豉最妙。至若熱邪傳裡而觸動陰血,無論宿病新病,皆無表症糾纏,但須詳從何道而至。

獨參湯

  • 1.《證治摘要》:「獨參湯,治血崩。及諸失血。危急者。人參(二錢),上以水一合。煮取五勺。溫服不知。服至數劑。蓋暴崩危急之際。非少少藥汁之所可得而救活矣。庸醫不辨。僅用人參五分。或一錢。以望其生。宜哉其不得功。
  • 2.《增訂十藥神書》:「古人多用於大汗大下之後,及吐血、血崩、血暈諸症,惟咳嗽去之。
  • 3.《不知醫必要》:「_獨參湯_,補,治元氣虛而不支,大汗大下之後,及吐血,血崩,產後血暈諸症。
  • 4.《時方歌括》:「治元氣虛而不支。脈微欲絕。及婦人血崩。產後血暈。

補中益氣湯

  • 1.《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_二陳湯_,補中益氣湯(俱見前)十全大補湯(見上前血崩門)
  • 2.《周慎齋遺書》:「凡血崩,血脫宜益氣,先以補中益氣湯減當歸,加炮姜,腰痛加杜仲、續斷;後用十全大補湯,稍加血藥,微加陳皮開之。

六君子湯

  • 1.《評註產科心法》:「_歸脾湯_(見血崩),_八珍湯_(見臨產),_六君子湯_(見血暈)。

生化湯

  • 1.《家用良方》:「_生化湯_,凡血崩血暈塊痛,胎衣不下者。
  • 2.《靈驗良方彙編》:「一產後血崩、昏脫,其身、心溫暖,挖開口,急灌生化湯救之。
  • 3.《靈驗良方彙編》:「勞倦甚而暈、血崩氣脫而暈,並宜速灌生化湯兩帖。如見形脫、汗脫,即加人參兩,三錢,決不可疑參為補而緩之也。痰火泛上而暈者,生化湯加橘皮四分。虛人亦加人參,肥人不加參,但加竹瀝、薑汁。以上三症切不可用破血之劑,如不脫,不須用參。
  • 4.《資生集》:「單養賢曰:凡產後服生化湯,加人參,須血崩血暈,形色俱脫者加之。若無虛脫形證,不可加。若有血塊痛甚,不移處止,加紅花、肉桂,切不可用參、耆、術補氣,天人命也。
  • 5.《內府秘傳經驗女科》:「脈脫形色脫將絕症,必服此方,頻灌救之,加參四五錢。分娩後血暈血崩症,如兼汗多,形色脫去宜服此方。若無汗不脫者,只服生化本方,不必加參。分娩後血崩形色脫,宜服此方,又宜頻煎服,必加參三四錢。分娩後手足冷發厥,服此方加參三四錢,兼汗亦加參三四錢,麥冬一錢。
▼ 展開更多

涼血地黃湯

  • 1.《資生集》:「涼血地黃湯,治血崩腎水汙,不能鎮守胞絡相火。
  • 2.《醫學正傳》:「_涼血地黃湯_,治婦人血崩,是腎水陰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 3.《古今醫統大全》:「_涼血地黃湯_,治婦人血崩,由陰虛不能制火,火激其血,故崩下。用此王道方。
  • 4.《奇效良方》:「治婦人血崩不止,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二妙散


二陳湯


當歸補血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前症,因乳母大怒,患血崩寒熱,先用加味逍遙散一劑,用當歸補血湯三劑,如此治之各數劑,母子並愈。

加味逍遙散

  • 1.《濟陰綱目》:「_薛氏_,曰:胎漏黃汁下,或如豆汁。若因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血崩肝脾風熱,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用錢氏白朮散;若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風入腸胃,用胃氣湯。
  • 2.《保嬰撮要》:「一小兒患前症,因乳母大怒,患血崩寒熱,先用加味逍遙散一劑,用當歸補血湯三劑,如此治之各數劑,母子並愈。
  • 3.《癘瘍機要》:「色紫而成塊者,血熱也,四物湯加山梔、丹皮。作痛而色淡者,血氣虛也,用八珍湯。其血崩之症,肝火不能藏血者,用加味逍遙散。脾虛不能統血者,用補中益氣湯。凡此皆六淫七情,虧損元氣所致,當審其因而調補胃氣為主。
  • 4.《証治準繩‧雜病》:「作痛而色淡者,血氣虛也,用八珍湯。其血崩之證,肝火不能臟血者,用加味逍遙散。脾虛不能統血者,用補中益氣湯。凡此皆六淫七情虧損元氣所致,當審其因而調補胃氣為善。
  • 5.《女科折衷纂要》:「按薛氏曰:胎漏黃汁下,或如豆汁,若因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血崩肝脾風熱,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錢氏白朮散,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風入腸胃用胃氣湯。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初學者,妊娠、產後、痰血、咳血、癥毒、血崩、亡血、虛家等,暨年過六十者,不可吐之。

升陽益胃湯

  • 1.《仁術便覽》:「治血崩。大補氣血,滋養脾胃。

八珍湯

  • 1.《女科撮要》:「一婦人久患血崩,肢體消瘦,飲食到口但聞腥臊,口出津液,強食少許,腹中作脹,此血枯之症,肺肝脾胃虧損之患,用八珍湯、烏賊魚骨圓,兼服兩月而經行,百餘劑而康寧如舊矣。
  • 2.《評註產科心法》:「_歸脾湯_(見血崩),_八珍湯_(見臨產),_六君子湯_(見血暈)。
  • 3.《傷科彙纂》:「丹溪云:凡婦人因閃挫傷胎,腹疼血崩,用八珍湯去地黃,加陳皮,水煎,沖縮砂末、炒黑五靈脂末服。
  • 4.《傷科匯纂》:「丹溪雲∶凡婦人因閃挫傷胎,腹疼血崩,用八珍湯去地黃,加陳皮,水煎,沖縮砂末、炒黑五靈脂末服。

十灰散

  • 1.《驗方新編》:「十灰散:治血崩初起。綿、絹各一團,阿膠五錢,側柏葉、白茅根、棕櫚、艾、百草霜、苧麻根、頭髮各一錢,各燒灰存性,研細末,另用丹皮、茜根、大薊、小薊各一錢,同藕煎湯調十灰散沖服。

內補丸

  • 1.《女科切要》:「蓮子清心飲(見白濁),艾煎丸(見經水過期),內補丸(見白淫),四烏湯(見血風),補宮湯(見血崩)

芍藥湯

  • 1.《濟陰綱目》:「_芎歸加芍藥湯_,治產後血崩眩暈,不知人事。
  • 2.《醫學綱目》:「_芎歸加芍藥湯_,治產後血崩,眩暈,不知人事。

失笑散

  • 1.《歷驗再壽編》:「又方:正治藥方:凡血崩心腹痛甚者,用蒲黃五靈脂二味煎服,醋引,名曰「失笑散」。若再血崩不止,用地榆一兩,醋和水煎露一夜,次早溫服即止。

固經丸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憂驚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似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當歸加芍藥湯,候定,續次隨證合諸藥治之為得。
  • 2.《婦人大全良方》:「上為末,陳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可。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湯加芍藥,候定,續次隨證諸藥治之為得。
  • 3.《成方便讀》:「_固經丸治血崩方,因熱經行紫黑張。龜板樗皮香附芍,黃芩黃柏酒丸良。_

升陷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且更有逆氣上幹過甚,排擠胸中大氣下陷者(案詳參赭鎮氣湯下)。至便血溺血之證,由於大氣下陷者誠有之,在婦女更有因之血崩者(案詳固沖湯下)。又轉有因大氣下陷,而經血倒行,吐血衄血者(案詳加味麥門冬湯下)。是知大氣既陷,諸經之氣無所統攝,而或上或下錯亂妄行,有不能一律論者。

舉元煎

  • 1.《秘珍濟陰》:「_舉元煎_(景岳新方),治氣虛陷下,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