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痃癖」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痃癖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痃癖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邪,或內傷勞累、飲食不節,導致氣血失調、筋脈失潤,進而引起關節疼痛。痃癖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關節疼痛,可為單個關節或多個關節疼痛,疼痛性質多為酸脹、刺痛,可伴有腫脹、發熱、活動受限等。
  • 屈伸不利,關節活動時疼痛加重,活動受限。
  • 肌肉萎縮,長期疼痛可導致肌肉萎縮,關節活動更加不利。
  • 其他症狀,如發熱、惡寒、頭痛、乏力等,可見於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痃癖。

痃癖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獨活、威靈仙、秦艽、防風、白芷等,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施治。此外,痃癖患者還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痃癖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雖然在現代醫學中已不常見,但仍有一定的發病率。痃癖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以早日康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補中益氣湯

  • 1.《推求師意》:「許先生論梁寬父病右脅肺部也,咳而唾血,舉動喘逆者,肺胗也,發熱,脈數,不能食者,火來刑金,肺與脾俱虛也。肺脾俱虛而火乘之,其病為逆。如此者,例不可補瀉,若補金則慮金與火持而喘咳益增,瀉火則慮火不退位而痃癖反盛,正宜補中益氣湯先扶元氣,少以治病藥加之。
  • 2.《醫學綱目》:「〔海藏〕許先生論梁寬父症右脅肺部也,咳而吐血,舉動喘逆者,肺診也。發熱脈數不能食者,火來刑金,肺與脾俱虛也。肺與脾俱虛而火乘之,其病為逆。如此者,例不可補瀉。蓋補金則慮金與火持,而喘咳益增。瀉火則慮火不退位,而痃癖反盛,止宜補中益氣湯,先扶元氣,少以治病藥和之。

柴胡桂枝乾薑湯

  • 1.《皇漢醫學》:「高階家加鱉甲、芍藥,名緩痃湯,用於脅下或臍旁有痃癖而成骨蒸狀者(求真按:「左脅下痃癖,即凝塊者,由瘀血衝逆於此部也。此瘀血塊有常存於臍部者,俱宜主治以桂枝茯苓丸,故此證宜本方合用桂枝茯苓者,非加鱉甲、芍藥也,不可從之」)。

半夏湯

  • 1.《方劑辭典》:「延年半夏湯,主腹內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方。(外臺)
  • 2.《證治摘要》:「瓜子仁湯(主治見鼓脹),分消湯(見方匯),壯原湯(同),半夏湯(外臺),主腹內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夏,桔,枳實,前胡,吳茱,鱉甲(各三分),檳榔(二錢五分),生薑(四分),人參(一分),九味。
  • 3.《先哲醫話》:「婦人肩背強急者,以坐藥導帶下則愈。若心下痞者,宜生薑瀉心。(按:婦人肩背強急者,多系痃癖之所為,延年半夏湯最效。)

秦艽鱉甲散

  • 1.《先哲醫話》:「若舊年脾勞,冷熱不調成癖,積食不下,虛滿如水狀者,宜前胡枳實湯。若性稟薄弱,憂思不遂,久郁不解,血液枯燥,往來寒熱,盜汗咳嗽者,《聖濟》所謂痃癖成骨蒸也,宜秦艽鱉甲散。若熱熏蒸脾胃,及肝膽疑慮不決,心下如盤,舌上沉香色,其人如狂者,宜半夏湯加石膏。

至寶丹

  • 1.《文十六卷》:「蘇合香丸,療傳屍骨蒸,殗殜疰忤,鬼氣瘴瘧,痃癖丁腫,小兒驚癇,大人狐貍。

蘇合香丸

  • 1.《文十六卷》:「蘇合香丸,療傳屍骨蒸,殗殜疰忤,鬼氣瘴瘧,痃癖丁腫,小兒驚癇,大人狐貍。
  • 2.《幼科驚搐門》:「蘇合香丸,治傳屍骨蒸,殗殜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瀉,時氣鬼魅,瘴瘧,疫痢,瘀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鬼忤中人,並一切氣暴之症,不省人事。以生薑自然汁化開,擦牙關,另煎薑湯調藥灌下。
  • 3.《濟陽綱目》:「_局方蘇合香丸_,療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厥血目閉,痃癖疔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證。
  • 4.《本草單方》:「蘇合香丸,治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丁腫,小兒驚癇客忤,大人中風,中氣狐貍等病。
  • 5.《醫宗必讀》:「_蘇合香丸_,治傳屍骨蒸,痊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魁,瘴瘧,疫痢,瘀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中風,中氣,痰厥,昏迷。
▼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