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唇裂」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唇裂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又稱為「齶裂」、「唇齶裂」、「開口笑」、「兔唇」等。唇裂是指口唇上有裂縫,可分為單側唇裂和雙側唇裂。單側唇裂多發生在左側,雙側唇裂則左右兩側均可發生。唇裂的發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等有關。

唇裂患者常有以下症狀:

  • 口唇上有裂縫
  • 牙齒不整齊
  • 說話不清楚
  • 嘴唇乾燥、疼痛
  • 流口水
  • 聽力障礙
  • 面部畸形

唇裂患者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以改善外觀和功能。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藥物治療、語言治療等。手術是治療唇裂的主要方法,手術時間一般在出生後2-3個月。藥物治療主要用於控制感染和促進傷口癒合。語言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說話能力。

唇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口腔清潔
  • 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定期複診
  • 根據醫生建議進行治療

唇裂患者可以通過手術、藥物治療、語言治療等方法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護理,以促進傷口癒合和功能恢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痘證寶箋》曰:「承氣湯治痘色赤紫,形塌頂焦,齒燥唇裂,腹脹悶而拒按,舌刺譫語,睡臥不穩,痘不能起長者,皆因燥屎閉結。用此去之,則毒火泄而痘自起,色轉紅活矣。但須認清實熱,不可妄用誤投。若誤下之,則元氣反虛而致內陷,禍如反掌也。」

白虎湯

  • 1.《皇漢醫學》:「《麻疹一哈》曰:「一小兒發熱三四日,疹子咸出,稠密乾燥,紫黑色,舌焦唇裂,煩渴引飲,頗悶不得眠,譫語如見鬼狀,人事不省,按其腹狀如毀手,脅腹微滿,大便難,小溲不利,因與白虎湯。
  • 2.《傷寒廣要》:「錢仲昭患時氣外感。三五日發熱頭疼。服表汗藥。疼止熱不清。口乾唇裂。因而下之。遍身紅癍。神昏譫語。食飲不入。大便復秘。小便熱赤。脈見緊小而急。謂曰。此症全因誤治。陽明胃經。表裡不清。邪熱在內。如火爍原。津液盡干。以故神昏譫妄。若癍轉紫黑。即刻死矣。
  • 3.《羅氏會約醫鏡》:「舌苔黃(白苔,邪在膜原也,未可下。),苔黑(有一種舌俱黑滑而無苔者,此陰症也,宜四逆理中八味之類。),舌芒刺,舌裂,舌短,舌硬,舌卷,唇裂焦燥,口臭,唇口起泡起皮,鼻孔如煙煤,口燥渴(若大汗,脈長洪而渴,未可下,宜白虎湯。汗更出,身涼渴止。

十全大補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有腎虛火不歸經,大熱煩渴,目赤唇裂,舌上生刺,喉如煙火,足心如烙,脈洪大無倫,按之微弱者,宜十全大補湯,吞八味丸,或問燥熱如此復投桂附,不以火濟火乎?曰:心胞相火,附於命門,男以藏精,女以系胞,因嗜欲竭之火無所附,故厥而上炎,且火從腎出,是水中之火也。

當歸四逆湯

  • 1.《醫方簡義》:「一凡陽明腑症。譫語。便秘。口燥唇裂。兩目如火。循衣摸床。急下之以發癍疹。余以腑陽實症。不下必死。每用涼膈散治之取效。或以大承氣湯下之亦妥。方見厥陰症。

加味逍遙散

  • 1.《証治準繩‧女科》:「_加味逍遙散_,治產後發熱,口乾作渴,唇裂生瘡。
  • 2.《胤產全書》:「_加味逍遙散_,治產後發熱,口乾作渴,唇裂生瘡。
  • 3.《女科證治準繩》:「_加味逍遙散_,治產後發熱,口乾作渴,唇裂生瘡。
  • 4.《濟陰綱目》:「_加味逍遙散_,治產後發熱,口乾作渴,唇裂生瘡。

六味地黃丸

  • 1.《濟世全書》:「_六味地黃丸_(方見補益),治傷損之症因腎肺二經虛弱,發熱作渴,頭暈眼花,咽燥唇裂,齒不堅固,腰腿痿軟,小便頻赤,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瘖。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若損重傷骨不能言,如瘖者,用此,水煎服亦效。
  • 2.《正體類要》:「(加肉桂、五味各一兩,名加減八味丸),治傷損之症,因腎肺二經虛弱,發熱作渴,頭暈眼花,咽燥唇裂,齒不堅固,腰腿痿軟,小便頻赤,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喑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若損重傷骨,不能言如喑者,用此水煎服之,亦效。

涼膈散

  • 1.《刪補名醫方論》:「_涼膈散_,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
  • 2.《銀海指南》:「_涼膈散_(《局方》),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黏,二便淋閉,胃熱發斑,瘡疹黑陷,諸風痓瘲,手足掣搦,筋攣疼痛。
  • 3.《重樓玉鑰續編》:「用藥加減法,脾燥唇乾,用生地、麥冬、山藥、歸芍、人參蜂蜜。脾熱唇裂,涼膈散。唇動消風散。唇青、唇縮或唇揭,理中湯。唇腫,薏苡仁湯。唇瘡既久,血虛火炎者,當滋補,勿任苦寒。(李惺庵)
  • 4.《疫疹一得》:「_涼膈散_(《局方》)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驚急抽風。
  • 5.《校注醫醇賸義》:「_涼膈散_,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黏,二便淋閉,胃熱發斑,諸風瘛瘲,手足搐逆。
▼ 展開更多

清胃散

  • 1.《濟陽綱目》:「_清胃散_,治胃火,血燥唇裂,或為繭唇,或牙齦潰爛作痛。

補中益氣湯

  • 1.《証治準繩‧瘍醫》:「用桔梗湯為主,佐以補中益氣湯而愈,一人不時咳嗽,作渴自汗,發熱便數,自用清肺降火,理氣滲利之劑,服之反小便不通,面目赤色,唇裂痰壅,脾肺腎三脈浮大,按之而數,此足三陰虧損,不能相生,當滋化源,否則成癰矣。不信,仍用分利之藥,後果患肺癰,余用桔梗湯,及六味丸而愈。
  • 2.《女科撮要》:「一婦人久患瘧,瘧作則經不行,形虛脈大,頭痛懶食,大便泄瀉,小便淋漓,口乾唇裂,內熱腹膨,皆元氣下陷,相火合病,用補中益氣湯治之尋愈。惟不時頭痛,乃加蔓荊子而痛止,又兼用六味地黃丸而經行。

桔梗湯

  • 1.《証治準繩‧瘍醫》:「用桔梗湯為主,佐以補中益氣湯而愈,一人不時咳嗽,作渴自汗,發熱便數,自用清肺降火,理氣滲利之劑,服之反小便不通,面目赤色,唇裂痰壅,脾肺腎三脈浮大,按之而數,此足三陰虧損,不能相生,當滋化源,否則成癰矣。不信,仍用分利之藥,後果患肺癰,余用桔梗湯,及六味丸而愈。

黃連解毒湯

  • 1.《幼幼集成》:「凡痘未出而熱不止,晝夜煩躁,口舌生瘡,唇裂咽痛,此毒火熏蒸,其熱甚急,治不宜緩,急以黃連解毒湯合甘桔湯治之。服藥不效者,不治。

失笑散

  • 1.《幼幼新書》:「《張氏家傳》,失笑散,治口瘡,或唇裂破血出,及小兒赤白口瘡,作熱疼立效方。

瀉黃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右頰患瘡,作渴飲冷,目黃唇裂,此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而愈。後傷食作渴,遍身皆黃,少用瀉黃散,黃退而渴益甚,此熱退而真氣虛也,用白朮散而痊。
  • 2.《証治準繩‧幼科》:「又有風痢,多是黃褐色,與疳瀉頗同,但不臭為異耳,此風毒停滯於脾,宜去脾經風毒,瀉黃散主之,若見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少,澀痛熱並作,唇裂眼赤,氣促心煩,坐臥不安,狂渴飲水,穀道傾陷,時復面容如妝,飲食不進者難治。〔薛〕錢仲陽云:瀉痢黃赤黑,皆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