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宿食不消」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宿食不消是中醫的一個病症,指的是由於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或暴飲暴食,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從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狀。

宿食不消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上腹部飽脹、疼痛,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或便秘。
  • 嚴重者可出現發熱、腹瀉、脫水等症狀。

宿食不消的治療以清熱化濕、消食導滯為主。常用中藥包括:

  • 陳皮、半夏、茯苓、白朮、甘草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
  • 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等,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的作用。
  • 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還可配合使用其他中藥,如柴胡、黃柏、金銀花等。

宿食不消的預防方法包括:

  • 飲食要清淡,少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 不暴飲暴食,細嚼慢咽,吃飯不要太急。
  • 飯後適當運動,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宿食不消是中醫的一個常見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平胃散

  • 1.《醫方集解》:「治脾有停濕痰飲,痞膈,宿食不消,滿悶嘔瀉;及山嵐瘴霧,不服水土(土濕太過,木邪乘所不勝而侮之,脾虛不能健運,故有痰食留滯中焦,致生痞滿諸證。胃寒則嘔,濕盛則瀉。嵐瘴水土之病,亦由胃虛,故感之也)。
  • 2.《成方切用》:「(局方),治脾有停濕,痰飲痞膈,宿食不消,滿悶嘔瀉。(土濕太過,木邪乘不勝而侮之。脾虛不能健運,故有痰食留滯中焦,致生痞滿諸證。胃寒則嘔,濕盛則瀉。)及山風瘴霧,不服水土。(嵐瘴水土之病,亦由胃虛,故易感也。)
  • 3.《幼科切要》:「_平胃散_,治脾有停濕,痰飲痞隔,宿食不消,滿悶嘔吐,乃山嵐瘴,不服水土。
  • 4.《銀海指南》:「_平胃散_(《局方》),治脾有停濕,痰飲痞膈,宿食不消,滿悶嘔瀉。
  • 5.《大方脈》:「_平胃散_,治脾有停濕,痰飲痞隔,宿食不消,滿悶嘔瀉,及胃虛感嵐瘴霧氣,不服水土。

理中湯

  • 1.《玉機微義》:「三因吐法治乾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極,鹹鹽湯三升,熱飲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便盡,不吐,更服,吐訖,復飲,三吐乃止,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鄙而不用,守死已已,凡有此證,即先用之,元戎云吐定用理中湯

四逆湯

  • 1.《經方例釋》:「或曰:經方主藥必重於他藥,今此方等分,何以知人參為主?曰:小青龍湯方亦等分諸藥,皆在減例,獨乾薑、五味子、細辛不去,小青龍能治飲,持此三味即為主藥,以彼例此自明。腹滿者,去朮加附子。即《外臺》之四順湯也,與四逆湯相對,延年有理中加麥芽丸,治宿食不消之霍亂最宜。

藿香正氣散

  • 1.《幼科證治大全》:「【家傳】藿香正氣散,治小兒宿食不消。腹脹滿悶。

白朮散

  • 1.《濟世全書》:「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於脾胃,脾胃則冷。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則乳哺消化。若傷於冷則宿食不消,或作腹痛脹滿,口中氣溫,面色黃,目無精彩,或白晴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消積,宜萬億丸主之,消食散、白朮散,皆可用之。

人參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方:

五積散

  • 1.《身經通考》:「_生料五積散_,治身體拘急,四肢浮腫,腰膝疼痛,胸膈停寒,臍腹脹滿,脾胃宿食不消,痰飲不行,嘔逆噁心,內傷生冷,外感風寒,婦人經事不通,飲聚膈上;可以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