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楊梅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楊梅瘡,又稱為楊梅毒,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其特徵是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或水泡,並伴有瘙癢。楊梅瘡的病程通常為數週,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持續數月。

楊梅瘡的病因是一種叫做單純皰疹病毒的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感染者(例如接吻)或通過共用個人物品(例如毛巾或餐具)傳播。

楊梅瘡的症狀包括:

  • 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或水泡
  • 丘疹或水泡周圍的皮膚發紅、腫脹和疼痛
  • 瘙癢
  • 發燒
  • 頭痛
  • 疲勞
  • 淋巴結腫大

楊梅瘡的治療包括:

  • 抗病毒藥物,可以幫助縮短病程和減輕症狀
  • 局部治療,可以幫助緩解瘙癢和疼痛
  • 口服或外用抗生素,可以防止細菌感染

楊梅瘡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然而,如果不及時治療,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皮膚感染、視力損害或腦炎。

因此,如果您懷疑自己感染了楊梅瘡,請立即就醫。

以下是一些預防楊梅瘡的方法:

  • 避免與已知感染楊梅瘡的人密切接觸
  • 避免共用個人物品,例如毛巾或餐具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包括勤洗手
  • 如果您有皮膚破損,請避免接觸眼睛、鼻子或嘴巴
  • 如果您懷疑自己感染了楊梅瘡,請立即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周慎齋遺書》:「楊梅瘡,宜十全大補湯,每味各一錢,加土茯苓四錢,金銀花二錢。多服。

葛根湯

  • 1.《證治摘要》:「兼用七寶丸。日一分或二分。若秘結者。或用牡丹湯。楊梅瘡初用葛根湯發之。後用六物解毒湯。熱解後。用七寶丸。痛劇者。用梅肉散下之。本間氏云。有瘡口膿汁凝固作蓋。漸成堆者。是不貼膏故也。又曰難愈者。宜化毒丸丹霞條。一貫云。下疳。下劑有效。梅肉丸良。

防風通聖散

  • 1.《仁齋直指方論》:「防風通聖散,治楊梅瘡初起疼痛,憎寒壯熱。(方見中風門。)
  • 2.《萬氏家抄濟世良方》:「_楊梅瘡秘方_,先服防風通聖散二帖,一帖去大黃、芒硝,加麻黃髮汗以除骨髓之毒;一帖去麻黃加大黃、芒硝令瀉以除腸胃之毒。方服後藥十帖永不再發矣。
  • 3.《雲林神彀》:「_防風通聖散_(方見中風,治楊梅瘡初起,宜多服此方,以免後患)
  • 4.《濟世全書》:「按上方,凡楊梅瘡先服防風通聖散十劑,後服此十劑收功。
  • 5.《赤水玄珠》:「如肝臟素熱,復加酒熱上行,而為目赤腫痛者,治用柴胡、黃芩、龍膽草之屬。又有肝經素有濕熱,又復感淫穢,以致肝經熱鬱而為下疳者,治用龍膽瀉肝湯之屬;或為便毒者,治用大消毒散之屬;或為楊梅瘡者,治用防風通聖散之屬。又有膽癉,因於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為口苦者,治以膽募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