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白翳」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白翳

白翳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眼部疾病,主要表現為眼白充血、眼角發紅、眼屎增多、眼皮腫脹等症狀。白翳的病因多與風熱、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有關,也可能與肝火旺盛、脾胃虛弱等內部因素有關。

白翳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清熱解毒、疏風散寒、健脾益胃等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薄荷、菊花、黃連、黃芩、梔子、大黃、芒硝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白翳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洗衣物。
  • 避免接觸風寒、風熱、濕熱等外邪。
  •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白翳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散

  • 1.《明目至寶》:「問曰:水廓如何得病?答曰:大喜大怒,有傷於心,毆擊相持,開虧驟騎,強力成疾。其病昏澀,熱淚多出也。問曰:如何治?答曰:按本草對證,治水廓睛疼、白翳侵睛淚出之故,宜服洗鏡丹。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十五歲,兩目白翳,遍身似疥非疥,肛門作癢,晡熱作渴,形體骨立,余以為肝疳之症也,用六味地黃丸而痊。後陰莖作癢,小便澄白,服蟠蔥散,肛門腫痛,服大黃等藥,肛門脫出,作癢不可忍,雜用降火之藥,不應,下唇內生小白瘡,余以為蟲蝕肛門,用九味蘆薈丸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