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頭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頭旋,又稱旋風頭、旋風病、旋風眩,是一種古代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頭部旋轉不停,並伴有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頭旋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感風邪,二是內傷肝陽上亢。外感風邪侵襲人體,可導致頭部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頭旋。內傷肝陽上亢,則會導致肝風內動,氣血上逆,從而引起頭旋。

頭旋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外感風邪引起的頭旋,可用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的中藥治療,如麻黃湯、桂枝湯等。
  • 內傷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旋,可用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如羚羊角、鉤藤、白蒺藜等。
  • 頭旋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頭旋是一種古代疾病,但在現代社會仍然有發生。如果出現頭旋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吳茱萸湯

  • 1.《奇效良方》:「治冒暑伏熱,腹痛作瀉,或痢,並飲水過度,霍亂吐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或忍飢,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下瀉,吐瀉並行,頭旋眼暈,手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慢,須臾不救,命在頃刻之間。
  • 2.《証治準繩‧類方》:「_吳茱萸湯_(《良方》),治冒暑伏熱,腹痛作瀉或痢,並飲水過度,霍亂吐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或忍飢,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下瀉並行,頭旋眼暈,手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慢,須臾不救。
  • 3.《濟陽綱目》:「_吳茱萸湯_(良方),治冒暑伏熱,腹痛作瀉或痢,並飲水過度,霍亂吐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或忍飢,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下瀉並行,頭旋眼暈,手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慢,須臾不救。此即華陀危病方也。

苓桂朮甘湯

  • 1.《金匱方歌括》:「次孫男心蘭稟按。心下者。脾之部位也。飲凌於脾。致脾弱不輸。不能制水。則生痰矣。故曰。心下有痰飲也。胸乃人身之太空。為陽氣往來之道路。飲邪瀰漫於胸。盈滿於脅。蔽其君陽。溢於支絡。故曰胸脅支滿也。動則水氣盪漾。其變態無常。或頭旋轉。目冒眩。心動悸諸症。

小建中湯

  • 1.《未刻本葉氏醫案》:「右關沉澀。左脈弦勁。此木火內亢。陽明絡泣。脘痛嘈雜頭旋。

真武湯

  • 1.《未刻本葉氏醫案》:「形寒心悸頭旋身如溶溶。此二維任帶病也。由帶中血液下滲。奇經失灌溉之源。日久有怔忡腰折之患。極早圖之。

四物湯

  • 1.《怡堂散記》:「天麻苗名赤箭,一莖直上,有風不動,無風反搖,故又名定風草。歲生十二子,閏歲生十三子。其莖中空,子從中落,名還筒子,有還源之妙,返本歸根之意。不獨能治風,亦補肝腎之藥也,血虛生風者宜之、婦人肝熱生風頭旋眼黑者,四物湯中加用多效。用治小兒驚掣,用之淺者也。

歸脾湯


白朮散

  • 1.《古今醫統大全》:「_白朮散_,治風邪在胃,頭旋不止,復加嘔逆。
  • 2.《濟陽綱目》:「_白朮散_,治風邪在胃,頭旋不止,復加嘔逆。

導赤散


濟生腎氣丸


防風通聖散

  • 1.《古今醫鑑》:「_仙術通神散_,治風熱上壅,頭旋目眩,起則欲倒,即防風通聖散去麻黃、芒硝,加藿香、砂仁、甘菊花、蒼朮。如風熱上攻,頭目昏眩悶痛,痰喘咳嗽,依本方去麻黃、芒硝,加甘菊花、人參、砂仁、寒水石。
  • 2.《古今醫鑒》:「_仙術通神散_,治風熱上壅,頭旋目眩,起則欲倒,即防風通聖散去麻黃、芒硝,加藿香、砂仁、甘菊花、蒼朮。如風熱上攻,頭目昏眩悶痛,痰喘咳嗽,依本方去麻黃、芒硝,加甘菊花、人參、砂仁、寒水石。

消風散

  • 1.《審視瑤函》:「_消風散_(治孕婦頭旋目昏。視物不見。腮項腫核。蓋因胎氣有傷。熱毒上攻。太陽沉痛。嘔吐。背項拘急。致令眼昏生花。若加痰壅。危在片刻。急宜服之。)
  • 2.《胤產全書》:「消風散,治妊娠肝臟熱毒上攻太陽穴,胸膈涎壅,頭旋目暈,或腮項腫核。
  • 3.《胤產全書》:「_消風散_,治妊娠肝臟熱毒上攻太陽穴,胞膈涎壅,頭旋目暈,或腮項腫核。
  • 4.《女科證治準繩》:「_消風散_,治妊娠肝臟熱毒上攻太陽穴,胸膈涎壅,頭旋目暈,或腮項腫核。
  • 5.《廣嗣紀要》:「妊娠胎熱者,皆因娠婦多居火間,衣著太暖,伏熱在裡,又食酒面炒煿,熱物太過,致令胎熱,頭旋眼暈,視物不見,腮項腫核,若加涎壅,命在須臾,此肝臟毒熱上攻也,宜消風散主之。
▼ 展開更多

附子湯

  • 1.《未刻本葉氏醫案》:「此木火挾痰上冒。清陽被其矇昧。頭旋嘔惡。莫作虛陽治。

六味地黃丸

  • 1.《醫方集解》:「按:澤瀉,《本經》云聰耳明目,為其能滲下焦之濕熱也,濕熱既除,則清氣上行,故能養五臟、起陰氣、補虛損、止頭旋,有聰耳明目之功,是以古方用之。今人多以昏目疑之,蓋服之太多。則腎水過利而目昏。若古方配合,多寡適宜,未易增減也)。

旋覆花湯

  • 1.《聖濟總錄》:「治江東腳氣發動,頭旋吐痰,心悶氣膈見食噁心,心下拘急,旋覆花湯方

半夏白朮天麻湯

  • 1.《仁術便覽》:「治脾胃症,已經疏風丸下二三次,原證不瘳,增以吐逆,痰唾稠黏,眼黑頭旋,目不敢開,頭苦痛如裂,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氣虛頭痛也。又治痰作眩暈夾氣虛者,兼治痰厥頭痛。
  • 2.《醫方考》:「痰厥者,濕痰厥逆而上也,痰氣逆則上實,故令頭痛。目眩者,目前如見黑色也。東垣曰: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非半夏不能除。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療。人參、黃耆之甘溫,可以瀉火,亦可以補中。蒼朮、白朮之苦甘,可以去濕,亦可以健脾。澤瀉、茯苓,能利濕淫之邪。
  • 3.《奇效良方》:「治頭旋噁心煩悶,氣喘短促,心神顛倒,兀兀欲吐,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苦頭痛眩暈,身重如山,不得安臥,並皆治之。
  • 4.《金匱翼》:「_半夏白朮天麻湯_,治太陰痰厥頭痛,眼黑頭旋,噁心煩亂,肢冷身重。
  • 5.《雜病廣要》:「_和中導痰諸方_,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頭旋眼黑,煩悶噁心,氣短促,言語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原載範天騋內治驗,今從《寶鑑》文節錄。)
▼ 展開更多

參蘇飲

  • 1.《世醫得效方》:「治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暈頭旋。或洗項背,或當風取涼,致令頭目昏痛,增寒,甚至心胸煩悶。

養胃湯

  • 1.《瘍醫大全》:「初起頭旋,常見五色不定,目中困倦,時暗時明,宜服沖和養胃湯、四物補肝散,後服豬肝散、石斛夜光丸。

鉤藤散

  • 1.《婦人大全良方》:「《斗門方》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

半夏湯

  • 1.《濟陽綱目》:「_半夏湯_,治脾胃虛弱,痰飲停滯,嘔逆酸水,胸膈滿脹,頭旋噁心,不思飲食。

參附湯

  • 1.《醫學正傳》:「_參附湯_(嚴氏),治真陽虛乏,上氣喘息,自汗盜汗,短氣,頭旋眼花。

都氣丸


蘇合香丸

  • 1.《馮氏錦囊秘錄》:「此即中惡之候,因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而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昏不知人,頭旋暈倒,此是卒厥客忤,飛屍鬼擊,凡吊死問喪,入廟登塚,多有此病,以蘇合香丸灌之。候稍蘇,隨症調治。痰厥者,乃寒痰迷悶,四肢逆冷,宜姜附湯,以生附代熟附。

石斛夜光丸

  • 1.《瘍醫大全》:「初起頭旋,常見五色不定,目中困倦,時暗時明,宜服沖和養胃湯、四物補肝散,後服豬肝散、石斛夜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