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胃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胃痛

胃痛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伴有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胃痛在中醫中稱為「胃脘痛」,是由於胃部氣血運行不暢、胃黏膜受損所致。

根據病因的不同,胃痛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寒性胃痛:多由飲食生冷、受寒等原因引起,患者常常伴有胃部冷痛、喜溫喜按、大便溏薄等症狀。
  • 熱性胃痛:多由飲食過熱、情志不遂等原因引起,患者常常伴有胃部灼熱、喜涼喜飲、大便乾結等症狀。
  • 虛寒性胃痛:多由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原因引起,患者常常伴有胃部隱痛、喜溫喜按、大便溏薄、乏力倦怠等症狀。
  • 實熱性胃痛:多由胃火熾盛、痰濕內阻等原因引起,患者常常伴有胃部疼痛、嘈雜、噯氣、口乾口苦、大便乾結等症狀。

胃痛的治療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可選用以下中藥治療:

  • 寒性胃痛:可用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等。
  • 熱性胃痛:可用清胃散、黃連溫膽湯等。
  • 虛寒性胃痛:可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
  • 實熱性胃痛:可用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等。

胃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飲食宜清淡,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不宜暴飲暴食,飯後不宜立即躺下。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如果胃痛症狀較重,或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建中湯


小建中湯

  • 1.《未刻本葉氏醫案》:「胃痛數載。脈虛而澀。經事先期。此屬營虛氣痹。不宜過於辛燥。

二陳湯

  • 1.《醫燈續焰》:「胃痛,引脾及膺乳、嘔吐,宜二陳湯、平胃散、東垣溫胃湯、來復丹之類。脾痛,引胃脘、心下,腹脹善噫、善嘔、食不下,宜二陳湯、香砂平胃散、理中湯、來復丹之類。小腸痛,引膈胃,腸鳴,宜二陳湯、四七湯、蘇合丸之類。膀胱痛,引腰脊,惡寒,宜參蘇飲、東垣天台烏藥散。

大半夏湯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朱(帶城橋,二十三歲),陽虛胃痛,用辛溫見效。街衢往來穢氣,內入傷陽,痛再作,先驅穢濁(別開生面,此新穢觸動夙病也。)

瓜蒂散

  • 1.《醫門補要》:「一婦胃痛廿餘年,右乳下硬如覆杯,漉漉聲響,此痰積於軀殼內臟腑外空處,先以瓜蒂散(五分),湧吐其痰,服黨參、乾薑、半夏、烏藥、吳萸、木香、白芥子,橘紅、草蔻、白朮、官桂,十二帖除根。

左金丸

  • 1.《重訂廣溫熱論》:「犯胃則噁心乾嘔,脘痞脅脹,甚或吐酸嘈雜,胃痛不食,用藥則忌剛喜柔,二仁絳復湯合左金丸最效,其次連梅安胃湯亦妙。若脾陽已虛氣滯失運者,則以治中湯(麗參鬚八分,焦冬朮一錢,炒黃乾薑五分,炙甘草三分,炒橘白八分,醋炒小青皮三分。和劑局方)、六味異功煎(即五君子煎加廣皮一錢。

桃仁承氣湯

  • 1.《辨舌指南》:「_桃仁承氣湯_,治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譫語,蓄血發熱如狂,及血瘀胃痛,廢癰脅癰。
  • 2.《退思集類方歌註》:「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少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忽忽如狂,至夜發熱;及瘀血胃痛,血結胸中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畜血急痛;並能治敗血留經,通月事。
  • 3.《大方脈》:「治飽食用力,或因持重努傷脈絡,或因跌打損傷脈絡,令人吐血、嘔血者,俱服佛手散(見理血門)。血瘀,加大黃下之,加桃仁、紅花破之;血瘀氣滯,加鬱金,兌童便與酒行之。努傷嗽血、咯血,服法制丸(見攻裡門)。血瘀胃痛,腹脅脹痛,蓄血急痛,形氣實者,服桃仁承氣湯(見理血門)。
  • 4.《大方脈》:「_桃仁承氣湯_,治傷寒外症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譫語,血發熱如狂,及血瘀胃痛、腹痛、脅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蓄血急痛。
  • 5.《成方切用》:「(仲景),治傷寒外證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譫語,蓄血,發熱如狂。及血於胃痛腹痛肋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蓄血急痛。
▼ 展開更多

達原飲

  • 1.《溫疫明辨歌訣》:「心痛疝氣本宜溫,一感疫邪溫更疼。氣色舌苔皆疫象,疏通仍宜達原(飲)君。(心胃痛與疝氣皆喜溫通,如薑、桂、吳萸之類。若一受疫邪發熱,仍以達原飲開達膜原,若用溫藥,反致危殆。時疫夾疝,但治疫而疝自消,若兼心胃痛,亦當治時疫為主,可於達原飲中加木香、蒼朮,以開通郁疫,邪達而痛即止。)
  • 2.《廣瘟疫論》:「時疫有兼心胃痛者,於其痛時,察其氣、色、神、脈、舌苔。若有一於時疫,但治時疫,雖平時因寒而發,此則惟治其熱。蓋以疫邪客於募原,傳於太陰,而發心胃痛之痼疾,於達原飲中加木香、蒼朮,以開通郁疫,使其透發於表而痛自已。若誤認平常心胃痛,用桂,附、薑、萸,必致危殆。

葦莖湯


四神丸


養胃湯

  • 1.《邯鄲遺稿》:「胎前胃痛口噤,宜服養胃湯。

沉香散

  • 1.《瘍科綱要》:「治宿年九種胃痛,如刀如椎,絞結胸腹、腸胃之證,無不神應。

阿膠雞子黃湯

  • 1.《三家醫案合刻》:「據述久有胃痛,當年因痛吐蛔,服資生丸,消補相投,用八味丸,溫潤不合。憑脈論症,向時隨發隨愈,今病發一月,痛止不納,口味酸濁,假寐未久,忽躁熱頭汗淋漓,口不渴飲。凡肝病必犯胃府,且攻滌寒熱等藥,必先入胃以分,布藥不對,病更傷胃氣。胃司九竅,清濁既亂於中,焉有下行為順之理。

都氣丸


蠲痹湯

  • 1.《本草衍句》:「薑黃 (辛苦溫)入肝脾之經理血中之氣破血除風消腫治痹(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蠲痹湯五痹湯皆用之)產後敗血而攻心三氣作痛於手臂(得肉桂治寒厥胃痛產後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