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疳疾」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疳疾是中醫古代疾病,又稱為疳積、疳證、疳病、疳瘧等,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疳疾的病因主要與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有關,臨床表現以發熱、消瘦、腹瀉、食欲不振、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為主要特徵。

疳疾的治療以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為主,常用中藥有山藥、白朮、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陳皮、甘草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

疳疾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3. 注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疳疾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長們應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周慎齋遺書》:「靨後口內黑點瘡者凶,恐胃爛不治,或一月、半月餘熱不退,發渴屬虛,宜生脈散兼四物湯,調養氣血,不致乾涸,但久病無陽,莫依常例治之,致脾虛不食,或四五六日口舌硬瘡,變成疳疾,或致胃爛,宜消毒,甘桔加元參、沙參、炮姜;如反用白虎,損傷胃氣,九也。

茯苓飲

  • 1.《證治摘要》:「茯苓飲加澤瀉黃連湯,治小兒疳疾。小便渾濁。如米泔。食易飢。肚大青筋。瘦弱者。或枳實代甘草。或兼鷓鶘菜丸或消黃丸。每日宜餌食鰻鱺山蛤蟾蜍雞子之類。

黃連湯

  • 1.《證治摘要》:「茯苓飲加澤瀉黃連湯,治小兒疳疾。小便渾濁。如米泔。食易飢。肚大青筋。瘦弱者。或枳實代甘草。或兼鷓鶘菜丸或消黃丸。每日宜餌食鰻鱺山蛤蟾蜍雞子之類。

肥兒丸

  • 1.《萬病回春》:「_肥兒丸_,治癖如神(方見疳疾。)
  • 2.《醫方集宜》:「治疳疾腹膨食少身瘦發乾

健脾丸

  • 1.《羅氏會約醫鏡》:「_健脾丸_,治麻後失調,體瘦氣虛,或成疳疾,或生泄瀉等證。

生脈散

  • 1.《周慎齋遺書》:「靨後口內黑點瘡者凶,恐胃爛不治,或一月、半月餘熱不退,發渴屬虛,宜生脈散兼四物湯,調養氣血,不致乾涸,但久病無陽,莫依常例治之,致脾虛不食,或四五六日口舌硬瘡,變成疳疾,或致胃爛,宜消毒,甘桔加元參、沙參、炮姜;如反用白虎,損傷胃氣,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