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喉腫」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喉腫是中醫古代疾病,主要症狀為喉部腫脹,可伴有疼痛、吞咽困難等。中醫認為,喉腫多由外感風熱、內傷痰濕、氣血虧虛等因素引起。臨床上可分為風熱喉腫、痰濕喉腫、氣血虧虛喉腫等證型。

風熱喉腫:多見於外感風熱,症見喉腫疼痛,聲音嘶啞,咽喉乾燥,咳嗽痰黃,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痰濕喉腫:多見於內傷痰濕,症見喉腫疼痛,聲音嘶啞,咽喉不利,痰多黏稠,舌苔白膩,脈滑。

氣血虧虛喉腫:多見於氣血虧虛,症見喉腫疼痛,聲音嘶啞,咽喉乾燥,倦怠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療上,風熱喉腫宜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痰濕喉腫宜化痰散結、利咽消腫;氣血虧虛喉腫宜補氣養血、潤肺利咽。

喉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 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
  3. 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喉腫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調胃承氣湯

  • 1.《經方實驗錄》:「」本條條文極似重出,當刪,而事實上卻有此例,奈何?甚有既下之後,而肺氣自開,咳嗽自爽者,余亦屢屢逢之。有一俞姓小孩,於某月初三日,患咽痛,紅腫,兼見白點,胸悶不舒。初四日,皮膚髮出細點如麻。甲醫斷宜清血保咽,用生地、川連、黑梔、淡芩之屬。夜間,病孩喉腫譫語,齗齒目赤。

黃連湯

  • 1.《聖濟總錄》:「上一味,冷水浸一宿,去皮研與蠟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丸含之,仍吐其汁。若誤咽在喉中,喉腫閉塞吐利者,急煎黃連湯,及藍葉汁等解之。

四物湯

  • 1.《醫學心悟》:「女人經水不調,壅塞經脈,亦令喉腫,宜用四物湯,加牛膝、茺蔚子、香附、桃仁之類。俾經脈流通,其腫自消也。

普濟消毒飲

  • 1.《中西溫熱串解》:「濕毒者,乃春夏之交,地氣發泄,人身陰氣素虧,不能上濟心火,故有此證。或咽痛,或喉腫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瘟、蝦蟆瘟者,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初起再去芩、連。三四日不退,便結者,加黃芩二錢、枳殼二錢。
  • 2.《溫病條辨》:「十八、温毒咽痛喉腫,耳前耳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温、蝦蟆温者,普濟消毒飲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連,三四日加之佳。
  • 3.《醫學摘粹》:「如溫疫咽痛喉腫,耳前後腫,頰腫面赤耳聾,俗名大頭瘟者,以普濟消毒飲,去柴胡、升麻、芩、連主之。如寒疫在太陽經,頭痛發熱惡寒者,以紫蘇湯主之。如血升鼻衄未作以前,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者,以紫蘇地黃湯主之。如外寒未解,而水氣內停者,以蘇桂姜辛湯主之。

防風通聖散

  • 1.《外科心法》:「經曰:火鬱發之。謂發汗出血,乃發汗之一端也。河間云:治喉閉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怠。常見喉閉不去血,喉風不去痰,以至不救者,多矣。每治咽喉腫痛,或生瘡毒,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重者用防風通聖散,並效。

荊防敗毒散

  • 1.《外科心法》:「經曰:火鬱發之。謂發汗出血,乃發汗之一端也。河間云:治喉閉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怠。常見喉閉不去血,喉風不去痰,以至不救者,多矣。每治咽喉腫痛,或生瘡毒,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重者用防風通聖散,並效。

苦酒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唐容川曰:此節所言生瘡,即今之喉癰、喉蛾,腫塞不得出聲,今有用刀針破之者,有用巴豆燒焦烙之者,皆是攻破之使不壅塞也。仲景用生半夏正是破之也,余親見治重舌敷生半夏立即消破,即知咽喉腫閉亦能消而破之矣。且半夏為降痰要藥,凡喉腫則痰塞,此仲景用半夏之妙。

白通湯

  • 1.《辨症玉函》:「陰症似真熱之症,身亦有時而發熱,腹亦有時而作痛,手足亦時而作逆,而口渴喉腫,往往有之,與之涼藥而作吐,與之熱藥而亦吐,此陰盛隔陽,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白通湯加人參、附子,煎冷與服一劑而病如失,然亦須驗舌,舌必白胎而滑斷,不幹燥斷不芒刺,此又可辨而明者也。

甘露飲

  • 1.《保嬰撮要》:「_甘露飲_,治小兒胃中客熱,齒齦潰爛,時出膿血,及目赤腫痛,口瘡喉腫,或身面皆黃,大便不調,小便黃澀。

清涼飲

  • 1.《瘍醫大全》:「發熱時頭面通紅,儼如塗胭脂於滿面者,五日後死。發熱時聲音忽變喉腫者,(清涼飲消之可生。)發熱時用紅紙捻蘸麻油點著,照頂心皮肉裡如一塊紅,身上成紅塊者,八九日後死。發熱時飲食不吃,並大小便不通者,二日後死。發熱時口出亂語,身現紅紫者,四日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