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小腸氣」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小腸氣

小腸氣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小腹脹痛、噯氣、放屁、大便不暢等。由於小腸氣的症狀與腸胃疾病相似,因此在臨床上很容易被誤診。

小腸氣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氣機升降失常;二是情志不遂,長期情緒抑鬱、精神緊張,導致肝氣鬱結,氣滯不舒,影響脾胃功能。

小腸氣的治療以調理脾胃、疏肝理氣為主。常用中藥有香附、木香、砂仁、陳皮、白朮、茯苓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小腸氣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飲食宜清淡,少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小腸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如果治療及時,是可以治癒的。因此,如果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四逆湯

  • 1.《皇漢醫學》:「《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雖為治厥陰表寒之厥冷藥,然原係桂枝湯之變方,故用於桂枝湯證之血分閉塞者有效。是以先哲謂不僅厥陰病,亦可用於寒熱勝復而手足冷,又加吳茱萸生薑湯,為後世疝積之套劑。陰㿗(求真按:『此陰㿗,鼠蹊小腸氣也』),輕者以此方治之。」

芍藥甘草湯

  • 1.《皇漢醫學》:「《方伎雜志》曰:「水㿗(求真按:『此即陰囊水腫也』),以針取水,是為上策,然有一度治者,有取二度三度而愈者。腸疝(求真按:『此即小腸氣也』),則不宜用針,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大黃附子湯、芍藥甘草湯合方之類,至小腹柔軟為佳。然㿉下成慣性者,不能治之。
  • 2.《脈因證治》:「心咳,桂枝湯;小腸氣失,芍藥甘草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1.《皇漢醫學》:「《方伎雜志》曰:「水㿗(求真按:『此即陰囊水腫也』),以針取水,是為上策,然有一度治者,有取二度三度而愈者。腸疝(求真按:『此即小腸氣也』),則不宜用針,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大黃附子湯、芍藥甘草湯合方之類,至小腹柔軟為佳。然㿉下成慣性者,不能治之。

五苓散

  • 1.《山居四要》:「_五苓散_,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及飲水煩渴不止,小便赤澀,霍亂吐瀉,自利煩渴,心氣不寧,腹中氣塊,小腸氣痛者,熱不散,黃疸發渴,一切治療之。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治此嵌頓小腸氣,以內服藥而奏此偉效,此乃中醫學之可貴也。」

大黃附子湯

  • 1.《皇漢醫學》:「《方伎雜志》曰:「水㿗(求真按:『此即陰囊水腫也』),以針取水,是為上策,然有一度治者,有取二度三度而愈者。腸疝(求真按:『此即小腸氣也』),則不宜用針,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大黃附子湯、芍藥甘草湯合方之類,至小腹柔軟為佳。然㿉下成慣性者,不能治之。

附子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婦人血氣,當歸酒下;如不飲酒,當歸煎湯下亦得。疝氣、嵐氣、小腸氣及下墜,附子湯下。常服及應急諸般疾患,只米飲、茶、酒、熟水任下。傷冷腹痛,酒食所傷,酒疸、黃疸,結氣痞塞,鶴膝,並用鹽湯、鹽酒下。

失笑散

  • 1.《濟陽綱目》:「_失笑散_,治心氣痛,及小腸氣痛不可忍。
  • 2.《醫方集宜》:「一、婦人小腸氣疼或氣攻心痛欲死者宜用 失笑散
  • 3.《幼科心法要訣》:「痛引腰脊小腸氣,加味香蘇方1),溫散宜,上衝心痛失笑散方2),,有形胡蘆巴丸方3),醫。
  • 4.《儒門事親》:「治急心痛,並男子小腸氣。

五積散

  • 1.《奇效良方》:「治體虛冷,膀胱小腸氣作,痛不可忍,每服一兩,,入鹽炒吳茱萸茴香各一錢,生薑三片,蔥白五十煎,空心熱服。

天台烏藥散

  • 1.《醫方集解》:「治小腸疝氣牽引臍腹疼(痛厥陰肝脈絡於陰器,上入少腹,疝病乃肝邪也,肝主筋,故牽引疼痛;小腸經絡並於厥陰,寒邪客於小腸,少腹痛引睪丸,上而不下,痛入臍腹,甚則上衝心胸,故俗亦名小腸氣;古人治法,往往相類)。
  • 2.《成方切用》:「治小腸疝氣,牽引臍腹疼痛。(厥陰肝脈絡於陰器,上入少腹。疝病,乃肝邪也。肝主筋,故牽引疼痛。小腸經絡,並於厥陰。寒邪客於小腸,少腹痛引睪丸。上而不下,痛入臍腹,甚則上衝心胸,故俗亦名小腸氣。古人治法,往往相類。
  • 3.《類證治裁》:「〔小腸氣〕,天台烏藥散,川楝子(十個,巴豆同炒),烏藥,木香,茴香,良薑,青皮(各五錢),檳榔(三錢),為末,每服一錢,酒下。

復元通氣散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瘡癤癰疽,方作焮赤,初發疼痛,及膿已潰、未潰,小腸氣、腎癰、便毒,腰痛氣刺,腿膝生瘡,及婦人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