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腳弱」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腳弱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主要表現為雙腳無力、酸軟、乏力,行走困難,嚴重者甚至不能站立。腳弱的病因多與脾腎陽虛、氣血不足、風寒濕邪侵襲有關。

脾主四肢,其氣虛則四肢無力。腎主骨,其陽虛則骨失溫煦,筋失濡養,則出現腳弱的症狀。氣血不足則不能濡養筋骨,亦可導致腳弱。風寒濕邪侵襲人體,阻遏經絡,亦可導致腳弱。

腳弱的治療,應根據病因辨證施治。脾腎陽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金匱腎氣丸等方藥治療。氣血不足者,可用四物湯、八珍湯等方藥治療。風寒濕邪侵襲者,可用羌活勝濕湯、防風通聖散等方藥治療。

腳弱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平時要注意鍛鍊,增強體質。
  2. 飲食要清淡,少吃生冷油膩食物。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5. 定期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腳弱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如果出現腳弱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芍藥甘草湯

  • 1.《皇漢醫學》:「《朱氏集驗方》曰:「去杖湯(求真按:『即本方也』)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者。」
  • 2.《中國內科醫鑑》:「〔朱氏集驗方〕,去杖湯(與芍藥甘草湯同)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有效。友人戴明達用之。有效驗。

越婢湯

  • 1.《雞峰普濟方》:「亦名麻黃白朮湯治素風盛疼痹腳弱
  • 2.《祖劑》:「即越婢湯加白朮(四兩)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
  • 3.《類證活人書》:「_(越婢湯)(六十五)_,治風痹腳弱。
  • 4.《備急千金要方》:「治肉極熱則身體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有方見七捲風毒腳氣門)。
  • 5.《備急千金要方》:「治風痹腳弱方。

越婢加朮湯

  • 1.《祖劑》:「即越婢湯加白朮(四兩)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
  • 2.《成方切用》:「(千金),治內熱極,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歷風氣,下焦腳弱。
  • 3.《金匱方歌括》:「(歌見水氣病。),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而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
  • 4.《証治準繩‧雜病》:「(寒)人參酒浸服之,治風軟腳弱可逐奔馬,故曰奔馬草,曾用有效。(虛)仲景方,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宜越婢加朮湯。(表)《斗門方》用商陸根細切煮熟,入綠豆爛煮為飯食之,及《本事方》左經丸、續骨丹,此中有濕痰汙血,阻礙經絡而得痿厥者宜之。(里)
  • 5.《證治摘要》:「越婢加朮湯,治下焦腳弱。脈浮惡風。無大熱為準。

麻黃湯

  • 1.《外台秘要》:「千金療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衝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第一服此麻黃湯,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 2.《備急千金要方》:「治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衝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此第一服,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 3.《張氏醫通》:「越婢加朮湯(金匱),治內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
  • 4.《醫通祖方》:「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
  • 5.《外臺秘要》:「千金療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衝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第一服此麻黃湯,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四物湯

  • 1.《明醫指掌》:「產後血熱,心煩口渴者,涼血飲。虛而煩渴者,生脈散。產後虛渴少氣,腳弱目昏,頭目眩暈,飲食無味者,熟地黃湯,或四物湯加麥門冬、天花粉。
  • 2.《醫學正傳》:「如痢後腳弱,漸細小,用蒼朮二兩,白芍藥、龜板各二兩半,黃柏五兩,粥糊丸,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送下。
  • 3.《保命歌括》:「痢後腳弱漸細者,用加味二妙丸,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送下。有膝臏腫痛,不能行動者,宜二防飲、陳氏補腎地黃主之。

小半夏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_養榮湯_,治五疸腳弱,心忪口淡,耳響微寒,發熱氣急,小便白濁。當作虛勞治之。(方見虛損門)

甘草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腳弱,舉身浮腫,反胃,食谷吐逆,胸中氣結不安而寒熱,下痢不止,小便難,服此湯即益。亦服女曲散,利小便腫消,服大散摩膏有驗方。

補肝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肝虛寒,兩脅滿,筋急,不得太息,寒熱腹滿,不欲飲食,悒悒不樂,四肢冷,發搶,心腹痛,目視䀮䀮;或左脅偏痛,筋痿腳弱。及治婦人心痛乳癰,膝熱消渴,爪甲枯,口面青。

附子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腳弱風毒實及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腳腫氣上心悶,咳嗽癱緩頑痹方:

六味地黃丸

  • 1.《古今醫案按選》:「何嗣宗治鍾滄柱少年得腳弱病,痠酸楚無力,兼小便艱難,欲溺必久立之始通,大補肝腎藥不應,何用六味地黃丸加黃牛腿骨髓一具而愈。以之治此者,道在邇而求諸遠也。

補中益氣湯

  • 1.《雜病源流犀燭》:「丹溪曰:人遇春末夏初,頭痛腳弱,食少身熱,世俗謂之疰夏病,屬陰虛元氣不足,宜補中益氣湯去升、柴,加黃柏、白芍、麥冬、五味子,有痰加南星、半夏。又曰:疰夏病宜服生脈散、參歸益元湯。東垣曰:暑夏宜補氣。蓋以夏至陽盡陰生,腹中之陽虛也,今人夏月服生脈散為此故耳。

蘇子降氣湯

  • 1.《張氏醫通》:「蘇子降氣湯(局方,千金本名紫蘇子湯),治腳弱上氣。凡痰涎壅盛。肺滿咳嗽。服之氣降即安。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㽲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烏頭桂枝湯

  • 1.《皇漢醫學》:「《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寒疝之主劑,故用於腰腹陰囊苦痛者。後世雖用附子建中湯,不如蜜煎此方之有速效也。又失精家常腰腳冷,臍腹無力,腳弱,羸瘦,腰痛者,此方及大烏頭煎有效,依證加鹿茸,或為末加入亦佳。」

小續命湯

  • 1.《祖劑》:「按外臺秘要云余昔任戶部員外,忽嬰風疹,便服此湯。三年之中,凡得四十六劑,風疾迄今不發。余曾任殿中少監,以此狀說向名醫,咸云此方為諸陽之要藥。又云此方甚良,不瘥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之,可以防喑也。
  • 2.《備急千金要方》:「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服之,可以防喑。〔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遠志。如骨節煩疼,本有熱者,去附子倍芍藥。

人參養榮湯

  • 1.《濟陽綱目》:「_人參養榮湯_,治五疸,腳弱心忪,口淡耳響,微寒發熱氣急,小便白濁,當作虛勞治之。

三聖散

  • 1.《証治準繩‧類方》:「_三聖散_(一名舒筋散),大治手足拘攣,口眼喎斜,左癱右瘓,骨節痠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
  • 2.《類編朱氏集驗醫方》:「_三聖散_(又名舒筋散),治男子婦人手足拘攣,口眼喎斜,左癱右瘓,骨節痠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出《百一選方》。)除孕婦外,老幼皆可服。
  • 3.《是齋百一選方》:「大治手足拘攣,口眼喎斜,左癱右瘓,骨節痠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又名舒筋散(原版作「手足風痹」,今從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