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血積」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血積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是指血液在體內運行不暢,聚集成塊的病症。其主要症狀為面色發紅,口唇紫暗,舌質紫暗,脈象弦硬。

血積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 外傷:外傷導致血液在體內凝聚成塊。
  • 內傷:內臟疾病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聚集成塊。
  • 情志不遂:情緒不穩定,導致氣血運行失調,血液聚集成塊。
  • 飲食不節:飲食不當,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血液運行不暢,聚集成塊。

血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流通,從而緩解血積的症狀。
  • 清熱解毒:清熱解毒可以消除炎症,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血積的症狀。
  • 補氣養血:補氣養血可以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血積的症狀。

血積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其病因複雜,症狀多樣,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患者在治療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建中湯

  • 1.《皇漢醫學》:「一婦人年三十二,飲食不進,日漸羸瘦,而患腹痛三月許,諸醫作血積治,或用藥以下瘀血,病漸甚。余診之,臍旁有塊物如張手足,心下及脅拘攣,重按即痛不可忍,輕按即若仿佛,乃作此方與之,病日消而痊愈。

四物湯

  • 1.《奇效良方》:「若婦人血積者,四物湯內加
  • 2.《奇效良方》:「治婦人血積。
  • 3.《一見能醫》:「胸中氣塊木香增,血積莪稜官桂漆。
  • 4.《考證病源》:「女子懸胎奏忽昏,隕與閃驚緣不謹。何苦多般投亂劑,只須服卻紫蘇飲。經血過期不肯行,紅花牛膝與桃仁。好酒半鍾一半水,空心煎服效如神。左邊脅痛硬如石,癥瘕之症死血積。紅桃膝殼共山楂,菔子稜青附乾漆。發熱尋常四物湯,血虛去半骨皮羌。有痰貝母桔梗代,花粉瓜蔞略用姜。

黃連湯

  • 1.《症因脈治》:「_河間黃連湯_,治下痢血積,腹反不痛,濕熱傷於血分者。

桂枝茯苓丸

  • 1.《醫學摘粹》:「如因食積而疼,宜溫下者,以大黃附子湯主之,或以厚朴七物湯主之。如因水積而疼者,以五苓湯主之,或以十棗湯主之。如因血積而疼者,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或以下瘀血湯主之。如因痰積而疼者,以姜苓半夏湯主之。如因蟲積而疼者,以烏梅丸主之。如無宿物,專屬寒濕者,以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主之。

當歸散

  • 1.《靈驗良方彙編》:「_當歸散_,治血積,小腹瘀痛,或氣逆,月水不行等症。
  • 2.《不知醫必要》:「_元胡當歸散_,和散血,治血積小腹疼痛,或因氣逆,月經不行,肚腹作痛者。
  • 3.《校註婦人良方》:「_當歸散_,凡血積小腹疼痛,或因氣逆,月經不行,肚腹作痛。

越鞠丸

  • 1.《時方歌括》:「陳修園曰。諸病起於郁者難醫。時醫每以鬱金統治之。是徇名之誤也。此藥本經不載。唐本有之。唐本云。氣味苦寒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原文只此二十四字。大抵破血下氣及外敷之品。無一字言及解鬱。錄此以為誤用者戒。

抵當湯

  • 1.《資生集》:「仲景抵當湯(大黃、桃仁、虻蟲、水蛭,)千金桃仁煎(大黃、桃仁、朴硝,虻蟲,)治血積月水不行,若寒結汙血而不行;云歧紅花當歸散(紅花、歸尾、牛膝、蘇木、甘草、赤芍、劉寄奴、桂心、白芷、紫葳(即凌霄花,)治婦人室女經閉,或積瘀血,腰腹疼痛。

下瘀血湯

  • 1.《醫學摘粹》:「如因食積而疼,宜溫下者,以大黃附子湯主之,或以厚朴七物湯主之。如因水積而疼者,以五苓湯主之,或以十棗湯主之。如因血積而疼者,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或以下瘀血湯主之。如因痰積而疼者,以姜苓半夏湯主之。如因蟲積而疼者,以烏梅丸主之。如無宿物,專屬寒濕者,以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主之。

雞鳴散

  • 1.《秘傳劉伯溫家藏接骨金瘡禁方》:「(治一切損傷,血積疼痛難忍),一兩大黃七粒桃,五錢歸尾不相饒,細酒煎來雞鳴服,所有瘀血即時消。

五積散

  • 1.《目經大成》:「此方能治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究其義,麻黃、白芷精專解表,甘草、芍藥德合和里,蒼朮、厚朴平胃中之敦阜,橘皮、枳殼發膜原之蘊藏,薑、桂、芎、歸入血分,兼祛寒濕,半夏、苓、桔逐浮飲,更豁頑痰。蓋陰陽表裡通用之劑也。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目暴發,服亦准。
  • 2.《成方切用》:「本方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

保和丸

  • 1.《三家醫案合刻》:「診脈百至,左小澀結,右部弦大,綠高年中焦,清陽已微,濁陰漸阻,致脘中窒塞日盛,物不能納,下焦陰液枯槁,腸中氣痹,溺少便澀。虞花溪云:噎膈反胃,陰枯陽結為多,衰老之象,最難調理。誠情志偏勝無形之傷也。若夫痰氣瘀血積聚,亦有是病,有形有象,即易為力矣。

桃仁承氣湯

  • 1.《古今醫統大全》:「調胃承氣湯治邪在中焦,則有燥實堅三證,故用甘草調胃和中,芒硝潤燥,大黃瀉實。不用樸實以傷上焦之元氣也。桃仁承氣湯治中焦於血積熱。經曰:中焦如漚,血之源也。中焦熱甚則血瘀凝,故有腹痛不可接。又有譫語則以調胃承氣加桃仁肉桂以破之,亦不用樸實以傷上焦。
  • 2.《退思集類方歌註》:「)但欲漱水不欲咽,(津不上承,故唇口乾燥,畜血在中,故不能容水,與濕熱為病,雖渴而不欲飲同。但濕熱則舌有胎,畜血則舌無胎為別。)此皆血證諦宜知。(以上皆畜血現證)死血瘀凝胃脘痛,(脈必澀,飲下作呃。)善飢(胃火)經閉(血積)並能醫。小便不利(膀胱有濕熱,非畜血也。
  • 3.《雜病源流犀燭》:「_桃仁承氣湯_,〔血積〕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 4.《退思集類方歌注》:「)但欲漱水不欲咽,(津不上承,故唇口乾燥,畜血在中,故不能容水,與濕熱為病,雖渴而不欲飲同。但濕熱則舌有胎,畜血則舌無胎為別。)此皆血證諦宜知。(以上皆畜血現證)死血瘀凝胃脘痛,(脈必澀,飲下作呃。)善飢(胃火)經閉(血積)並能醫。小便不利(膀胱有濕熱,非畜血也。

失笑散

  • 1.《校註婦人良方》:「_失笑散_,治產後心腹絞痛,或血迷心竅,不知人事,及尋常腹內瘀血積血作痛。

固經丸

  • 1.《仁術便覽》:「一方,治乾血氣,血積,血癖。用藕節、荷葉、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或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