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身癢」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身癢是中醫皮膚病的一種常見症狀,多由風、濕、熱、血虛、血燥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為皮膚瘙癢,可伴有紅腫、丘疹、水皰等皮疹。

風為六淫之首,最易侵犯人體。風性善行而數變,故風邪引起的身癢多表現為皮膚瘙癢劇烈,反覆發作,且伴有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

濕邪為陰邪,其性重濁黏膩,易阻遏氣機,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身癢。濕邪引起的身癢多表現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潮紅、水腫等症狀。

熱邪為陽邪,其性炎上,易耗傷津液,從而引起身癢。熱邪引起的身癢多表現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灼熱、紅腫等症狀。

血虛

血虛是指血液不足的病理狀態。血虛引起的身癢多表現為皮膚瘙癢,伴有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

血燥

血燥是指血液乾枯的病理狀態。血燥引起的身癢多表現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

身癢在中醫治療上,以疏風清熱、養血潤燥為主。常用方藥有:

  • 防風通聖散:疏風清熱、解表透疹。主治風熱外襲所致的身癢,症見身癢、皮膚潮紅、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
  • 牛黃清心丸:清熱解毒、涼血止癢。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身癢,症見身癢、皮膚灼熱、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
  • 當歸生薑羊肉湯:溫經補血、潤燥止癢。主治血虛風燥所致的身癢,症見身癢、皮膚乾燥、脫屑等。

身癢在中醫預防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過敏原。
  • 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身癢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桂枝麻黃各半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者,正虛也;面色反有熱色,身癢如蟲行皮中,邪未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故也,宜此汗之。
  • 2.《續名醫類案》:「萬密齋治鄭氏子,痘將見形,作癢不能禁。曰:起發時作癢者,逆也;貫膿時作癢者,逆也;漿靨時作癢者,險也。險者可治,逆者不可治。才見便癢,書無此症,因思仲景《傷寒正理》論云:病身癢,此邪在表,欲出而不得出也,桂枝麻黃各半湯。陽明經病,皮中如蟲行者,此肌肉虛也,建中湯。
  • 3.《醫學原理》:「如服桂枝後,形似瘧,日再發,或身癢而汗不出,本方加麻黃錢半,杏仁十粒,名桂枝麻黃各半湯。
  • 4.《退思集類方歌註》:「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者,正虛也;面色反有熱色,身癢如蟲行皮中,邪未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故也,宜此汗之。
  • 5.《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病人煩熱,汗出即解,如瘧狀者,太陽陽明並有之。太陽篇云:「太陽病,得之八九日,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二三度發,面有熱色,無汗而身癢者,桂枝麻黃各半湯證也。」又云:「服桂枝湯大汗出,形似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此桂枝二麻黃一湯證也。」若日晡所發熱,則屬陽明。
▼ 展開更多

小建中湯

  • 1.《傷寒摘錦》:「經曰: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以胃久虛故也。太陽病身若癢者,責其不能得汗也,故用各半湯。此陽明病身癢如蟲行者,責其胃虛不能作汗也,宜小建中湯。

四物湯

  • 1.《馮氏錦囊秘錄》:「凡陽明反無汗,皮中如蟲行者,胃主肌肉,陽明久虛也,宜朮附湯、黃耆建中湯主之。如風熱盛,身癢發熱無汗,口燥舌乾,大小便秘澀者,宜防風通聖散加羌活主之。如風證身癢者,宜小續命去附子,加白附子主之。如血虛身癢者,宜四物湯加浮萍、蒺藜、防風主之。

黃耆建中湯

  • 1.《古今醫統大全》:「【助陽】陽明主有汗,今無汗,身癢如蟲行皮中,虛久故也,黃耆建中湯、朮附場,熟附子配麻黃,發中有補。趙嗣真曰:乾薑配生附,補中有發。

防風通聖散

  • 1.《馮氏錦囊秘錄》:「凡陽明反無汗,皮中如蟲行者,胃主肌肉,陽明久虛也,宜朮附湯、黃耆建中湯主之。如風熱盛,身癢發熱無汗,口燥舌乾,大小便秘澀者,宜防風通聖散加羌活主之。如風證身癢者,宜小續命去附子,加白附子主之。如血虛身癢者,宜四物湯加浮萍、蒺藜、防風主之。

消風散

  • 1.《濟陽綱目》:「暑月身癢如針刺,間有赤腫處,亦名暑風,末子六和湯和消風散,酒調服。暑風而加以吐瀉交作者,六和湯、霍香正氣散各半帖,加全蠍三個。有暑毒客於上焦,胸膈痞塞,湯藥至口即出,不能過關,或上氣喘急,六和湯浸冷,入麝香少許。
  • 2.《保嬰撮要》:「一小兒患此,鼻塞聲重,發熱身癢,用人參消風散而表症愈,後發熱搔破膿水淋漓,脈浮大按之無力,此脾胃氣虛,不能榮於腠理,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黃耆六一湯而愈。後因感冒服表散之劑,煩躁發熱,面目俱赤,脈大而虛,用當歸補血湯而痊。

補中益氣湯

  • 1.《續名醫類案》:「後勞役發熱,誤用寒劑,不時身癢,日晡赤暈,早與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冬、山藥,午後與加減八味丸,尋愈。後食炙爆等物,仍發疙瘩,小便白濁,關脈滑大有力,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諸症悉退。
  • 2.《癘瘍機要》:「後因怒復作,用小柴胡湯加芎、歸、鉤藤鉤、木賊而愈。後勞役發熱,誤用寒劑,不時身癢,日晡亦暈,早與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門、山藥,午後與加減八味丸尋愈。後食炙爆等物,痰盛作渴,仍發疙瘩,小便白濁,右關脈滑大有力,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諸症悉退。
  • 3.《保嬰撮要》:「一小兒痘瘡愈後,身癢膿水淋漓,內熱口乾,用四君、歸、耆,及補中益氣湯,並六味地黃丸而痊。
  • 4.《保嬰撮要》:「一小兒患此,鼻塞聲重,發熱身癢,用人參消風散而表症愈,後發熱搔破膿水淋漓,脈浮大按之無力,此脾胃氣虛,不能榮於腠理,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黃耆六一湯而愈。後因感冒服表散之劑,煩躁發熱,面目俱赤,脈大而虛,用當歸補血湯而痊。

桂枝二越婢一湯

  • 1.《傷寒纘論》:「此湯與各半證治相類方亦相類但彼以不得小汗而面熱身癢。故減小桂枝湯之制而加麻黃杏仁。此以胃熱無津而不能作汗。故減小大青龍之制去杏仁而加石膏以杏仁下氣走表。非無津者所宜石膏辛涼化熱正胃熱者所喜爾。

大黃黃連瀉心湯

  • 1.《吳鞠通醫案》:「吳,七十歲,周身癢不可當,脈洪,狂吐血,與大黃黃連瀉心湯,以後永不發。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痘瘡愈後,身癢膿水淋漓,內熱口乾,用四君、歸、耆,及補中益氣湯,並六味地黃丸而痊。

六和湯

  • 1.《濟陽綱目》:「暑月身癢如針刺,間有赤腫處,亦名暑風,末子六和湯和消風散,酒調服。暑風而加以吐瀉交作者,六和湯、霍香正氣散各半帖,加全蠍三個。有暑毒客於上焦,胸膈痞塞,湯藥至口即出,不能過關,或上氣喘急,六和湯浸冷,入麝香少許。

潤腸丸

  • 1.《蘭室秘藏》:「如脈澀覺身癢氣澀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燥。
  • 2.《醫碥》:「歸尾,羌活,大黃(煨,各五錢),麻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下。風秘加皂角仁、防風、秦艽。脈澀、身癢、氣澀,加郁李仁。若欲益血,宜熟地、杏仁、麻仁、枳殼、橘紅、阿膠、蓯蓉、蘇子、荊芥、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