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濕疥」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濕疥

濕疥是中醫皮膚病的一種,多發於春夏季節,主要由風濕熱邪侵襲肌膚所致。其主要症狀為皮膚出現丘疹、水皰、結痂等,伴有瘙癢、灼熱感。

濕疥的證候

濕疥的證候主要有以下幾點:

  • 皮膚出現丘疹、水皰、結痂等皮疹。
  • 皮疹伴有瘙癢、灼熱感。
  • 皮疹多發於四肢、軀幹等部位。
  • 皮疹有時會化膿,形成膿皰。
  • 皮疹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濕疥的治療

濕疥的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為主。常用中藥有蒼朮、黃柏、白鮮皮、地膚子、苦參等。外用藥可用蛇床子、白礬、枯礬等。

濕疥的預防

濕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
  •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 注意個人衛生,不與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
  • 在潮濕的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濕疥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防風通聖散

  • 1.《醫學入門》:「濕疥臖腫作痛,久則水流如黑豆汁,便秘者為脾郁濕熱毒,防風通聖散(俱酒蒸或炒,大黃另用酒煨炒三次)加木鱉子,或升麻葛根湯加天麻、蟬蛻。氣滯,復元通氣散;濕勝者,除濕丹。

升麻葛根湯

  • 1.《醫學入門》:「濕疥臖腫作痛,久則水流如黑豆汁,便秘者為脾郁濕熱毒,防風通聖散(俱酒蒸或炒,大黃另用酒煨炒三次)加木鱉子,或升麻葛根湯加天麻、蟬蛻。氣滯,復元通氣散;濕勝者,除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