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頑痰」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頑痰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是指痰飲久積不化,痰質堅稠,不易排出,阻塞經絡,影響臟腑功能的病證。頑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痰多、痰黏、痰難咳出。
  • 胸悶、氣短、喘息。
  • 頭暈、頭痛、耳鳴。
  • 胸脅脹滿、疼痛。
  • 四肢乏力、倦怠。
  • 舌苔白厚、脈滑或弦。

頑痰的治療以化痰、祛痰、消痰為主。常用中藥有半夏、白芥子、陳皮、茯苓、杏仁、枇杷葉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頑痰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避免過度勞累。
  • 注意飲食調理,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頑痰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歸脾湯

  • 1.《類證治裁》:「再服再吐,半日,飲粥湯吐止。頑痰既去,隨服補劑,歸脾湯加減,效。如未止,寒熱必輕,截瘧飲立效。勿用常山等。延久必虛,專養正卻邪,補中益氣湯加半夏。如未止,熱重於寒,用丹皮、鱉甲、白芍、當歸、何首烏。寒熱夜甚,何首烏散加歸身。發時漸晏,大劑補中湯內升麻、柴胡少用。

甘草湯

  • 1.《辨舌指南》:「用竹片輕刮拭淨,不可用手按舌根,乃損長成語言不正;若舌腫滿口,或脹出口外,難納藥者,用殭蠶、牙皂等分為末,少許吹鼻中,口自開,頑痰自出,再用筋繞絲綿,蘸甘草湯潤其舌,然後用蒲黃末摻之。此皆小兒所特有也。

小柴胡湯

  • 1.《病機沙篆》:「瘧母者,頑痰挾血挾食,結為癥瘕,用小柴胡湯加鱉甲五錢、莪朮二錢五分,俱以醋製,服之必驗。

溫膽湯

  • 1.《原幼心法》:「溫膽湯,治小兒驚悸頑痰。
  • 2.《醫學入門》:「利後溫膽與定魄,驚悸頑痰者,溫膽湯加酸棗仁,或硃砂安神丸。驚風已退,神魂膽志未定者,定魄丸:人參、琥珀、茯苓、遠志、硃砂、天麻、菖蒲、天門冬、酸棗仁、甘草各等分為末,蜜丸如皂子大,硃砂為衣。每一丸,燈芯,薄荷煎湯化下。

旋覆花湯

  • 1.《醫學舉要》:「旋覆代赭湯治傷寒解後噫氣一症。人參、甘草扶正補虛,薑棗、半夏和脾養胃,旋覆花之辛,旋轉於上,代赭之重,鎮逆於下。後人治頑痰,用代赭煅末,旋覆花湯調服,亦良法也。再按:噫氣有屬於土木交旺者,則又從事於承氣左金之例。

二陳湯

  • 1.《湯頭歌訣》:「(《局方》)用半夏陳,益以茯苓甘草臣。〔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利氣調中兼去濕,一切痰飲此為珍。(陳皮利氣,甘草和中,苓、夏除濕,氣順濕除,痰飲自散。)導痰湯內加星枳,頑痰膠固力能馴。(加膽星以助半夏,加枳實以成沖牆倒壁之功。
  • 2.《成方便讀》:「導痰湯,即本方加膽星、枳實,治頑痰膠固,非二陳所能除者。加膽星以助半夏化痰,加枳實以成沖牆倒壁之功耳。
  • 3.《評註產科心法》:「子眩,為氣逆暈厥,並用紫蘇飲。然有脾虛夾痰,用六君子湯加天麻五分。若脾不甚虛,獨頑痰閉塞者,用二陳湯加竹瀝、薑汁。虛實之間,宜察辨之。如不合法,即防胎落。大約肝經氣逆者多,予常用紫蘇飲加枳殼、鉤藤而安。

瓜蒂散

  • 1.《傷寒大白》:「濕溫頭痛,宜防風神術湯。又有時常頭風痛者,羌活、選奇湯。頑痰頭痛,胸滿噁心者,二陳湯加南星、海石飲家頭痛,胸脅脹滿,噁心嘔吐,平胃二陳湯、導痰湯,甚者控涎丹,不愈再加瓜蒂散,搐鼻出黃水。又火痰頭痛,梔連二陳湯加膽星。又有陰火頭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

五積散

  • 1.《目經大成》:「此方能治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究其義,麻黃、白芷精專解表,甘草、芍藥德合和里,蒼朮、厚朴平胃中之敦阜,橘皮、枳殼發膜原之蘊藏,薑、桂、芎、歸入血分,兼祛寒濕,半夏、苓、桔逐浮飲,更豁頑痰。蓋陰陽表裡通用之劑也。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目暴發,服亦准。

瀉青丸

  • 1.《廣嗣紀要》:「羅田知縣朱云閣一女,未周歲,病驚風,召全治之。乃用瀉青丸,治驚風之秘方也,何故不效而搐轉甚?豈喉中有痰,藥末頗粗,頑痰裹藥,黏滯不行之故歟?改用煎過作湯,以薄綿紙濾去滓,一服而效。朱公大喜,賜以儒醫之匾。

通關散

  • 1.《退思集類方歌註》:「稀涎(散)皂角白礬班,或益藜蘆微吐間。(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風中痰升人眩僕,當先服此通其關。(白礬酸苦能湧泄,咸能軟頑痰;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制風木;藜蘆吐風痰,善通頂,令人嚏。此奪門之兵也。
  • 2.《時方歌括》:「陳修園曰。頑痰上塞咽喉。危在頃刻當以此攻之然痰為有形也痰厥宜湧吐以出其痰。氣。無形也氣厥。宜取嚏以宣其氣。二者皆所以開其閉也。若脫症昏倒。不省人事。亦用此法以開之。是速其死也。慎之。
  • 3.《退思集類方歌注》:「稀涎(散)皂角白礬班,或益藜蘆微吐間。(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風中痰升人眩僕,當先服此通其關。(白礬酸苦能湧泄,咸能軟頑痰;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制風木;藜蘆吐風痰,善通頂,令人嚏。此奪門之兵也。

導痰湯

  • 1.《成方便讀》:「導痰湯,即本方加膽星、枳實,治頑痰膠固,非二陳所能除者。加膽星以助半夏化痰,加枳實以成沖牆倒壁之功耳。
  • 2.《傷寒大白》:「濕溫頭痛,宜防風神術湯。又有時常頭風痛者,羌活、選奇湯。頑痰頭痛,胸滿噁心者,二陳湯加南星、海石飲家頭痛,胸脅脹滿,噁心嘔吐,平胃二陳湯、導痰湯,甚者控涎丹,不愈再加瓜蒂散,搐鼻出黃水。又火痰頭痛,梔連二陳湯加膽星。又有陰火頭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
  • 3.《湯頭歌訣》:「(《局方》)用半夏陳,益以茯苓甘草臣。〔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利氣調中兼去濕,一切痰飲此為珍。(陳皮利氣,甘草和中,苓、夏除濕,氣順濕除,痰飲自散。)導痰湯內加星枳,頑痰膠固力能馴。(加膽星以助半夏,加枳實以成沖牆倒壁之功。
  • 4.《雜病廣要》:「凡人手臂或動不得,或骨節遍身痛,坐臥不寧,此痰入骨也。如忽患手足胸背頭項腰膝疼痛不可忍,及連筋骨牽引吊痛,坐臥不安,走易不定,頭疼困倦,手足重墜,痹冷脈伏,此乃涎飲頑痰,伏在心胸上下,發為此疾,非風非毒,導痰湯加羌、防、白芷、薑汁、竹瀝。(《醫通》)

控涎丹

  • 1.《成方便讀》:「_三因妙應控涎丹,散結搜邪攻頑痰,芥子戟甘利臟腑,薑湯服下即時寬。_
  • 2.《傷寒大白》:「濕溫頭痛,宜防風神術湯。又有時常頭風痛者,羌活、選奇湯。頑痰頭痛,胸滿噁心者,二陳湯加南星、海石飲家頭痛,胸脅脹滿,噁心嘔吐,平胃二陳湯、導痰湯,甚者控涎丹,不愈再加瓜蒂散,搐鼻出黃水。又火痰頭痛,梔連二陳湯加膽星。又有陰火頭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
  • 3.《雜病心法要訣》:「胸痛氣血熱飲痰,顛倒木金血氣安,飲熱大陷小陷治,頑痰須用控涎丹。

滾痰丸

  • 1.《醫學實在易》:「_滾痰丸_,治老痰頑痰變生諸種怪病。
  • 2.《馮氏錦囊秘錄》:「青礞石,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腹,小兒熱結,頑痰驚癇,喘急墮痰,消食,故入滾痰丸,用為平肝破滯,驚熱痰壅之神劑。痰見青礞,即化為水。但脾虛氣弱者忌之。
  • 3.《醫學心悟》:「郁用越鞠,而兼以逍遙,所謂以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解也。用藥之妙,愈見精微。以愚論之,氣虛者,宜四君輩,而氣實者,則香蘇、平胃之類可用也。血虛者,宜四物輩;而血實者,則手拈、失笑之類可用也。尋常之痰,可用二陳輩,而頑痰膠固致生怪症者,自非滾痰丸之類不濟也。
  • 4.《不居集》:「勞兼痰積,其症腹脅常熱,手足頭面則於寅卯時分乍有涼時是也。若頑痰膠固,難治者,必用吐法,或沉香滾痰丸、透膈丹之類下之;又甚者,或倒倉法。若濕痰閉塞經脈,則太衝與衝陽、寸口脈數而不相應者,極為難治。
  • 5.《醫門法律》:「勞瘵兼痰積,其證腹脅常熱,頭面手足,則於寅卯時分,乍有涼時。宜以霞天膏入竹瀝,加少薑汁,調玄明粉行之。若頑痰在膈上,膠固難治者,必以吐法吐之,或沉香滾痰丸,透膈丹之類下之,甚則用倒倉法。若肝有積痰瘀血,結熱而勞瘵者,其太衝脈必與衝陽脈不相應,宜以補陰藥,吞當歸龍薈丸。
▼ 展開更多

三聖散

  • 1.《類證治裁》:「酒痰化之,瑞竹堂化痰丸。郁痰解之,三因七氣湯加鬱金、菖蒲、香附。氣痰利之,咯不出,咽不下,如敗絮,如梅核。七氣湯、三仙丸。驚痰泄之,控涎丹加辰砂、蠍尾。老痰軟之,如海石、海粉、芒硝、瓦楞子之類,或青礞石丸。頑痰吐之,三聖散、青綠丸,虛者參蘆散加竹瀝。

小活絡丹

  • 1.《醫方論》:「藥力頗峻,果有頑痰、死血則可用。若寒濕流筋及血不養筋者,不可誤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