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絞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絞痛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腹部絞痛、疼痛劇烈,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絞痛在中醫屬於「腹痛」範疇,根據其發病原因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如寒濕絞痛、熱結絞痛、氣滯血瘀絞痛等。

寒濕絞痛多見於冬季,患者常有腹部冷痛、喜溫喜按、大便溏薄等症狀;熱結絞痛多見於夏季,患者常有腹部灼熱疼痛、大便乾結等症狀;氣滯血瘀絞痛多見於春季,患者常有腹部脹痛、拒按、大便不暢等症狀。

治療絞痛,中醫主要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 寒濕絞痛:可用溫陽散寒、化濕止痛的方法治療,常用方藥有附子理中湯、小建中湯等。
  • 熱結絞痛:可用清熱解毒、利濕通便的方法治療,常用方藥有三黃瀉心湯、大柴胡湯等。
  • 氣滯血瘀絞痛:可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方法治療,常用方藥有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等。

除了藥物治療外,中醫還可以通過針灸、推拿、拔罐等方法來治療絞痛。

絞痛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發病率較高,但只要及時治療,大多可以治癒。如果出現絞痛的症狀,建議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漫游雜記》曰:「一人食章魚中毒,累日不解。經二旬,易醫三人,病勢益劇,命在旦夕。客舍主人代請余診,按其腹,滿腔如盛石,自心下至小腹絞痛不可觸,藥食皆吐而不留,脈緊數,唇舌焦黑。余呼主人問曰:『斯人平日苦積塊否?』曰:『有。』余曰:『是滯食激發積痛也。

附子理中湯

  • 1.《皇漢醫學》:「一商人,感暑而泄利,時醫皆以為虛火上衝,與益氣湯三十餘日,利下雖斷,而心下絞痛三日夜無間斷,四肢拘攣,口不能言,服附子理中湯數帖,不愈而欲死。請余,余曰:「是邪毒膠結而上攻也,可下之。」醫生暨旁人,皆以為不可。商人曰:「下死與不下死,一也。不如服之,可無遺憾。

當歸芍藥散

  • 1.《皇漢醫學》:「《三因方》曰:「當歸芍藥散,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之則通暢血脈,癰瘍不生,消痰,養胃,明目,生津。」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滿,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並宜服之。
  • 3.《金匱方歌括》:「歌曰,妊娠㽲痛勢綿綿。(不若寒疝之絞痛。血氣之刺痛也。)三兩歸芎潤且芍藥一斤澤減半。術苓四兩妙盤旋。
  • 4.《婦人大全良方》:「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癤,消痰養胃,明目益津。
  • 5.《証治準繩‧女科》:「_當歸芍藥散_,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血暈、目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癤,消痰養腎,明目益津。
▼ 展開更多

腎著湯

  • 1.《千金翼方》:「治腎間有水氣,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絞痛方:

當歸散

  • 1.《醫心方》:「《錄驗方》治下腹中絞痛重下,下赤白當歸散方:

甘草湯

  • 1.《集驗方》:「陰毒者,或傷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陰毒,或服湯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喉咽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此陰毒候,身如被打,五日可治,七日不治,宜服甘草湯方。
  • 2.《小品方》:「陰毒湯,治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湯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喉咽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仲景云:此陰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宜服甘草湯方。
  • 3.《陰證略例》:「治傷寒時氣,初得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後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氣短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而疾。仲景云:陰毒三候,身如被杖,咽喉痛,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
  • 4.《備急千金要方》:「治傷寒初起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仲景云此陰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方。
  • 5.《醫學綱目》:「〔《活》〕,陰毒甘草湯,治傷寒時氣,初得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後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而疾,身如被杖,咽喉痛,五六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 展開更多

白頭翁湯


烏梅丸

  • 1.《醫學入門》:「蟲痛吐水定能食,蟲痛,肚大青筋,往來絞痛,痛定能食,發作有時,不比諸痛停聚不散,烏梅丸、化蟲丸。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1.《陰證略例》:「《活人》云:若陰證加以小便不通,及陰事縮入小腹,絞痛欲死者,更以臍下二寸石門穴,大假急灸之,仍須與返陰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慎勿與尋常利小便藥也。尋常利小便藥,多用冷滑之劑。此是陰毒氣在小腹所致也,當知。

四物湯

  • 1.《証治準繩‧女科》:「若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澀也,宜八物湯:四物湯四兩、玄胡、檳榔、苦楝碎、炒焦、木香各一兩。若婦人血虛,心腹㽲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補下元,加乾薑半兩,甘草七分。氣築小腹痛,加玄胡索煎服。若腹中刺痛,惡物不下,倍加當歸、芍藥。
  • 2.《女科證治準繩》:「若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澀也,宜八物湯:四物湯四兩、玄胡、檳榔、苦楝碎、炒焦、木香各一兩。若婦人血虛,心腹㽲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補下元,加乾薑半兩,甘草七分。氣築小腹痛,加玄胡索煎服。若腹中刺痛,惡物不下,倍加當歸、芍藥。

瓜蒂散

  • 1.《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胸中滿,欲吐不吐,下利時疏,無寒熱,腹中絞痛,寸口脈弱而結者,此宿食在上故也,宜瓜蒂散。瓜蒂散方瓜蒂一分赤小豆一分上二味,杵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匙,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為度而止。

烏頭湯

  • 1.《方機》:「腹中絞痛。拘急不得轉側。身重。手足厥冷。陰縮者。
  • 2.《証治準繩‧類方》:「_烏頭湯_,治八風五屍,惡氣遊走,腹中絞痛,流入四肢,來往不定。
  • 3.《中國內科醫鑑》:「烏頭湯(腹中絞痛。寒疝。)
  • 4.《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投前蜜煎一合,空腹溫服。《千金》有老薑、桂心、大棗,無黃耆、麻黃,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手足厥冷。
  • 5.《備急千金要方》:「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
▼ 展開更多

黃連解毒湯

  • 1.《証治準繩‧幼科》:「透腸疔,痘六七朝之內,腹中飽悶,絞痛難忍,大便閉結,煩渴,遂於糞門旁闔輳坐疔毒,腫硬紫錐,名曰透腸疔,毒徹於陽明故耳,速針錐其毒,大用金銀花、防風、煎湯,候冷洗淨,隨將輕粉、珍珠、片腦、白蘞末,燈心蘸塗於上,內服黃連解毒湯。

藿香正氣散

  • 1.《續名醫類案》:「陳三農治一婦,暑月方飯後,即飲水而睡,睡中心腹痛極,肢冷上過肘膝,欲吐利而不得吐利,絞痛垂死,六脈俱伏,令以藿香正氣散,煎湯吐之。一吐減半,再吐而安矣。《局方》藿香正氣散:樸、陳、桔、半、草、芷、苓、藿、腹皮、蘇葉。

蘇子降氣湯

  • 1.《瘍醫大全》:「竇漢卿曰:病人瘥後口中臭,腹中絞痛者,皆因熱毒積於脾家,急用蘇子降氣湯服之。(《全書》)

紅藍花酒

  • 1.《婦人大全良方》:「《近效》方療血暈、絕不識人,煩悶,言語錯亂,惡血不盡,腹中絞痛,胎死腹中。

烏頭桂枝湯

  • 1.《皇漢醫學》:「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腹中絞痛,手足逆冷,或不仁,或身疼痛者。」

生地黃湯

  • 1.《千金翼方》:「治產後三日或四五日,腹中余血未盡,絞痛強滿,氣息不通。
  • 2.《備急千金要方》:「治產後三日至七日腹中余血未盡,絞痛強滿,氣息不通方。
  • 3.《濟陰綱目》:「_生地黃湯_,治妊娠胎氣損動,氣血不調,或跌撲閃墜,以致胎墮,墮後惡滯不盡,腹中絞痛。

甘露飲

  • 1.《幼科心法要訣》:「欲吐瀉之不吐瀉,腹中絞痛不能堪,煩渴大飲甘露飲,方1),肢厥不渴理中方2),煎。

回陽救急湯

  • 1.《古今醫統大全》:「一、傷寒直中陰經真寒證,或陰毒證,身如被杖,腹中絞痛,嘔逆沉重,不知人事,四體冷如冰石,指甲唇青,藥不得入口,六脈沉細,或無脈欲絕者,將蔥束縛一握,切去根葉,留白三寸許搗如餅,先將麝香半分填於臍中,後加蔥餅於上、以火熨之,爛則易之,換二三餅,稍醒,灌入生薑汁煎服回陽救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