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勞傷」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勞傷是中醫學病證名,是由於過度勞累、體力透支所導致的疾病。勞傷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因,即過度勞累、體力透支;二是內因,即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

勞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

勞傷的治療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為主。常用中藥有黃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

勞傷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注意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4.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5.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勞傷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勞傷的相關知識,做好預防工作。

如果已經出現了勞傷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本草蒙筌》:「(謨)按:芎藭不宜單服久服,犯則走散真氣,令人暴亡,毋乃因其氣味辛溫、辛甘發散之過,丹溪嘗此示人也。又古一婦人感患頭風,服芎半年,一旦暴死,亦載經注,垂戒叮嚀。跡此觀之,芎散之禍,信弗輕矣。故今明醫,每用四物湯治虛怯勞傷,減去其芎,亦鑑此轍。
  • 2.《世醫得效方》:「潮熱,黃芩、地骨皮、柴胡。咳嗽,桑白皮、半夏、生薑、人參、甘草、北五味子、地骨皮。損孕下血不止,頭痛,寒熱,耳鳴,氣血勞傷所致,黃芩、荊芥、生地黃、生薑、赤芍藥。虛寒潮熱,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心腹脹滿,枳殼、青皮。
  • 3.《奇效良方》:「,產後敗血築心,地骨皮芍藥。潮熱,黃芩地骨皮柴胡。咳嗽,桑白皮半夏人參生薑北五味子甘草。損孕下血不止,頭痛寒熱,耳鳴,氣血勞傷所致,黃芩荊芥生地黃赤芍藥生薑。虛寒潮熱,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心腹脹滿,枳殼青皮。

歸脾湯

  • 1.《本草綱目》:「【發明】時珍曰: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嚴用和《濟生方》,治思慮勞傷心脾有歸脾湯,取甘味歸脾、能益人智之義。
  • 2.《仁齋直指方論》:「歸脾湯(《濟生方》)治思慮過制,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 3.《奇效良方》:「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 4.《醫方考》:「思慮過多,勞傷心脾,令人健忘者,此方主之。
  • 5.《外科正宗》:「勞傷鬱怒,思慮傷脾而成者,歸脾湯加香附、青皮散之。跌撲傷損,瘀血凝滯而成者,復元活血湯逐之。產後惡露未盡,流注經絡而成,木香流氣飲導之。此皆初起將成之法,一服至三、四服皆可;外俱用琥珀膏敷貼,其中亦有可消者,十中五、六。
▼ 展開更多

當歸建中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婦人一切血氣虛損,及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㽲痛,吸吸少氣,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
  • 2.《世醫得效方》:「治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㽲痛,吸吸少氣,小腹拘急,痛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產訖直至滿月,每日三服,令人丁壯強健。
  • 3.《醫學綱目》:「〔羅〕當歸建中湯,治婦人一切血氣俱損,及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㽲痛,吸吸少氣,小腹拘急,痛引腰背,時自汗出。(方用當歸四兩,肉桂二兩,甘草二兩,白芍六兩,薑、棗煎服。)
  • 4.《醫燈續焰》:「_當歸建中湯_,治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疼痛,呼吸少氣,小腹拘急,痛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產訖直至月滿,一日三服,令人身壯強健。
  • 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㽲痛,吸吸少氣,小腹拘急,痛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產訖直至滿月,每日三服,令人丁壯強健。
▼ 展開更多

白虎湯

  • 1.《聖濟總錄》:「治肺氣勞傷,白虎湯方
  • 2.《神農本草經疏》:「在白虎湯,治勞傷元氣人,患熱病渴甚並頭疼。在敗毒散,治氣虛人,患四時不正傷寒。
  • 3.《雜病源流犀燭》:「有咳血而極甚不止者(宜桑白皮散)。有肺破而嗽血不止者(宜海犀膏散)。皆當治,而此條又當與咳嗽條互參。衄血者,勞傷元氣,陰虛火動,邪火上衝,氣歸於肺也,宜清肺降火(宜白虎湯加地黃、犀角、丹皮、白芍、山梔、扁柏)。而其條分縷判,則有由肺經實熱者(宜青黃散)。

十全大補湯

  • 1.《癘瘍機要》:「凡此俱屬肝經血燥所致,須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為主;若因怒氣房勞而甚者,用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為主;若因勞傷形體而甚者,用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為主。
  • 2.《馮氏錦囊秘錄》:「治勞傷困倦,虛症峰起,發熱作渴,喉痛舌裂,心神昏亂,眩暈眼花,寐而不寐,食而不化。
  • 3.《刪補頤生微論》:「_十全大補湯_,治勞傷困倦,虛症蜂起,發熱作渴,喉痛舌裂,心神昏亂,眩暈眼花,寤而不寐,食而不化。

大建中湯

  • 1.《祖劑》:「即大建中湯去附子加前胡、細辛、橘皮、麥冬,治血氣勞傷、臟腑虛損、腸鳴、神倦等證。

小建中湯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張(二十九歲),勞傷陽氣(直起喝破,惟老手能之不可以為老生常談,)當壯盛年歲,自能保養安逸,氣旺可愈。
  • 2.《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宋(五十歲),《內經》曰:中氣不足,溲便為變。不飢口苦,脾陽不得旋轉,運行胃津,脈絡久已呆鈍,乃勞傷氣分,暑邪虛實藥中,議縮脾飲(脾挾濕熱則緩大弛長,不司旋轉,縮之以甘補酸收,辛開淡滲。則健運矣。)
  • 3.《吳鞠通醫案》:「章,丙寅二月初九日,勞傷吐血,脈雙弦,《金匱》謂大則為虛,弦則為減,虛弦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亡血諸不足,小建中湯主之。
  • 4.《未刻本葉氏醫案》:「勞傷陽氣。神倦便溏。
  • 5.《四科簡效方》:「用力勞傷,神疲黃腫者,乃脫力虛黃,俗云黃胖是也,當服小建中湯、六君子湯之類。
▼ 展開更多

五苓散

  • 1.《三家醫案合刻》:「秋暑失血,初春再發,脈右大能納食。金匱云:男子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要知脈大為勞,是煩勞傷氣,脈虛為勞,是情欲致損,安靜一年可愈。

芍藥甘草湯

  • 1.《丹溪手鏡》:「_喜傷心咳者_,喉中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痹,又自汗咽乾,咯血,此勞傷心,小腸受之咳與氣俱失,宜芍藥甘草湯。又心咳桂枝湯。

真武湯


附子理中湯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吳(三十五歲),遭逢數奇,情志鬱勃,勞傷客感兼有,病實體虛照顧,勿犯二氣,是攻邪宜輕。

小半夏湯

  • 1.《明醫雜著》:「其黃疸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渴不欲飲,此濕勝於熱,用大茵陳湯;大便自利,茵陳梔子黃連湯;若往來寒熱,身黃者,宜用小柴胡加梔子;若因勞傷形體,飲食失節,而身黃者,用小半夏湯。蓋黃疸為內傷不足之症,宜調補脾胃元氣為主,若妄用驅逐,復傷元氣,多致不起。

甘草湯


逍遙散

  • 1.《大方脈》:「努傷日久,亦宜理損,按勞傷諸法治之,或用逍遙散加味(見和解門)。
  • 2.《誠求集》:「逍遙散:治血虛小便不禁勞傷五心發熱。茯苓,白朮,當歸,白芍,柴胡,甘草

麥門冬湯

  • 1.《臨證指南醫案》:「施(四七),以煩勞傷陽。交長夏發泄令加。見症都是氣弱。亦熱傷氣也。煩渴有痰。先治其胃。蓋陽明經脈。主乎束筋骨以流利機關耳。(煩勞傷暑胃虛),金匱麥門冬湯。

酸棗仁湯

  • 1.《王九峰醫案(二)》:「心為一身之主宰,所藏者神。曲運神機,勞傷乎心,心神過用,暗吸腎陰,木失敷榮,肝膽自怯,神不安舍,舍空則痰居之,心悸多疑,情志不適,腹中澎湃如潮,嚏則稍爽,心病波及肝膽,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皆是法程。擬阿膠雞子黃湯加味。然否清政。

越鞠丸


桑螵蛸散

  • 1.《奇效良方》:「治小便頻數,如稠米泔色,此由勞傷心腎得之,服此藥不終劑而愈,大能安神定志。
  • 2.《証治準繩‧類方》:「_桑螵蛸散_,治小便頻數,如稠米泔色,由勞傷心腎得之。
  • 3.《濟陽綱目》:「_桑螵蛸散_,治勞傷心腎,小便頻數如米泔色,能安神定志,有服此藥,不終劑而愈。

旋覆花湯

  • 1.《脈義簡摩》:「《金匱》半產漏下,主以旋覆花湯,得非血室傷憊,中有瘀結未盡之治乎?其男子亡失精血,獨無主治,云岐補以十全大補,得非極勞傷精,填補其空之謂乎?是以長沙直以寒虛相搏例之,惟其寒,故柔和之氣失焉;惟其虛,故中空之象見焉。豈以革浮屬表,不顧腎氣之內憊乎?革脈乃陰邪僭於陽位也。

大造丸


補中益氣湯

  • 1.《景岳全書》:「薛立齋曰:齒痛,若因手足陽明經濕熱,用東垣清胃散。若因風寒入腦,腦痛齒亦痛,用羌活附子湯。若因思慮傷脾,用歸脾湯。若因鬱火所致,用越鞠丸。若因酒面炙爆而發,用清胃散。若因飲食傷脾,用六君子湯。若因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若因脾胃素弱,用六君子、當歸、升麻。
  • 2.《古今名醫彙粹》:「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胡兼歸脾湯。若木侮土而不愈,用六君子為主,佐以安胎藥。仍參三陰三陽而治之。
  • 3.《醫貫砭》:「薛立齋遇張東谷談命時,出中庭吐血一二口,云:久有此證,遇勞即發。余意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然,與補中益氣湯,加門冬、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呂氏云:此證今人必混入歸脾矣。看古人分明不苟處。勞傷肺氣吐血,用歸脾湯間或有之,但斷斷不用補中益氣耳。
  • 4.《馮氏錦囊秘錄》:「立齋先生遇星士張東谷談命,時出中庭,吐血一二口,云久有此症,遇勞即發。先生曰,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在,與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
  • 5.《古今名醫匯粹》:「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胡兼歸脾湯。若木侮土而不愈,用六君子為主,佐以安胎藥。仍參三陰三陽而治之。
▼ 展開更多

濟生腎氣丸


還少丹


六君子湯

  • 1.《校註婦人良方》:「愚按:前症若怠惰嗜臥,灑淅惡寒,乃陽不能伸發,用升陽益胃湯。若勞傷形氣而惡寒,乃無陽以護衛,用補中益氣湯,若飲食傷脾胃而惡寒,乃元氣虛損,用六君子湯。若加煩躁妄言,或欲飲水,仍進前劑,但加薑、桂。若體倦煩渴,頭痛自汗,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麥門。
  • 2.《四科簡效方》:「用力勞傷,神疲黃腫者,乃脫力虛黃,俗云黃胖是也,當服小建中湯、六君子湯之類。
  • 3.《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暖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證自愈矣。

桂枝甘草湯


附子湯


加味逍遙散


清心蓮子飲

  • 1.《景岳全書》:「一、口瘡口苦,凡三焦內熱等證,宜甘露飲、徙薪飲主之。火之甚者,宜涼膈散、玄參散主之。胃火盛者,宜竹葉石膏湯、三黃丸之類主之。若心火肝火之屬,宜瀉心湯、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多酒濕熱口糜,宜導赤散、大分清飲、五苓散之類主之。若勞傷心脾兼火者,宜二陰煎、清心蓮子飲之類主之。
  • 2.《景岳全書》:「薛立齋曰:按前證脾肺虛熱者,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肺腎虛熱者,用黃芩清肺飲送六味丸。肝腎虛熱者,用加味逍遙散送六味丸。勞傷心腎者,清心蓮子飲。鬱結傷脾者,歸脾湯。若鬱怒傷肝脾者,加味逍遙散。若心腎虛弱者,小溫金散。若思慮傷心腎者,茯菟丸。夢遺、精滑、赤白二濁,治法當互參用之。
  • 3.《本草詳節》:「按:蓮實,味甘氣溫,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脾為黃庭,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而元氣以之為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所以能利益十二經血脈,安靖上下君相火邪。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
  • 4.《本草綱目》:「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
  • 5.《本經逢原》:「_發明_,蓮子得水土之精英,補中養神,益氣清心,固精止瀉,除崩帶赤白濁,能使心腎交而成既濟之妙。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取其補益黃庭,實堤御水之義。

益氣聰明湯

  • 1.《証治準繩‧雜病》:「飲食不節,勞傷形體,脾胃不足,內障眼病,宜人參補胃湯、益氣聰明湯、圓明內障升麻湯、復明散。婁云:上四方治目不明,皆氣虛而未脫,故可與參、耆中,微加連、柏。若氣既脫,則黃柏等涼劑不可施。經云: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之類,是其證也。
  • 2.《醫學綱目》:「_益氣聰明湯_,治飲食不節,勞傷形體,脾胃不足,內障耳鳴,或多年視物昏暗,令目廣大。久服,無內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倍常,飲食增倍,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 3.《審視瑤函》:「飲食不節,勞傷形體,脾胃不足,內障眼病,宜人參補胃湯、益氣聰明湯、圓明內障升麻湯、復明湯,樓云上四方治目不明,皆氣虛而未脫,故可與參耆補中,微加連、柏,若氣既脫,則黃柏等涼劑不可施。經云: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之類,是其症也。
  • 4.《續名醫類案》:「至仲秋,眩暈少食,自汗體重,大便溏稀,此亦時濕之症,用清燥湯調理而愈。又用補中益氣湯,少加酒炒黑知、柏、角刺、天麻,兩月餘而痊。又因勞傷倦,聾瞶熱渴,誤服祛風藥,病氣益劇,身發赤疹,與益氣聰明湯,月許而愈。(大麻風症,先麻木不仁,次發紅斑,久則破爛,浮腫無膿。
  • 5.《濟陽綱目》:「_益氣聰明湯_,治飲食不節,勞傷形體,脾胃不足,內障耳鳴,或多年視物昏暗,令目廣大。久服無內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倍常,飲食增倍,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 展開更多

桔梗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十五歲,因勞傷元氣而咳嗽,誤用表散之劑,復傷肺氣成癰,咳嗽膿血,用桔梗湯為主,佐以異功散,膿漸少,專用異功散,膿止而愈。後因書課過勞,自汗時嗽,服外感藥,咳嗽益甚,胸膈痞滿,呼吸不利。余謂脾肺之氣虛甚而然,用參耆補脾湯而痊。

六味地黃丸

  • 1.《內科摘要》:「一儒者,因飲食勞役及惱怒,眉發脫落,余以為勞傷精血,陰火上炎所致,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及六味地黃丸加五味,眉發頓生如故。

當歸飲子

  • 1.《女科指掌》:「陽氣乘陰血去多,當歸飲子可調和,勞傷衝任宜膠艾,攝血參耆苓朮莎。

龍膽瀉肝湯

  • 1.《瘍醫大全》:「馮魯瞻曰:婦人陰冷,因勞傷子臟,風冷客之,若小便澀滯,小腹痞痛,宜龍膽瀉肝湯。若小便澄清,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治以八味地黃丸。八味丸治血弱不能榮養臟腑,津液枯澀,寒客子臟陰冷者,甚效。(《錦囊》)

大黃蟅蟲丸

  • 1.《皇漢醫學》:「**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金匱要略》)**
  • 2.《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
  • 3.《金匱懸解》:「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

獨參湯

  • 1.《証治準繩‧瘍醫》:「杖瘡及勞傷氣血而變者,當補氣血,未應,用獨參湯,手足冷,加桂、附,緩則不救。詳見雜病第五。

升陽除濕湯

  • 1.《校註婦人良方》:「_東垣升陽除濕湯_,治婦人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失節,或勞傷形體,或素患心氣不足,因飲食勞倦,致令心火乘脾。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皆脾土受邪也。
  • 2.《蘭室秘藏》:「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或勞傷形體,或素有心氣不足,因飲食勞倦致令心火乘脾。其人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困倦乏力,無氣以動,氣短,上氣逆急上衝,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指下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榮周身者也。

失笑散

  • 1.《孕育玄機》:「產後惡露不下,因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風冷相搏所致,若惡露不去,用失笑散。若氣滯血凝,用花蕊石散。

八珍湯

  • 1.《資生集》:「薛立齋曰:前證若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物;勞傷血氣,八珍湯加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前藥加白朮、補骨脂;氣血鬱滯,紫蘇飲加枳、桔;肝火動,小柴胡湯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歸脾湯加柴、枳。
  • 2.《赤水玄珠》:「薛氏曰:若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湯。勞傷元氣,八珍湯。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以前藥加白朮、補骨脂。氣血鬱滯,用紫蘇飲加桔梗、枳殼。肝火所動,以小柴胡湯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用歸脾湯加柴胡、枳殼。
  • 3.《女科經綸》:「薛立齋曰:前證若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湯。勞傷血氣,八珍湯加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前藥內加白朮、骨脂。氣血鬱滯,紫蘇飲加枳、桔。肝火動,小柴胡湯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歸脾湯加柴胡、枳殼。
  • 4.《保嬰撮要》:「畢姻後因入試場,勞傷元氣,前症復發,亦類破傷風,脈浮大,按之如無,用參附湯四劑而蘇,八珍湯地黃丸料各百餘劑而痊。
  • 5.《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暖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證自愈矣。
▼ 展開更多

二陰煎

  • 1.《羅氏會約醫鏡》:「_二陰煎_,治勞傷,心脾火發上炎,口舌生瘡。
  • 2.《景岳全書》:「一、口瘡口苦,凡三焦內熱等證,宜甘露飲、徙薪飲主之。火之甚者,宜涼膈散、玄參散主之。胃火盛者,宜竹葉石膏湯、三黃丸之類主之。若心火肝火之屬,宜瀉心湯、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多酒濕熱口糜,宜導赤散、大分清飲、五苓散之類主之。若勞傷心脾兼火者,宜二陰煎、清心蓮子飲之類主之。

秦艽鱉甲散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男子、婦人氣血勞傷,四肢倦怠,肌體消弱,骨節煩疼,頭昏頰赤,肢體枯槁,面色萎黃,唇焦口乾,五心煩熱,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臥,夢寐不寧,神情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美飲食;及治山嵐瘴氣,寒熱往來,並能治之。
  • 2.《奇效良方》:「治氣血勞傷,四肢倦怠,面黃肌瘦,骨節煩疼,潮熱盜汗,咳嗽痰唾,並皆治之。
  • 3.《古今醫統大全》:「(《局方》)》,秦艽鱉甲散,治血氣勞傷,四肢倦怠,面黃肌瘦,骨節煩疼,潮熱盜汗,咳嗽吐痰,山嵐瘴氣,並皆治之。

參附湯

  • 1.《保嬰撮要》:「畢姻後因入試場,勞傷元氣,前症復發,亦類破傷風,脈浮大,按之如無,用參附湯四劑而蘇,八珍湯地黃丸料各百餘劑而痊。

四君子湯

  • 1.《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暖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證自愈矣。
  • 2.《祖劑》:「即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棗仁、遠志、木香、龍眼肉,治思慮過多,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天王補心丹

  • 1.《續名醫類案》:「合脈參證,知為平日勞傷心脾,火土二臟過燥,並傷腎水真陰也,遂疏天王補心丹與之。他如徐中翰燕,及見日光則昏眯如蒙,見燈火則精彩倍常,此平昔恆勞心腎,上盛下虛所致。上盛則五志聚於心胞,暗侮其君,下虛則相火失職,不能司明察之令。得燈燭相助,故精彩勝常。
  • 2.《方症會要》:「治過勞傷心方見火症
  • 3.《王九峰醫案(二)》:「心為一身之主宰,所藏者神。曲運神機,勞傷乎心,心神過用,暗吸腎陰,木失敷榮,肝膽自怯,神不安舍,舍空則痰居之,心悸多疑,情志不適,腹中澎湃如潮,嚏則稍爽,心病波及肝膽,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皆是法程。擬阿膠雞子黃湯加味。然否清政。

參蘇飲

  • 1.《馮氏錦囊秘錄》:「此手足太陰藥也。風寒宜解表,故用蘇葛前胡;勞傷宜補中,故用參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咳;枳桔利膈寬腸;木香行氣破滯,使內外俱和,則邪散矣。

瀉白散


都氣丸


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十五歲,因勞傷元氣而咳嗽,誤用表散之劑,復傷肺氣成癰,咳嗽膿血,用桔梗湯為主,佐以異功散,膿漸少,專用異功散,膿止而愈。後因書課過勞,自汗時嗽,服外感藥,咳嗽益甚,胸膈痞滿,呼吸不利。余謂脾肺之氣虛甚而然,用參耆補脾湯而痊。

全真一氣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新行洪飛濤之四令郎,因勞傷發熱頭疼,咳嗽脅痛,一醫認為傷寒,大用發散,一劑之後,汗大出而熱更甚,神昏見鬼躁渴舌黑,身重足冷,徹夜不寐,困頓欲盡。乃延余治,按其脈細數無倫,胃脈微極。

清骨散

  • 1.《羊毛瘟證論》:「清骨散二四治溫毒攻遲邪火傷陰大病之後骨蒸潮熱並治勞傷內燒銀柴胡(二錢),胡黃連(一錢),秦艽(一錢),鱉甲醋煆(五錢),地骨皮(三錢),青蒿(二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秋石(三分)水煎去渣秋石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