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身腫」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身腫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全身或局部水腫。其病因多為外感風寒、內傷脾虛、飲食不節等,臨床上可見面目浮腫、四肢腫脹、腰以下腫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身腫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 外感風寒引起的身腫,可用麻黃湯、桂枝湯等發汗解表、宣肺利水的方藥治療。
  2. 內傷脾虛引起的身腫,可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方藥治療。
  3. 飲食不節引起的身腫,可用五苓散、豬苓湯等利水消腫的方藥治療。

身腫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3. 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4.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身腫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其發病機理與現代醫學中的腎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有相似之處。因此,中醫治療身腫的方法,對現代醫學治療這些疾病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防己黃耆湯

  • 1.《成方切用》:「不惡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當發汗。脈沉遲自喘,名正水。脈沉,腹滿不喘,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脈沉遲發熱,胸滿身腫,汗如柏汁,名黃汗。)
  • 2.《方症會要》:「治風濕脈浮身腫汗出惡風或周身疼痛

麻黃湯

  • 1.《張氏醫通》:「以治腳痹惡風。開中寓闔。信手合轍。其大青龍、小續命、麻杏甘石湯。或加桂枝以和營。或加參、歸以鼓氣。或加杏仁以泄滿。總以此方為樞局也。或問表無大熱。何得輕用麻黃。內無煩渴。何得輕用石膏。蓋惡寒身腫自汗。渾是濕氣鬱著。非風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黃在寒傷營劑中。
  • 2.《醫通祖方》:「或問:表無大熱,何得輕用麻黃?內無煩渴,何得輕用石膏?蓋惡寒、身腫、自汗,渾是濕氣鬱著,非風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黃在寒傷營劑中則為正治,在開痹濕門中則為導引。石膏在白虎湯中則為正治,在越婢、青龍、續命方中則為導引,不可以此礙彼也。

五苓散

  • 1.《明醫指掌》:「脾胃中濕者,平胃散。脾胃中濕瀉痢者,胃苓湯。脾胃寒濕脾泄者,椒術養脾丸。脾濕身腫便澀,五苓散。虛者實脾散,實者十棗湯。

苦酒湯

  • 1.《濟陽綱目》:「_桂枝苦酒湯_,治黃汗身腫發熱。
  • 2.《經方例釋》:「_黃耆桂枝芍藥苦酒湯方_(《金匱要略》),治黃汗、身腫,發熱而渴,脈沉。

濟生腎氣丸

  • 1.《醫學實在易》:「腫證者,一身腫大,按之重者窅而不起,輕者即起。水與氣同源,不必分之,以五皮飲為主。上半身腫者,宜發汗,加防風、紫蘇、杏仁各二錢,下半身腫者,宜利小便,加防己、白朮、地膚子各二錢,虛者合四君子湯,兼服濟生腎氣丸,實者加葶藶子一錢,萊菔子炒研三錢。

甘草附子湯

  • 1.《醫學綱目》:「小便不利,關節疼痛,若痛不得屈伸,汗出惡風,身腫者,屬風濕,宜甘草附子湯;若脈沉緩,大便反快者,屬濕痹,《活人》用五苓散也。(方論見身痛。)
  • 2.《醫學綱目》:「短氣,骨節痛,不得屈伸,汗出小便不利,惡風身腫者,為風濕,宜甘草附子湯。(方論見體痛。)短氣腹滿脅痛,其人若脈弦浮大,外不解,無汗,嗜臥身黃,小便難,有潮熱者,小柴胡湯也。(論見胃實。方見往來寒熱。)
  • 3.《陰證略例》:「仲景風濕相搏,骨節疼煩,不得屈伸,近則痛轉劇,汗出短氣,小便不便,惡風不欲去衣,或身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 4.《張卿子傷寒論》:「活人云。身腫者。加防風一兩。悸氣。小便不利者。加白茯苓一兩半。
  • 5.《傷寒括要》:「風濕相搏。骨節痛。不能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身腫。加防風。小便不利。加茯苓。
▼ 展開更多

桂枝加黃耆湯

  • 1.《赤水玄珠》:「_桂枝加黃耆湯_,黃汗身腫,汗出已輒輕,久久必身潤,腫中痛,腰以下無汗,其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劇者,不能飲食,煩躁,小便不利。
  • 2.《醫方選要》:「桂枝加黃耆湯,治黃汗身腫,汗出已,輒輕,久久必身瞤,胸中痛,腰以下無汗,其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劇者不能飲食,煩躁,小便不利。
  • 3.《古今醫統大全》:「(《金匱》)_桂枝加黃耆湯_,治黃汗身腫汗出,出已輒輕,久久必身瞤,胸中痛,腰以下無汗,不能食,煩躁,小便不利。
  • 4.《玉機微義》:「金匱桂枝加黃耆湯治黃汗身腫,汗出出已輒輕輕,久必身瞤,胸中痛,腰以下無汗,腰臗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劇者不能食,煩躁,小便不利。
  • 5.《奇效良方》:「治黃汗,身腫汗出,出已輒輕,久久必身潤胸中痛,腰以下無汗,其腰馳痛,如有物在皮中,劇者不能飲食,煩躁,小便不利。
▼ 展開更多

白朮散

  • 1.《明醫指掌》:「妊娠五、六月以來,浮腫如水氣者,名曰子腫;俗呼為琉璃胎是也,防己湯主之。妊娠面目俱浮,身腫如水,氣急而虛者,白朮散。

清暑益氣湯

  • 1.《得心集醫案》:「於是以輕清微寒之味,解暑滲濕之品,方用西瓜、滑石、石韋、丹皮、通草。服至二劑,小便甚長,身腫消退,隨以清暑益氣湯除蒼朮,連服旬日,果然三症頓愈。所謂病變雖多,法歸於一之驗也。

當歸拈痛湯

  • 1.《古今醫統大全》:「_當歸拈痛湯_,治濕熱下注,腳膝生瘡,或膿水不絕,或赤腫,或癢痛,或四肢遍身腫痛。

八正散

  • 1.《古今醫鑑》:「一、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身熱脈沉數者,此屬陽水,以八正散主之。
  • 2.《古今醫鑒》:「一、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身熱脈沉數者,此屬陽水,以八正散主之。

防己茯苓湯

  • 1.《幼科切要》:「_防己茯苓湯_,治身腫水氣在皮膚。

甘草麻黃湯

  • 1.《皇漢醫學》:「南涯氏注《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條曰:「此證…故四肢先腫而身不腫,與麻黃證異。麻黃證者,身腫而及於四肢也。」

桑白皮湯

  • 1.《聖濟總錄》:「治下痢後,脾胃虛弱,不能制輸水氣,致身腫脹滿,桑白皮湯方

羌活勝濕湯

  • 1.《傷寒大白》:「太陽熱結,小便不利,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獨木通湯。陽明熱結,小便不利,仲景用豬苓湯、木通湯、六一散。另有風濕相搏,身腫身痛,小便不利,用通苓散、羌活勝濕湯。有腸胃熱結,大便閉澀,小便不利,用八正散。有心熱遺於小腸而不利者,導赤各半湯。有上焦肺熱而不利者,清肺飲。

人參敗毒散

  • 1.《傷寒六書》:「煩渴,小便不利,五苓散。外不熱,內不渴,小便自利,朮附湯。緩弱昏迷,腹滿身重,自汗失音,下利不禁,白通湯加白朮,去甘草。身腫痛,微喘惡風,杏仁湯、人參敗毒散通用。熱而煩渴者,小柴胡加栝蔞。若誤下之,小便必不利,可五苓散。
  • 2.《傷寒瘟疫條辨》:「_人參敗毒散_,治傷寒三陽經合病,頭痛發熱,及時行感冒,風寒咳嗽,風濕身腫者。

五皮散

  • 1.《丹溪心法》:「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添磨生枳殼,重則疏鑿飲;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宜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
  • 2.《古今醫統大全》:「丹溪曰:陽水者,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治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添磨生枳殼,重則疏鑿飲。陰水者,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治以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
  • 3.《羅氏會約醫鏡》:「_五皮散_,治身腫煩渴,小便赤,大便結。此屬陽水,脈必沉數。
  • 4.《身經通考》:「陽水為病在上,風濕之所生,治宜汗。陰水為病在下,寒濕之所致,治宜利。上、下分消其濕。陽水身腫,煩渴,小便澀,大便秘,治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明水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澀,治以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

四君子湯

  • 1.《醫學實在易》:「腫證者,一身腫大,按之重者窅而不起,輕者即起。水與氣同源,不必分之,以五皮飲為主。上半身腫者,宜發汗,加防風、紫蘇、杏仁各二錢,下半身腫者,宜利小便,加防己、白朮、地膚子各二錢,虛者合四君子湯,兼服濟生腎氣丸,實者加葶藶子一錢,萊菔子炒研三錢。

敗毒散

  • 1.《赤水玄珠》:「_敗毒散_,治四時疫癘,傷風有汗,風濕,身腫,體疼,惡風,口乾,日晡發熱。

導水茯苓湯

  • 1.《校注醫醇賸義》:「_導水茯苓湯_,治頭面遍身腫如爛瓜,手按之塌陷,手起則隨手而起,喘滿倚息,小便澀少。
  • 2.《景岳全書》:「(《良方》),導水茯苓湯,治水腫,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按而塌陷,胸腹喘滿,不能轉側安睡,飲食不下,小便秘澀,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絕少,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者,用此即漸利而愈。
  • 3.《醫學三字經》:「_導水茯苓湯_,治水腫,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按而塌陷。胸腹喘滿,不能轉側安睡,飲食不下。小便秘澀,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絕少。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者,用此即漸利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