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腰疼」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腰疼

腰疼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病證,多由腎虛、肝腎陰虛、肝腎陽虛、氣滯血瘀、寒濕痹阻等原因引起。

  • 腎虛腰疼:多見於年老體弱者,腰部酸軟無力,喜按喜熱,夜尿頻多,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
  • 肝腎陰虛腰疼:多見於青壯年女性,腰部酸軟疼痛,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乾咽燥、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 肝腎陽虛腰疼:多見於老年人,腰部冷痛,喜按喜熱,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弱。
  • 氣滯血瘀腰疼:多見於中年人,腰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劇烈,伴有脹痛、刺痛、麻木,舌質紫暗,脈弦。
  • 寒濕痹阻腰疼:多見於體質虛弱者,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得熱則減,伴有肢體沉重,關節腫脹疼痛,舌淡苔白,脈沉緩。

腰疼的治療,應根據不同證候辨證施治。腎虛腰疼宜補腎填精,肝腎陰虛腰疼宜滋陰補腎,肝腎陽虛腰疼宜溫補肝腎,氣滯血瘀腰疼宜活血化瘀,寒濕痹阻腰疼宜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腰疼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注意腰部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腰部鍛鍊,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部抗病能力。

腰疼是一種常見病,但如果長期不愈,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影響工作,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真武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痿躄病,腹拘攣,腳冷不仁,小便不利,或不禁者。腰疼,腹痛,惡寒,下利日數行,夜間尤甚者,此稱疝痢,宜此方。又久痢見浮腫,或咳,或嘔者,亦良。產後下利,腸鳴,腹痛,小便不利,肢體酸軟,或麻痹有水氣,惡寒發熱,咳嗽不止,漸成勞狀者,尤為難治,宜此方。」

四物湯

  • 1.《世醫得效方》:「血風上攻,眼目浮腫,荊芥。小腹痛,木瓜。渾身浮腫,薑湯或蔥湯。胃惡,藿香。頭面腫,赤豆、荊芥湯。下血不止,木香湯。冷嗽,桑白皮、乾柿。頭痛,川芎、細辛。血風熱潮,生薑、紅棗。虛汗,麻黃根。吐不止,陳青蒿。血風腰疼,蕓薹子槌碎。女人血結不通,手發攣急不知苦,薺菜一握,順流水挒汁。
  • 2.《古今醫統大全》:「又以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幹,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耆、白朮、牛膝、五味、炒柏、麥門冬煎調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 3.《古今醫統大全》:「_八珍益母丸_,專治氣血兩虛,脾胃並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腰疼腹脹,緩而不至;或愆期不收;或斷或續;或赤白帶下,身作寒熱,服之罔不獲效。一月之後,即可受胎。虛甚者用藥一斤,必能對期受孕。
  • 4.《續名醫類案》:「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亦不幹。止渴未除,頭暈眼花,坐則腰疼,遂以摩腰膏治腰疼,仍以四物湯,用參、耆,減川芎,加牛膝、五味、炒柏皮、麥冬,煎飲,調六一散服,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令仍服藥丸而安。
  • 5.《良朋彙集經驗神方》:「_四物湯_,治婦人有孕,卒然見血,胎欲墜落,腰疼之甚。
▼ 展開更多

麻黃湯

  • 1.《幼科類萃》:「_麻黃湯_ 治足太陽經標熱則合為發熱又謂之拂拂而熱者其熱自皮膚之上如羽毛之所拂明熱在表也其脈浮數或浮緊或頭疼身痛腰疼骨節痛惡風無汗而喘者以此湯汗之
  • 2.《大方脈》:「_麻黃湯_,治傷寒,太陽症,寒邪傷營,發熱無汗,惡風惡寒,頭痛而喘,身痛腰疼,項背牽強,骨節痠痛,胸滿嘔逆,脈浮緊,或浮數。並治太陽陽明合病,喘促胸滿,及風寒濕三痹,肺經壅塞,昏亂不語,冷風哮吼等症。

黃芩湯

  • 1.《驗方新編》:「孕婦出痘始終以安胎為主,故見點後多服安胎飲為佳。若口渴者,則用人參白朮散加減,滯者則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加訶子,血動者用芩連四物湯,腰疼者保胎散宜早服。總之,不拘輕重,悉以清熱安胎為主。

大建中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五勞七傷,虛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即目眩,腹中懸急,而有

五苓散

  • 1.《雜病源流犀燭》:「其由內因者,則本脾土所化之濕,火盛化為濕熱,水盛化為寒濕,其為症狀,發熱惡寒,身重自汗,筋骨疼,小便秘,大便清,腰疼胕腫,肉如泥,腳如石墜,其為脈必緩,浮緩濕在表,沉緩濕在裡,弦緩風濕相搏,治法則以燥脾利溲為主(宜五苓散加蒼朮、半夏、厚朴)。

溫經湯

  • 1.《丹台玉案》:「**溫經湯** 治婦人沖任虛損.月事不調.行經作痛腰疼腹冷.久不受胎.崩漏去血.

葛根湯

  • 1.《醫學綱目》:「傷寒表不解,乾嘔發熱而咳,下利者,小青龍去麻黃加芫花湯。(論見咳。)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其症頭痛腰疼,身熱鼻乾,脈浮大而長者,宜葛根湯。(論見合病。)發熱下利,脈微遲厥逆者,通脈四逆湯。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其症頭痛胸滿,往來寒熱,脈浮大而弦者,宜黃芩湯。(論見合病。)

歸脾湯

  • 1.《醫學窮源集》:「陳氏,廿七,血崩,腰疼虛熱,忡怔不眠,神疲食少,服養榮湯及歸脾湯十餘劑不效。脈虛浮而芤。

腎著湯


大造丸

  • 1.《古方彙精》:「(治腎虛腰疼。羸瘦。恇怯諸症。)

六一散

  • 1.《古今醫統大全》:「又以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幹,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耆、白朮、牛膝、五味、炒柏、麥門冬煎調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 2.《續名醫類案》:「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亦不幹。止渴未除,頭暈眼花,坐則腰疼,遂以摩腰膏治腰疼,仍以四物湯,用參、耆,減川芎,加牛膝、五味、炒柏皮、麥冬,煎飲,調六一散服,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令仍服藥丸而安。

六味地黃丸

  • 1.《醫學答問》:「里有小腸虛,舌尖淡白,左尺脈細軟。其症為溺赤短者,水不勝火也,宜生地黃湯;腰疼者,水不足也,宜六味地黃丸。

大黃附子湯

  • 1.《皇漢醫學》:「凡仲景書中有以論證起者,有以說脈起者,然今時之醫,惟取證措脈者,何耶?曾有一男子,自右脅下連腰疼痛甚,經四五十日,諸治無效。余診脈緊弦,因與此湯而奇效,滯淹之患,十餘日痊愈。按《金匱.寒疝》第一條曰:『下焦閉塞,大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

蘇子降氣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㽲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人參湯

  • 1.《聖濟總錄》:「治虛勞腎虛引飲,小便白濁,羸瘦腰疼,人參湯方

生地黃湯

  • 1.《外台秘要》:「廣濟療產後三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盡,並手腳疼,不下食,生地黃湯方。
  • 2.《婦人大全良方》:「《廣濟》療產後三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盡,並手腳疼,不下食。
  • 3.《証治準繩‧女科》:「_生地黃湯_,(《廣濟》)療產後三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盡,並手腳疼,不下食。
  • 4.《醫學綱目》:「_生地黃湯_,治產後腰疼,腹中余血未盡,流為足腫,不食。
  • 5.《女科證治準繩》:「_生地黃湯_,(《廣濟》)療產後三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盡,並手腳疼,不下食。
▼ 展開更多

四君子湯

  • 1.《驗方新編》:「孕婦出痘始終以安胎為主,故見點後多服安胎飲為佳。若口渴者,則用人參白朮散加減,滯者則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加訶子,血動者用芩連四物湯,腰疼者保胎散宜早服。總之,不拘輕重,悉以清熱安胎為主。

升陽益胃湯

  • 1.《醫方考》:「古人於腎虛腰疼方中每用磁石,時方多不用之。然磁石性能引鐵,則用之者,亦是假其引肺金之氣入腎,使其子母相生爾。水得金而清,則相火不攻自去矣。嗚呼!醫之神妙,在於幽微,此言可與知者道也。

小續命湯

  • 1.《一見能醫》:「腰疼桃仁去皮尖,杜仲薑汁炒同煎;

甘露飲

  • 1.《王孟英醫案》:「一婦患帶下腰疼,足心如烙,不能移步,孟英投大劑甘露飲而瘳。
  • 2.《王氏醫案續編》:「一婦患帶下腰疼,足心如烙,不能移步,孟英投大劑甘露飲而瘳。

烏藥順氣散

  • 1.《証治準繩‧瘍醫》:「戴復庵云:癲撲傷疼,酒調琥珀散極佳。再有烏藥順氣散,用以治之風腰疼尤宜。有攧撲人,服藥並熏洗、搽貼藥皆不效自若,或教以用白芍藥、赤芍藥、威靈仙、乳香、沒藥等分,為末。和勻酒調服,隨即痛減其半。
  • 2.《養生類要》:「上用姜三片,蔥白三寸,水酒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拘攣加木瓜,石斛(各八分)。濕氣加蒼朮,白朮(各一錢),檳榔(七分)。腳氣浮腫加牛膝,五加皮,獨活(各八分)。遍身疼痛加官桂(五分),當歸(一錢二分),乳香,沒藥(各七分,另研和服)。腰疼加杜仲(一錢),大茴香(七分)。

四神丸

  • 1.《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蓋人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脾壯腎強,焉有泄瀉之症哉?嗜欲過度,腎氣虛傷,或思慮日久,脾土過損,致成五更溏瀉,腹竄腹鳴,面黃體瘦,食少懶倦,腰疼腿軟,一切命門火衰,脾腎泄瀉等症,服之神效。

香蘇散

  • 1.《顧松園醫鏡》:「治傷寒大法,如見太陽病,頭疼發熱惡寒,身疼腰疼,脊強無汗,脈浮緊而不數,為不傳經,煩躁脈急數者,是欲傳經,宜先發汗以解表邪,香蘇散加羌、防、芎、豉等藥治之,得汗為解,頭疼發熱自汗,脈浮緩為傷風,宜實表,投以羌防香蘇散。即上方去蘇葉,加白芍,汗止為解。

三聖散

  • 1.《濟陰綱目》:「_延胡索散_(一名三聖散,又名如神湯)治產後臍下痛並腰疼。

復元通氣散

  • 1.《雜病廣要》:「復元通氣散,治小腸氣,腎癰便毒,腰疼氣刺,腿膝生瘡。

菟絲子丸

  • 1.《嚴氏濟生方》:「治腎虛勞損,腰疼少力,補益駐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