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胎毒」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胎毒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懷孕期間母體受到不良環境因素影響,導致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的病理性變化。胎毒的症狀主要有:胎動不安、胎心不寧、胎位不正、早產、流產、死胎等。

胎毒的病因主要有:

  • 母體本身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
  • 孕期受到風寒、濕熱、暑濕等外邪侵襲。
  • 孕期飲食不當,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 孕期情志不暢,精神過度緊張、憂慮、恐懼等。

胎毒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 調理母體體質,增強抵抗力。
  • 祛除外邪,清熱解毒。
  • 調理脾胃,健脾祛濕。
  • 安胎保胎。

胎毒的預防方法主要有:

  • 孕前調理好身體,提高免疫力。
  • 孕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孕期飲食清淡,不吃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 孕期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

胎毒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現在醫學發達,但胎毒仍然是孕期常見的疾病之一。孕婦在孕期一定要注意保養,避免胎毒的發生。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青龍湯

  • 1.《皇漢醫學》:「今舉一二例於下:「假令痘瘡將發時,頭痛身熱,渴而煩躁,或身體疼痛,惡痘隱於肌肉之間者,與大青龍湯以發之,別用紫圓瀉下鬱熱胎毒時,則痘之形色光圓紅活,始終將無恙。是以汗、下齊行,未嘗見其害者。餘病亦皆準此,且如所謂癲癇、反胃之類,吐下交用,而後能奏其效。

桂枝湯

  • 1.《醫法圓通》:「一治小兒發熱痘出。蓋痘本胎毒,欲出於外,必得太陽真氣鼓動,方能引痘外出。桂枝湯扶助太陽之氣,氣伸而毒盡越於外,不遺於內,故此方又能治痘也。

甘草湯

  • 1.《幼科指南》:「嬰兒初生,拭口之法,須用軟綿裹指,拭淨口中不潔;繼以胭脂蘸茶清擦口舌齒頰之間,令其潔淨,日後方無口病所生。將水濃煎甘草湯,以棉裹指蘸汁頻兒吮服,免使胎毒蘊於腹中,再有一法,用黃連濃煎汁出,滴口內,毒隨臍糞而下自清。如清熱防驚,用硃砂大豆許,研細水飛,蜜調乳汁化服之法。
  • 2.《瘍醫大全》:「胎毒,兒茶五錢焙研,犍豬膽汁調勻,煎滾冷定,將瘡用甘草湯洗淨,敷之。

大陷胸丸

  • 1.《皇漢醫學》:「和久田氏曰:「胸骨高起,心下按之亦硬而不痛,項背常強,俗稱鳩胸者,所謂龜胸是也。此證多得於胎毒,非一時之劇證也,故無伏熱或手不可近之痛。論曰:『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三黃湯

  • 1.《筆花醫鏡》:「初生三朝。即用三黃湯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後。每日投金銀花湯。至彌月而止。可保其痘稀。而少瘡疹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兒體寒質薄。則專用金銀花湯亦可。彌月間聲直髮搐。撮口臍風。是胎風也。俗名腹裡驚。因其母肝氣素郁。兒稟受之。再浴時斷臍時。或有進風。
  • 2.《幼科概論》:「初生三朝,即用三黃湯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後,每日投金銀花湯至彌月而止,可保其痘稀而少瘡疹之患。能遇寒冬之月,或小兒體寒質薄,而專用金銀花湯亦可。彌月間,聲直髮搐,撮口臍風,是胎風也,俗名腹裡驚。因其母,肝氣素郁,兒稟受之,再浴時斷臍時,或有進風,得外風,則內風動。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今舉一二例於下:「假令痘瘡將發時,頭痛身熱,渴而煩躁,或身體疼痛,惡痘隱於肌肉之間者,與大青龍湯以發之,別用紫圓瀉下鬱熱胎毒時,則痘之形色光圓紅活,始終將無恙。是以汗、下齊行,未嘗見其害者。餘病亦皆準此,且如所謂癲癇、反胃之類,吐下交用,而後能奏其效。

大黃甘草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大黃甘草湯條曰:「治胃反,嗝噎,心胸痛,大便難者。倍加鷓鴣菜,名鷓鴣菜湯,治蚘蟲心腹痛,噁心唾沫者。小兒蛔證及胎毒腹痛,夜啼,頭瘡,疳眼。」

五福化毒丹

  • 1.《奇效良方》:「治小兒上焦有熱,胎熱胎毒,口舌生瘡。
  • 2.《濟世神驗良方》:「五福化毒丹,治一切胎毒上攻,口舌生瘡,重舌、木舌,馬牙鵝口,及遍身瘡癤,赤遊驚,咽疳、癰腫等證。
  • 3.《幼科切要》:「_五福化毒丹_,治胎熱胎毒口瘡等症。
  • 4.《小兒痘疹方論》:「_五福化毒丹_,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
  • 5.《保嬰撮要》:「_五福化毒丹_,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
▼ 展開更多

肥兒丸

  • 1.《走馬急疳真方》:「凡治胎毒頭疳,膿血滿頭,腥臭滋水淋漓,或痛或癢,延及肢體者,先以米泔水煎二妙丹,去渣,令溫洗之,無風處拭乾,再用鹿兒膏加茅君散,香油調勻敷之,內服肥兒丸。乳母忌食辛熱發毒之物。如鼻疳,用蘭香散干敷。

敗毒散

  • 1.《濟陽綱目》:「婦人活血為主,有孕忌用麝點。小兒眼患,多是胎毒及食毒,內服敗毒散,外洗解毒湯,切忌披鐮針灸。小兒初生,胎風,雙目紅而眶邊赤爛,至三四歲不愈,宜消風散,桑白皮煎湯下。又小兒通睛,欲觀東邊,則見西畔,若振掉頭腦,則睛方轉,此肝受驚風,宜牛黃丸。

牛黃解毒丸

  • 1.《犀黃之研究》:「牛黃解毒丸,治胎毒瘡癤及一切瘡瘍。
  • 2.《保嬰撮要》:「一小兒口舌生瘡,延及頭面胸背,膿水淋漓,此胎毒也,內用牛黃解毒丸,外以當歸膏調黃柏末,塗之而愈。

牛黃解毒散

  • 1.《保嬰撮要》:「_牛黃解毒散_(方見胎毒瘡疥)

補心湯

  • 1.《保嬰撮要》:「_補心湯_(方見胎毒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