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咳痰」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後所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動作。中醫認為,咳嗽是由於肺部有熱,肺氣上逆所致。肺主呼吸,肺氣通暢則呼吸順暢,若肺熱則會導致肺氣上逆,出現咳嗽的症狀。

咳嗽在中醫上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熱咳嗽、痰濕咳嗽、陰虛咳嗽、陽虛咳嗽等。

風寒咳嗽:多見於冬春季節,主要症狀為咳嗽、痰白、稀薄、易咳出,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清鼻涕等。

風熱咳嗽:多見於夏秋季節,主要症狀為咳嗽、痰黃、黏稠、不易咳出,伴有發熱、口渴、咽喉腫痛、鼻流黃涕等。

燥熱咳嗽:多見於秋冬季節,主要症狀為乾咳、少痰、痰黏不易咳出,伴有口乾、咽喉乾燥、鼻腔乾燥等。

痰濕咳嗽:多見於春季,主要症狀為咳嗽、痰多、痰白、黏稠、不易咳出,伴有胸悶、痰多、食欲不振等。

陰虛咳嗽:多見於夏季,主要症狀為乾咳、少痰、痰黏不易咳出,伴有口乾、咽喉乾燥、盜汗、心煩、失眠等。

陽虛咳嗽:多見於冬季,主要症狀為咳嗽、痰白、稀薄、易咳出,伴有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腰膝酸軟等。

咳嗽在中醫治療上,主要以清熱、化痰、止咳為主。常用中藥有:

  • 麻黃、杏仁、甘草:可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 生石膏、知母、桑白皮:可清肺瀉火,止咳平喘。
  • 浙貝母、川貝母、枇杷葉:可化痰止咳,潤肺止咳。
  • 白果、百合、麥冬:可養陰潤肺,止咳平喘。
  • 人參、黃芪、西洋參:可補氣益肺,止咳平喘。

咳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戒菸酒,避免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
  • 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濕度。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若咳嗽症狀較重,應及時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桔梗湯

  • 1.《醫通祖方》:「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 2.《張氏醫通》:「生聖散,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 3.《景岳全書》:「水二鍾,煎八分。徐徐陸續飲之,不可急服。按:此方乃降火解毒之劑也,凡發熱煩渴,脈洪大者,用之即效。若脈數,咳痰腥臭,或唾膿瘀者,宜用桔梗湯。

涼膈散

  • 1.《全國名醫驗案類編》:「_原因_,素有茶癖,面白體瘦,早起咳痰極多,長夏之月患濕溫,既已誤表化燥,又因涼膈散誤下,轉為氣虛濕甚。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十四歲患此,膿水清稀,肌體骨立,晡熱盜汗,口乾咳痰,此腎水不能生肝木也,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三月餘,元氣漸復,佐以四味肥兒丸而愈。畢姻後,唾痰體倦,發熱作渴,此脾肺虛,不能生腎水,水泛而為痰,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而痊。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十四歲患此,膿水清稀,肌體骨立,晡熱盜汗,口乾咳痰,此腎水不能生肝木也,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三月餘,元氣漸復,佐以四味肥兒丸而愈。畢姻後,唾痰體倦,發熱作渴,此脾肺虛,不能生腎水,水泛而為痰,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而痊。

清燥救肺湯

  • 1.《瘍科心得集》:「_清燥救肺湯_,治肺胃火盛,咽乾喉痹,咳痰吐血。

千金葦莖湯

  • 1.《金匱方歌括》:「歌曰,胸中甲錯肺癰成。煩滿咳痰數實呈。苡瓣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莖。

半夏湯

  • 1.《吳鞠通醫案》:「初六日,服半夏湯,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議桂枝幹姜五味茯苓湯,合葶藶大棗泄肺湯逐飲。

都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