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心風」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心風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是心悸、胸悶、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等。心風的病因多與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等有關,其發病機理是由於心氣虛弱,風邪乘虛而入,侵犯心臟所致。

心風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心悸、胸悶、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並結合其他相關檢查,如心電圖、腦電圖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心風的治療以扶正祛邪為主,常用中藥有黃芪、黨參、白朮、茯苓、丹參、川芎、白芍、天麻、鉤藤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心風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
  2.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3. 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4.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心風雖然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其發病率並不低,而且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麻黃湯

  • 1.《聖濟總錄》:「治脈極實熱,傷風損脈,為心風狀,多汗面無滋潤,消虛熱極,止汗,麻黃湯方

調胃承氣湯

  • 1.《儒門事親》:「夫婦人產後心風者,則用調胃承氣湯一、二兩,加當歸半兩,細銼,用水三、四盞,同煎去滓,分作二服,大下三、五行則愈。如不愈,三聖散吐之。

瓜蒂散

  • 1.《古今醫統大全》:「(子和)_瓜蒂散_,治忽然心風,癲狂不止。
  • 2.《是齋百一選方》:「治心風吐藥瓜蒂散,《全生指迷方》。張德明閣中服之吐涎甚多,遂安。又以醫陳武功亦效。
  • 3.《小兒諸證補遺》:「狂惑之證,原於氣腦,痰迷心竅,激成心風,先服瓜蒂散,後服解風散調理。瓜蒂散,苦瓜蒂、藜蘆等分,末細,井水灌,吐不止,蔥白湯呷之立止;解風散,玄參、茯神、芩連、貝母、枳實、荊芥、防風、連翹、滑石、生地、半夏,水煎,和青黛服。此小兒夏令之病證也。

防己地黃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無熱無寒(病不在表,故無寒熱。)浮脈司。(浮為風為虛)風入心經營氣熱,疏風涼血此方奇。(心主血而藏神,風入心包絡中,則營氣熱而心神矇昧,故古稱癡病為心風癲疾。此方重用地黃涼血補陰,略用疏風之藥,以酒引入血分,大有巧妙。此係《金匱》附方,人多不識,故特表而出之。
  • 2.《退思集類方歌註》:「)無熱無寒(病不在表,故無寒熱。)浮脈司。(浮為風為虛)風入心經營氣熱,疏風涼血此方奇。(心主血而藏神,風入心包絡中,則營氣熱而心神矇昧,故古稱癡病為心風癲疾。此方重用地黃涼血補陰,略用疏風之藥,以酒引入血分,大有巧妙。此係《金匱》附方,人多不識,故特表而出之。

牛黃清心丸

  • 1.《醫學入門》:「癲狂痰火閉心堂,都緣喜怒太無常;《素問》注云:多喜為癲,多怒為狂,喜屬心,怒屬肝,二經皆火有餘之地。但喜則氣散,畢竟謀為不遂,鬱結不得志者多有之。大概痰迷心竅者,葉氏清心丸、金箔鎮心丸、硃砂安神丸。心風癲者,牛黃清心丸、追風祛痰丸;虛者,加紫河車一具為糊。

導痰湯

  • 1.《醫辨》:「大抵驚悸、健忘、怔忡、失志、心風、不寐皆是膽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用涼心之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病愈不減,惟當以理痰氣為第一義,導痰湯加石菖蒲半錢。

滾痰丸

  • 1.《丹溪治法心要》:「心氣虛怯之人,怔忡或煩亂,或健忘,或失心後,神癡不清,辰砂安神丸。心風氣熱痰盛者,滾痰丸。心病,鬱金、豬牙皂角、白礬、蜈蚣。人壯氣實,火盛癲狂者,可用正治,或朴硝冰水飲之。虛火盛狂者,以薑湯與之,若投冰水,立死。火急甚者,生甘草緩之能瀉火,參朮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