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面浮」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面浮

面浮是指面部浮腫,常見於水腫、妊娠、浮腫病等疾病。

水腫是由於體內水液瀦留,導致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液體而引起的病症。水腫的臨床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腫脹,常見於面部、四肢、腹部等部位。

妊娠是指婦女懷孕的過程。妊娠期間,由於胎兒和胎盤的發育,以及孕婦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全身水分瀦留,出現面部浮腫的症狀。

浮腫病是一種以全身水腫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浮腫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免疫、內分泌等因素有關。

面浮在中醫屬於「水腫」範疇,是由於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能正常排泄,導致水液在體內瀦留而引起的。面浮在中醫的辨證分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 氣虛水腫:由於氣虛不足,不能推動水液運行,導致水液停聚於體表而引起。臨床表現為面部浮腫,四肢無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 脾虛水腫:由於脾虛運化失常,水濕內停,導致水液在體內瀦留而引起。臨床表現為面部浮腫,腹脹便溏,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 腎虛水腫:由於腎陽不足,水液代謝失調,導致水液在體內瀦留而引起。臨床表現為面部浮腫,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

面浮的治療方法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方劑有六味地黃丸、真武湯、苓桂朮甘湯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面浮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如果出現面浮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炙甘草湯

  • 1.《歸硯錄》:「聞一人素患腳氣,今秋發之甚劇,兼有寒熱、氣逆、面浮等證,醫切其脈沉伏難尋,以為年逾五十,宿恙時發,脈已欲絕,遂進炙甘草湯,冀復其脈,越日視之,果脈絕將死矣。或稱其脈法精而善用古方,以告於余。因詢其二便通乎,曰否。嘻,此邪閉而脈伏也。大實之候,誤作虛治,滋膩妄投,徑爾塞殺。

白虎湯

  • 1.《醫學啟源》:「注云: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渴,不宜作熱病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胃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霍亂吐瀉,〔白利〕及赤白相雜,米穀不消,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乾,脹滿氣痞,手足無力,小兒亦如之。四之氣〔病〕宜滲泄,五苓之類是也。
  • 2.《醫學啓源》:「注云: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渴,不宜作熱病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胃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霍亂吐瀉,〔白利〕及赤白相雜,米穀不消,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乾,脹滿氣痞,手足無力,小兒亦如之。四之氣〔病〕宜滲泄,五苓之類是也。

人參白虎湯

  • 1.《專治麻痧初編》:「發熱時未出見,咳嗽百十聲不已,喘急面浮眼胞腫,時臥時起,火毒內蒸肺葉焦枯,宜人參白虎湯,或去參,加牛蒡子薄荷葉治之。
  • 2.《痧疹輯要》:「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氣,面浮目胞腫,時臥時起,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合人參白虎湯(方見前)去人參加牛蒡子、薄荷葉主之。

續命湯

  • 1.《古今名醫方論》:「續命乃麻黃湯之變者,加乾薑開血受寒痹,石膏解肌受風痹,當歸和血,人參益氣,川芎行血散風也。其並治咳逆上氣,面浮,亦為風寒而致之也。(分疏明晰,深為用方者採擇無誤。)

瀉白散

  • 1.《雜病心法要訣》:「若喘嗽面浮不得臥者,是為兼有停飲,加苦葶藶以瀉之,名葶藶瀉白散。

五加皮湯

  • 1.《正骨心法要旨》:「凌雲骨,在前髮際下,即正中額骨。其兩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賢骨,右天貴骨,兩額角也。跌打損傷皮破二目,及面浮虛腫,若內損瘀血,上嘔吐衄,氣虛昏沉,不省人事,身軟,面色干黃,遍身虛浮,躁煩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開,飲食少進,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湯熏洗患處,敷烏龍膏,定痛消腫。

烏龍膏

  • 1.《正骨心法要旨》:「凌雲骨,在前髮際下,即正中額骨。其兩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賢骨,右天貴骨,兩額角也。跌打損傷皮破二目,及面浮虛腫,若內損瘀血,上嘔吐衄,氣虛昏沉,不省人事,身軟,面色干黃,遍身虛浮,躁煩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開,飲食少進,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湯熏洗患處,敷烏龍膏,定痛消腫。

葦莖湯

  • 1.《三家醫案合刻》:「短氣失音,喉中時作水雞聲,右脈如革,面浮色痿,肺胃應之,心下痞硬,補瀉紛更,動無一效,甚於水冷,劇於春候。擬進葦莖越婢成湯,進飲三劑。

升麻葛根湯

  • 1.《簡明醫彀》:「初發壯熱,猶如火烙,紅赤毛焦,氣粗燥渴,腹脹怒哭,狂言譫語,二便秘澀,面浮眼腫,宜升麻葛根湯加發表藥一服,隨用羌活散郁湯。熱毒已平,益元透肌湯、保嬰百補湯。後治法與血熱同。表裡熱盛者,但宜安表、和中、勻氣、透肌、解毒,五者不失,雖甚可痊。

五味異功散

  • 1.《景岳全書》:「_五味異功散_,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嘔吐,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證。
  • 2.《不居集》:「_五味異功散_,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嘔吐泄瀉,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症。
  • 3.《婦人規》:「_五味異功散_(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嘔吐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證。

養胃湯

  • 1.《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答曰:遍身無力,好嗜茶葉者,血虛也,補中益氣湯加白芍、知母治之;面黃足浮,中濕也,通聖散及五苓散加木通治之;四肢浮腫及胸飽、面浮、眼白黃、腹膨,此食積也,用養胃湯加木香、木通治之。

異功散

  • 1.《校註婦人良方》:「_異功散_,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症。
  • 2.《濟陰綱目》:「_異功散_,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證。(補土生金法)
  • 3.《明醫雜著》:「_異功散_,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症。
  • 4.《女科撮要》:「_異功散_,即前湯加陳皮,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