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傷寒頭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傷寒頭痛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多由外感風寒、內傷勞累、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以頭痛為主,兼有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涕、肢體酸痛等症狀。

頭痛是傷寒頭痛的主要症狀,多位於前額或頂部,性質多為脹痛、刺痛或鈍痛,可伴有頭重腳輕、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

傷寒頭痛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頭痛、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涕、肢體酸痛等症狀,並結合患者的病史、體征等進行綜合判斷。

傷寒頭痛的治療以解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麻黃、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等。

傷寒頭痛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4.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頭痛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麻黃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傷寒頭痛,發熱惡風,骨節疼痛,喘滿無汗。
  • 2.《古今醫統大全》:「_麻黃湯_(治傷寒頭痛,發熱腰痛,骨節痛,惡寒無汗而喘,以此汗之,蓋暖取汗漐漐至手足心而止,不須再服。)
  • 3.《醫方捷徑指南全書》:「_麻黃湯_,治傷寒頭痛,發熱惡寒,骨節疼痛,喘滿無汗。
  • 4.《傷寒直指》:「傷寒頭痛發熱,無汗,體痛,脈浮緊。羌活,川芎(俱上),藁本,白芷,蒼朮(俱中),細辛,炙甘草(俱下),加生薑、蔥白煎。(健曰:既稱傷寒頭痛,發熱,無汗,是應與麻黃湯,何必以祛風之芎、芷、藁、辛,猛悍燥烈而反張其勢?並開後世冗雜混亂之弊,非傷寒門正法也,此頭風痛方耳。)
  • 5.《玉機微義》:「仲景麻黃湯治太陽傷寒頭痛無汗

平胃散

  • 1.《祖劑》:「即二陳湯合平胃散與四君子湯去蒼朮加藿香,治四時傷寒頭痛身熱惡風多汗,嘔吐噁心,咳嗽痰滿痞悶。
  • 2.《醫方集解》:「蒼朮(泔浸,二錢),厚朴(姜炒),陳皮(去白),甘草(炙,一錢。)加薑、棗煎。傷食加神麯、麥芽,或枳實;濕勝加五苓;痰多加半夏;脾倦不思食加參耆;痞悶加枳殼、木香;大便秘加大黃、芒硝;小便赤澀加苓瀉;傷寒頭痛加蔥豉,取微汗。
  • 3.《成方切用》:「蒼朮(泔浸二錢),厚朴(薑製),陳皮(去白),甘草(炙一錢),加薑棗煎。傷食加神麯麥芽,或枳實。濕勝加五苓,痰多加半夏。脾倦不思食加參耆,痞悶加枳殼木香。大便秘加大黃芒硝,小便赤澀加苓澤。傷寒頭痛加蔥豉,取微汗。

小柴胡湯

  • 1.《祖劑》:「即小柴胡湯加芒硝、大黃治婦人傷寒頭痛,脈浮,醫反下之,邪氣乘虛而入,經水閉不行,心下結硬,口燥舌乾,寒熱往來,狂言如見鬼狀,脈浮而數者。

大青龍湯

  • 1.《景岳全書》:「(仲景),大青龍湯,治傷寒頭痛發熱,無汗而煩躁。

白虎湯

  • 1.《顧松園醫鏡》:「四,一賣豆腐者傷寒發呃,兩日夜人事不省,其子乞方。仲淳問曰:汝父當時曾頭疼身熱乎?曰:然。曰:曾服汗藥乎?曰:未也。曰:曾吐下乎?曰:未。仲淳曰:傷寒頭痛,身熱口渴,本屬陽明熱邪傳裡,故身涼發呃,未曾汗吐下,邪從何而出,第其人年老多作勞,於白虎湯加參三錢,二劑服愈。
  • 2.《傷寒廣要》:「治傷寒頭痛壯熱。百節疼痛方。

抵當湯

  • 1.《玉機微義》:「抵當湯治太陽傷寒頭痛身熱法當汗解反利小便熱瘀在內則身黃脈沉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下焦有血也宜此湯主之

白通湯

  • 1.《皇漢醫學》:「蔥白,陶弘景曰治傷寒頭痛,陳子良曰止陰毒腹痛。此說是也,可從之。

藿香正氣散

  • 1.《醫宗必讀》:「_藿香正氣散_,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或感濕氣,霍亂吐瀉,伏暑吐瀉,轉筋。加香薷、扁豆、黃連,名藿香湯。

瓜蒂散

  • 1.《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並宜瓜蒂散。傷寒頭痛久不愈令人喪明胸膈有宿痰也,瓜蒂散吐之。

二陳湯

  • 1.《祖劑》:「即二陳湯合平胃散與四君子湯去蒼朮加藿香,治四時傷寒頭痛身熱惡風多汗,嘔吐噁心,咳嗽痰滿痞悶。

四君子湯

  • 1.《祖劑》:「即二陳湯合平胃散與四君子湯去蒼朮加藿香,治四時傷寒頭痛身熱惡風多汗,嘔吐噁心,咳嗽痰滿痞悶。

人參敗毒散

  • 1.《仁齋直指方論》:「每服一丸,細嚼,食後,生薑湯下,茶清亦可。人參敗毒散(《和劑方》)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如心經蘊熱,口舌乾燥者,加黃芩。柴胡(去苗),甘草(炙),桔梗,人參(去蘆),芎藭,茯苓(去皮),枳殼(去穰,麩炒),前胡(去苗,洗),獨活(去蘆。各等分)
  • 2.《奇效良方》:「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重重,身體疼痛。
  • 3.《成方切用》:「(活人),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及時氣疫癘,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眼赤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風寒在表,則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風寒在肺,則鼻塞聲重,痰多咳嗽,聲如蛙鳴。俗名蝦蟆瘟,邪氣實也。
  • 4.《濟世全書》:「_人參敗毒散_,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心經蘊熱,口舌乾燥加黃芩。如諸般瘡毒腫痛,去人參,加荊芥、防風、連翹、金銀花,名荊防敗毒散。
  • 5.《濟陽綱目》:「_人參敗毒散_,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
▼ 展開更多

半夏白朮天麻湯

  • 1.《成方切用》:「(胃為戊土,脾為己土。)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寒,以療少火在泉發躁也。(東垣曰: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令你頭痛,身重惡寒,此傷寒頭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心煩頭痛者,過在手太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