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臌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臌脹是中醫古代疾病之一,是指腹部脹滿,按之不痛,常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臌脹的病因多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臌脹的病機主要在于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濕停聚、氣機不暢。臨床上可見腹部脹滿、按之不痛,常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治療臌脹,中醫主要以健脾利濕、行氣消脹為主。常用方劑有:

  • 四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
  • 五苓散:由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組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作用。
  • 香砂六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砂仁、陳皮組成,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的作用。

臌脹的治療應以辨證論治為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期間,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臌脹是中醫古代疾病之一,雖然發病率較低,但病情嚴重,危害性大。因此,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以免病情加重。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胃苓湯

  • 1.《醫學實在易》:「驟然臌脹胃苓湯,虛證當知聖術前方,病起吐酸連理(丸)妙,桂甘麻附細辛(湯)良。

六君子湯

  • 1.《醫醫偶錄》:「臌脹者,中空無物,氣虛也,六君子湯主之。